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別名斗雪紅、勝春、月月紅、長春花。屬薔薇科、薔薇屬。
產(chǎn)地及習性:月季原產(chǎn)我國華中、西南地區(qū),后傳至歐洲,與香水月季、突蕨、薔薇等雜交,育成各種不同的花形花色,成為近代月季。月季喜溫和、濕潤,忌炎熱、嚴寒。適合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溫度為白天20~25℃,夜間12~15℃,當氣溫超過30℃時,生長受抑制,花芽不再分化。在花芽分化期,如果遇到5℃左右低溫會產(chǎn)生盲枝。月服對低溫寒冷的適應能力各品種差異較大,一般能耐-15℃的低溫。月季耐旱不耐澇,但在春天生長旺季,土壤缺水將影響新枝生長量、花朵大小、花色光澤和花朵壽命,但空氣濕度過高也容易感染病害。月季喜充足光照,不耐蔭蔽,開花時如在強烈日光直射下,則花瓣變色,壽命縮短。
形態(tài)特征:落葉或常綠灌木,具攀援性,枝干叢生多刺,具彎曲尖。葉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3~7枚,新葉初出時呈紫色,邊緣有鋸齒。花單生或簇生于枝頂,有綠、黃、白、粉紅、橙、大紅、桃紅、紫黑、玫瑰等色,有香氣。果紅色,卵形至倒卵形。
繁殖技術:月季可用播種、扦插、嫁接繁殖,以扦插和嫁接為主。播種月季在開花受精后,140天左右種子成熟,種子經(jīng)過休眠期后,才能在適宜發(fā)芽的環(huán)境條件下萌芽。故當肉質(zhì)果由綠變黃轉(zhuǎn)紅時,采種,取出種子隨時用濕沙層積。第二年3~4月進行播種。為了提早播種可采用人工低溫處理促進后熟,打破休眠。低溫處理的溫度在0℃左右,處理55~65天。處理后的種子,播種在氣溫為20~25℃的條件下,7天開始發(fā)芽,陸續(xù)發(fā)芽達1月左右。人工雜交的種子,在出現(xiàn)7~13片真葉時,頂端可能形成花蕾并開花。月季扦插分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兩種。嫩枝扦插采用半木質(zhì)化的枝條,通常在花謝后,取帶3~4個芽的枝條(約8~10厘米)做插穗,帶生長點的嫩枝最好。插條基部剪口在葉下0.5厘米處,要求剪口平滑,皮部不受擠傷,剪去最下端1葉,中部和頂端各留2小葉。嫩枝扦插在春末秋初兩季最好生根,夏季扦插生根快,但溫度高時,容易感染病菌引起腐爛,所以夏季扦插要特別注意消毒。扦插基質(zhì)可用蛭石、河沙。扦插深度春、秋季宜稍深,約為插條全長的二分之一;夏季宜淺,約為三分之一。插后澆足水,用玻璃瓶或塑料薄膜覆蓋保濕。扦插后經(jīng)常保持盆內(nèi)基質(zhì)濕潤,插條在20~25℃氣溫下,20~35天生根。生根后即可移植。硬枝扦插要在春季大田內(nèi)進行,土壤要施足底肥。利用冬季修剪下的枝條,選健壯、腋芽飽滿的一年生枝,剪成10~15厘米長的插穗。插條下端剪口距離最下端的芽0.5厘米,剪好的插條扎捆后埋入沙土中越冬,深度在50厘米左右。第二年早春取出扦插。插條僅頂端一芽露出土面,插后澆水。大約30天左右即可生根,萌芽后要加強管理,保持土壤濕潤,葉面還要經(jīng)常噴水并結(jié)合澆水追施發(fā)酵的人糞尿。嫁接繁殖分枝接、芽接和根接。根據(jù)砧木來源選擇嫁接方法。砧木可用多花薔薇、粉團薔薇等適應性強、根系發(fā)達易繁殖的種。枝接和根接在早春2~3月進行。