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南茗佳人2016年藤條茶古樹春茶“壩糯”
在雙江縣在整個臨滄市都頗有聲名,壩糯聲名大師因為壩糯產(chǎn)生的藤條茶在雙江臨滄聲譽最高,壩糯是雙江藤條茶園保存的最好的地方,藤條茶園的面積在雙江為第一,雙江最古老最大的藤條茶樹就在壩糯。壩糯的藤條茶樹堪稱天下一絕,其茶形態(tài)之美令人稱奇。樹齡超過百年的藤條茶樹,一棵樹上有幾十根上百根藤,最長的藤可達(dá)三四米長,樹生藤、藤纏藤,茶樹成行的,數(shù)棵樹伸出的藤條相互纏繞,織成一排藤網(wǎng),單株茶樹藤纏藤、藤繞藤,織成一個一個球狀,看上去如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壩糯人能養(yǎng)出那樣奇美的藤條茶樹,其用心之細(xì),技法之精令人贊賞,壩糯人休整養(yǎng)培藤條茶的技術(shù)及下的功夫,在雙江無與倫比,要了解一百年前勐庫的藤條茶茶園是什么形貌,那就一定要去壩糯看看。
壩糯的藤條茶形表獨特,新鮮時芽頭滾圓肥壯,茸毛淺綠密厚,曬干后芽頭白毫中略帶金黃,做成餅茶條索清晰,餅面芽茸閃光,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舍不得飲用,只想觀賞、收藏。近幾年壩糯的藤條茶追捧者越來越多,不少茶商千里迢迢奔向壩糯專收藤條茶,西雙版納勐??h的一些大茶廠,雙江勐庫戎氏茶業(yè)公司,還有廣東的茶老板每年開春都要派人去壩糯候茶,壩糯的藤條茶每年可買到一斤不剩,嘆的是藤條茶產(chǎn)量不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圖為:南茗佳人2016年藤條茶古樹春茶“壩糯”
將茶樹枝修整培養(yǎng)成藤條狀,這應(yīng)該是漢人們帶來的技術(shù)。在勐庫小戶賽拉祜族寨、公弄布朗族寨、冰島傣族寨,不曾見這種修養(yǎng)法。勐庫東半山漢人居多,老茶園的茶樹幾乎全是按藤條狀培育的,勐庫西半山的邦改、丙山,沙河鄉(xiāng)的邦木、邦協(xié),忙糯鄉(xiāng)的滾崗等村寨,也有大面積的藤條茶園,這些藤條茶的村寨都是漢人居多。按藤條茶狀培養(yǎng)出來的茶,只有嫩葉嫩芽,芽頭肥碩毫亮,但產(chǎn)量低,不過價格可是平面狀培養(yǎng)法產(chǎn)的茶的雙倍,壩糯1949年以前有2000多畝藤條茶園,如今留下來的還有1500畝左右,其面積現(xiàn)在在雙江仍是第一。
藤條茶壩糯有許多可看、可尋、可考的東西,壩糯是勐庫東半山最高的寨子,海拔已超過1900公尺,壩糯與西半山無遮無擋的對望,站在壩糯可將西半山的公弄、三家村、豆腐寨、小戶賽、大戶賽全都覽盡,站在壩糯看西半山,西半山是一幅巨大的屏畫。壩糯是山中寶地,地勢雖高但不缺水,清清亮亮的水澗蹦蹦跳跳彎來彎去地圍著壩流淌,因為水量豐沛,壩糯擁有東半山最多的梯田,是一個不缺谷糧的地方,良好的生產(chǎn)條件、居住環(huán)境,使壩糯人口一直很多,遷走的極少。
圖為:南茗佳人2016年藤條茶古樹春茶“壩糯”
壩糯茶歷史悠久,種茶年代不會晚于冰島。壩糯在漢人沒有遷來之前,早已有拉祜人在此居住,拉祜人早已在壩糯種茶,壩糯保存著一片很大很老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樹,最大的一棵茶樹樹圍已超過140厘米,壩糯的漢族村民都認(rèn)可,那片大茶林是漢人還沒遷來時拉祜族種下的。從壩糯那片最老的古茶樹來分析,拉祜族500年前已在壩糯居住、種茶。
壩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生存條件較好,田多、地多、水多,還有六子、茶葉可摘可買,漢人來壩糯后沒有一門心思地去靠賣烤酒來換拉忽人的地,拉祜人在漢人遷來之后,失地不多、遷走的也不多,直到1950年壩糯還有30多戶拉祜族。壩糯的拉祜人自成一寨與漢族寨相距約500米,二百多年來拉祜族與漢族和睦相處,沒有發(fā)生過什么斗爭。拉祜人幫漢人采六子摘茶葉,漢人們走馬幫時還帶上個別拉祜人一道走。
圖為:南茗佳人2016年藤條茶古樹春茶“壩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