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片茶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歷朝歷代政府也愛拿茶葉做文章,而茶葉也常常能反映一個時代的政治風(fēng)雨。
茶馬古道
那么歷代政府是如何做到的呢?當(dāng)然就是對茶葉征稅啦!茶稅是我國古代官府重要的財政收人,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唐代是我國茶業(yè)發(fā)展的興盛時期,茶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使得唐政府認(rèn)識到了制定茶稅對于提高財政收人的意義。
唐
安史之亂后地方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亂頻仍,沉重的軍費支出以及供養(yǎng)政府官僚的支出使得國庫日益告急,唐德宗時的戶部侍郎趙贊為了籌措國家實施輕重“常平”政策的本錢,主張對竹本茶漆等一類商品均征收10%的稅,這一舉措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中央政府征收茶稅的漫長歷程。天哪!10%的稅率,可真不低!
安史之亂
然而這次所設(shè)置的茶稅并非專稅,唐德宗在興元元年大放天下,并且“悉宜停罷”了“竹木茶漆榷鐵”等稅。直至唐德宗貞元九年,國家由于受水災(zāi)等的影響財政出現(xiàn)問題,鐵鹽使張滂上奏提出了茶稅課征,這是我國歷史上真正對茶專門設(shè)立單一稅種的開端。至此,茶稅成為一種固定的稅賦。茶稅征收的范圍、稅率等在不同歷史背景下有著很大的不同。茶稅的變化總的來說是征收范圍不斷擴大,征收率不斷提高。
文成公主
在唐代有過三次較為明顯的茶稅增收。第一次是在唐穆宗長慶元年,由于元和以前財政支出不斷,又恰逢宮廷建造百尺高樓,導(dǎo)致國家財政拮據(jù),鹽鐵使王播上奏增加茶稅,將過去的每千錢征收百文驟然提高到一百五十文,增加了百分之五的稅率。
第二次是在唐文宗大和九年,在椎茶制度短暫實施又因民怒戛然而止后,政府為了獲取較高的茶利致使茶稅又有了一次較為明顯的提高。
第三次茶稅的提升是在唐武宗即位以后,鹽鐵轉(zhuǎn)運使崔琪上奏增加江淮茶稅,“是時茶商所過州縣有重稅,或掠奪舟車,露積雨中,諸道笠邸以收稅,謂之拓地錢”。通過多次提高稅率,唐政府的茶稅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至唐宣宗大中十年,全國茶葉稅收總計約六十萬三千三百九貫,較貞元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然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員對于茶稅的橫征暴斂最終也導(dǎo)致了民間茶葉私販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