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苗栗縣的大湖盛產(chǎn)草莓,卻不一定知道大湖另有一種“酸柑茶”,它具有特殊的風味和客家人濃郁的懷祖情愫。在臺灣省桃園、新竹、苗栗、屏東的山區(qū),有客家人的地方,的都有“酸柑茶”的產(chǎn)制。
酸柑是蕓香科植物,又稱為“番柑”,原產(chǎn)亞洲南部在我國廣東省梅縣一帶所盛產(chǎn)的酸柑,外行較一般柑橘大,直徑約有100-150毫米,果皮厚,約10-15毫米,造型頗為美觀,但是果肉很酸,不適合食用,所以才叫“酸柑”。
因酸柑不適合食用,且廣東梅縣一帶產(chǎn)茶,于是有人把酸柑喝茶葉摻混一起加工,制成“酸柑茶”,沖泡之后,做為降火氣、治療中暑、食欲不振、咳嗽或扁桃腺發(fā)炎等家庭必備藥品。
酸柑約在七、八分熟時就要摘下,先貯存十來天,酸柑皮就會軟化。加壓時,覺得干硬、柔韌的比較利于制作,否則若因果實水分太多,則容易破裂。選妥酸柑,用圓柱行空罐頭的口部將酸柑上端蒂頭附近,挖轉出圓洞,然后將挖出的皮置放一旁,可做為蓋果子用。挖出內部的柑肉,摻和茶葉充分攪拌成團狀,或者再加上檸檬和“佛手”之類的中藥材,再塞壓入空的酸柑殼內,將剛剛挖下的圓形柑皮蓋上,用繩線把酸柑上下環(huán)繞交叉綁緊,可圈綁成八條紋路或五條紋路狀,使柑皮呈現(xiàn)出花瓣式凹紋,壓擠成扁圓行放入蒸籠里,蒸到熟透為止。隨后,將之置于陽關下曝曬;若陰雨天時,則用繩子串掛再爐灶上煙囪管旁邊,利用熱氣將酸柑茶熏烤烘干。當酸柑皮由金黃色轉變?yōu)辄S褐色,直到變成又硬又粗糙的黑褐色固體時,就成了。
制成的酸柑茶,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茶香褐稍微甜膩的陳皮香。飲用時,將酸柑連皮切成小片,用開水沖泡,濃度大小隨意,可適當加入些許冰糖,喝起來酸、甘、香、苦、澀,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