吊絲球竹是一種筍材兩用竹,具有適宜性廣、出筍率高、生長速度快、繁殖率強、畝產(chǎn)量高、更新容易等特點,是前途廣闊的優(yōu)良竹種。貴州省三都縣從2001年引種栽培到目前已發(fā)展了百余公頃,筆者通過幾年的生產(chǎn)實踐,摸索總結(jié)出一套吊絲球竹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1.栽培技術(shù)要點:造林地選擇。吊絲球竹對水、肥、熱的要求與麻竹相近。喜溫暖濕潤,不耐嚴寒干燥,適宜在海拔300~600米,年均溫15℃~18℃,1月均溫3℃~4℃極低溫-4℃,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地區(qū)生長。選擇在土層較深厚、肥沃而不積水的沙壤或壤土為宜,溪河兩岸、路邊、房前屋后、低山緩坡、山腳都適宜其栽培。石質(zhì)山地也可見縫插針地選擇適合的地塊栽植。山頂及干燥瘠薄、石礫太多、粗重的土壤不宜栽植。
造林地整地及清理。吊絲球竹豐產(chǎn)栽培對林地的清理及整地原則是不破壞原有植被條件下要穴大、穴深。采取塊狀清理,穴的規(guī)格為200厘米×200厘米,塊內(nèi)砍除灌木割去雜草。為防止水土流失,在陡坡地帶,栽植穴應配置成“品”字形,平緩地帶可為正方形,穴狀整地規(guī)格為70厘米×60厘米×50厘米,將挖出的表土堆在穴的上方,底土堆在穴的下方,以便栽植時把表土回填于竹蔸底部。穴內(nèi)的石塊、雜草、灌木根要徹底清除。
造林時間。吊絲球竹一般2月~3月根開始萌動并發(fā)葉,5月~11月發(fā)筍,栽植時間宜在根未萌動前,即應選在立春至清明期間的陰天或雨后進行栽植為宜。
竹種選擇。栽植的母竹應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桿基的節(jié)目肥大充實、直徑適中、須根發(fā)達的1~2年生的竹株。挖母竹時要注意不要傷筍芽,也不要切破或撕裂竹蔸,否則影響母竹的成活和發(fā)筍。母竹挖起后,先在離竹蔸約0.5米處用利刀截去竹桿上段。
栽植及密度。每穴用1~2公斤生石灰消毒,先將腐熟肥15公斤、磷肥1公斤左右與挖出的表土拌勻進行回土。母竹挖掘后,要及時栽植,不能擱置拖延時間。如不能立即栽植時,應將母竹放在陰涼背風處,淋透水,用稻草蓋好或進行假植。栽植時,用泥漿蘸竹頭,然后將母竹與地面呈50度斜放穴內(nèi),桿柄彎頭朝上,即覆土踩實。覆土應高于母竹原入土深度5~6厘米為宜。 根據(jù)經(jīng)營的目的確定栽植密度,筍竹兩用的株行距為4米×4米,畝栽40~45株,筍用竹林一般3×3 米,畝栽50~55株。
2 . 撫育管理:水分管理。山地保水能力差,而新造竹的根系吸水能力相對較弱,極易失水而枯死,因此,種植后3個月內(nèi)要注意水分調(diào)節(jié),遇雨要及時排除積水,天旱時進行澆水,以確保成活。
鋤草松土。栽植地當年為使土壤疏松,有利保濕,促進幼竹生長,在竹苗栽植2~3個月,應及時松土、除草。坡度25°以下的,全墾松土,清除雜草, 坡度25°以上的不宜全墾松土, 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對50厘米以外的地方將雜草灌木割倒即可。松土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左右。
施肥覆土。每年至少施肥3次,第一次于3月扒土暴曬竹蔸、筍蔸后施筍芽萌發(fā)肥,每叢施腐熟的人糞尿(或豬欄肥25~50公斤),或餅肥1~2公斤;第二、三次在竹筍出土初期和盛期(即6~8月)進行,每次每叢施尿素或復合肥0.3~0.5公斤,亦可用腐熟的人糞尿。每次施用時先在距竹叢莖部0.3~0.5米處開好溝,將肥料加水稀釋后,均勻施入溝內(nèi),施后蓋土。
3 . 割筍及采伐:科學割筍。吊絲球竹一般5月份開始出筍,6~8月是出筍旺季,10月份出筍基本結(jié)束。每叢年保留1~2根盛期筍作為以后的營養(yǎng)竹外,其余長出的竹筍全部割掉;割筍時間以早晨為宜,割筍時扒開其周圍泥土,用專用的割筍刀從筍蔸上部切下取出,割后用土蓋好已割的筍蔸。
合理采伐。栽植成林后,每年要適當采伐,根據(jù)經(jīng)營的目的合理確定采伐密度,保證竹林壽命,永續(xù)利用,增產(chǎn)豐收。筍用林栽植后,為防止竹林老化和提高產(chǎn)筍量,細竹、弱竹應隨時砍除,每年秋后至翌年春砍伐更新,砍掉2年以上的竹子,挖去老竹蔸,每叢保持2~3株1~2年生母竹,堅持年年這樣留養(yǎng)新竹,則能年年割筍,連續(xù)豐產(chǎn)。
吊絲球竹栽培成活率高、成林快、投資省、產(chǎn)量高、收益大,管理粗放,既可規(guī)模種植又可零散種植。如果經(jīng)營得好,春季栽種,夏季即可出筍。其筍大多肉、筍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無公害的首選綠色食品。在山地科學種植吊絲球竹,平均每畝可年產(chǎn)鮮筍1500~2000公斤,其竹可供建筑和造紙之用,又可起到美化環(huán)境、蓄水保土的作用,是一條農(nóng)民致富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