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清末民初的茶樹較多,這些茶樹大多為蒙化人所種,蒙化人明末清初遷入民福,遷入民福的蒙化人是彝族與漢族結(jié)合的后裔,這些接受過大量漢文化的蒙化人,比倮倮人和俐人精明,思想開化,清朝中期己開始跑馬幫,有的去過緬寧,有的去過普洱,有的去過大理,茶葉的交換價值他們早已知道。
蒙化人種茶不僅僅是為了自飲或換點鹽巴,他們懂得跑馬幫,懂得用茶葉換取更多的物品安定街是馬幫上大理的必經(jīng)之地,民福的蒙化人大量種茶,將茶葉馱去安定街賣換得銀元,再用銀元買糧食,從而減少了許多種糧的辛苦,麻布、棉布、鐵鍋、上罐、農(nóng)具等等都可賣茶去換,蒙化人不像倮倮人、侏俐人不敢經(jīng)商,羞于經(jīng)商,蒙化人的生活水平1919年以前就比倮倮人和侏俐人要高。1930年之前民福有錢的蒙化染人已送子弟去大理讀書。
民國時期羅家是民福蒙化人中的大家族,羅金河、羅體勤、羅體瑤羅佩邦都有茶地,羅家人與安定街的姜尚文關(guān)系好,羅家的茶姜尚文包收與羅家不同,去過大理跑過馬幫的吳應(yīng)瑤算得更細,不賣散茶,做成坨坨茶直接賣給巍山馬幫,巍山人給的價高于姜尚文,吳應(yīng)瑤的房子蓋得比羅家?guī)仔值艿倪€要好。
民福是彝漢雜居地,排族人接受了很多漢文化,漢族人也接受了很多綁族文化在宗教信仰上有融合、有共性,道教是彝族人漢族人都信奉的宗教,民福登高山下1965年以前有一座很大的山神廟,也稱老君殿此殿建于何年已不知道,原有四間殿房,殿房內(nèi)塑有太上老君、財神爺、送子娘娘等10多尊塑像,過去老君殿香火不斷,平時村民們要上山打獵要出遠門、要求子、患了病都來求拜老君殿。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在老君殿開朝山會,安定上百個村的村民都來趕會,大殿香火濃濃、人擠人出老君殿下邊是熱水塘,村民們!拜過老君殿乂到熱水塘洗洛打歌,熱水塘邊有塊很大的河壩,茶葉、火腿、土產(chǎn)、日用雜貨都在河壩上交易。1950年以前,一年一度的朝山會是老倉福德茶山宗教祭祀、歌舞歡情、商品交易的盛會是老倉福德茶山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老君殿現(xiàn)已坍塌,朝山會早已不開了,熱水塘變成了雙河溫泉旅游度假區(qū),牌子很大卻不熱鬧。幾大池溫泉水映著的是藍天白云。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