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對于茶葉的加工方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六大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再加工茶類中,除了常見的茉莉花茶、桂花烏龍茶之外,還有近年來比較知名的柑普茶。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柑普茶常見的產品形態(tài)。
柑普茶是近兩年來逐漸流行的說法,是人們對選料標準、制作工藝、外觀形態(tài)逐漸成型的柑果類再加工產品的一種稱呼。在此之前,我們所看到的產品形態(tài),絕大部分是陳皮普洱茶。
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當沖泡普洱熟茶時加入陳皮,香氣、滋味大有增益,呈現出更為豐富的口感,因而陳皮普洱茶逐漸被人們接受。陳皮普洱茶屬于隨意性較強的產品形態(tài),通常是品飲者自主搭配,沒有明確的界定與標準。
胎柑階段
顧名思義,胎柑是柑樹開花結果之后最初的形態(tài),形似小葡萄粒。胎柑顆粒較小,果實沉重,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又有人認為,胎柑階段,果農為了保障收益,會噴灑大量的農藥,因而胎柑含有大量的農殘,不可飲用。
柑普茶之小青柑
在陳皮普洱之后,常見的柑普茶就是今年火遍朋友圈的小青柑。新會地區(qū)的柑果根據生長階段的不同,分為胎柑、青柑、二紅柑、大紅柑。加入了普洱熟茶的柑普茶,通常根據柑果成熟形態(tài)的不同加以命名。小青柑體態(tài)嬌小,含有豐富的揮發(fā)油物質,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具有優(yōu)良的抗腫瘤作用,而青柑中的檸苦素具有化痰、潤肺、理氣的功效。
可以說,小青柑優(yōu)質的保健功效,結合普洱熟茶的醇和口感,從產品形態(tài)到茶湯內質,都滿足了消費者的感官需求,從而成為受人追捧的熱門產品。柑普茶在茶葉細分市場闖出了一片廣闊的天空,最早涉足的茶企也收獲頗豐。
在目前的茶葉流通市場中,比較少看到用二黃柑和二紅柑階段的柑果制成的柑普茶,因而在此省略對二者的描述,直接來到較為人所熟知的大紅柑。
大紅柑是柑果的成熟階段,柑果飽滿,色澤紅潤,每年的十二月和來年的一月份是柑普茶大量生產的階段。從體型上來說,大紅柑可以容納更多茶葉,而且較好得保護了條索的完整性。
從陳皮普洱到胎柑、小青柑,再到大紅柑,從默默無聞到2015年闖出八億市場容量,柑普茶產品形態(tài)的變化背后,是茶企日益追求高標準柑普茶產品的結果,更是消費者對于柑普茶這種再加工茶類中最新的產品形態(tài)不斷深入了解的結果,反映了茶企與消費者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