嫁接時,砧木選光滑稍帶木質(zhì)部,縱切約2厘米。接穗要帶有兩個芽,在接穗的一面削切面2.1厘米,另一面基部,斜削0.5厘米成斜面,然后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使兩者切面的形成層緊貼,用塑料帶扎好。嫁接好的苗用半濕的土埋在溫暖的地方,促使愈合,大約2周后便可栽植。也可以直接在地里嫁接。芽接在6~8月進行,芽接常用開花后的枝條,選花朵以下具有5片小葉的腋芽,要求腋芽飽滿,尚未萌發(fā)。將枝條剪下后,留2厘米長葉柄,剪去葉片,用塑料、濕布或紙包裹,防于備用。嫁接時,先在砧木上用利刀刻“t”字,深至木質(zhì)部,上端橫線長1.2厘米,下端縱線長1.8~2.0厘米,挑開“t”字形,準備插入按芽。削接芽時,先在芽上0.5厘米處下刀,稍帶木質(zhì)部向下削,削至1.8~2.0厘米處,帶皮削下,而后從下向上將所帶木質(zhì)部去掉,并切去皮部過長的部分,在挑開的“t”字形中插入接芽,使芽皮上端與砧木橫線緊接,用麻皮或塑料帶自上而下扎好。再把砧木上的主梢切斷,控制其生長。接后1周,葉梗自然脫落,芽皮鮮綠,2周后當芽膨大時,便把砧木上的芽眼全部除去,促使接芽明年萌發(fā)。第二年春萌芽前,在接芽上方0.8~10.百米處將砧木剪去。
管理技術:月季管理主要是掌握澆水和施肥。澆水量要隨季節(jié)及植株生長消耗水分的情況而異,落葉時只要盆土不干裂即可;初長葉時水消耗少,每5天澆透水1次;芽長到15厘米時,2~3天澆1次;出現(xiàn)花芽時隔天澆透水1次;第一遍開花時,每天澆透水。花謝后進行修剪,此時水消耗減少,在二次新枝長到20厘米左右,水消耗又增加。在換盆時施肥,盆底加入麻醬渣或其他漚制好的肥料。當出現(xiàn)花蕾時再追施速效稀液肥。一年必須換一次盆,換盆時清理根部,并換入新鮮肥沃的培養(yǎng)土。月季在肥沃的粘壤土、ph值6~7間生長表現(xiàn)最好。盆栽用土采用堆肥土3份、泥炭土2份、田園土5份配制;對于幼苗上盆宜減少1份堆肥土,用草木灰代替。小苗上盆時,盆底用瓦片蓋排水孔,底部覆一層盆土,放入植株,填土壓實,澆透水,放于背風向陽處。植株萌發(fā)生長前,盆土保持濕潤。萌芽后逐漸增加澆水次數(shù),到夏季每在早晚各澆1次。生長期內(nèi)每月施兩次液肥,肥料宜稀薄,10月中旬停止施肥。
花月季栽培技術:我國目前有百余種切花月季品種,如:紅衣主教、薩曼莎、梅朗口紅、瑪?shù)颅嚨?。近年來又以色列、德國、荷蘭等國引入許多新品種,如:索菲亞、達拉斯、薩莎、維茜莉亞、德克薩斯等。這些品種的特點是枝硬挺,莖桿粗壯、花大型且花形優(yōu)美,產(chǎn)花枝量高,水養(yǎng)期長等。栽培地要有充足陽光且排水良好并要深翻、施肥,選用2年生苗,定植株行距以0.5米為宜,栽植后澆透水。月季發(fā)枝后第一茬花不宜采剪,在花蕾長到綠豆大小時摘除,促使底部萌發(fā)強條。當下部強條長到0.5米時打頂,大約3個月的時間,頂部便會長出2~4支花枝。當花朵有2~3枚花瓣開放時便可采花。月季的管理主要根據(jù)喜水喜肥的特性,在春季每3~5天澆1次水,關月到一月施一次肥,尤其采花后必須施肥,肥料采用化肥和農(nóng)家肥均可,氮、磷、鉀比便以1:0.7:0.7為宜。秋季采花后要進行一次強剪,產(chǎn)花枝要保留30厘米高,修剪后要清除病葉,噴一次濃度較高的殺蟲滅菌藥,并在根部附近土面灑一次硫磺粉,然后開溝或挖穴,拌入基肥,最后在植株根部壅土,翌年3月,植株萌動時扒開土堆。修剪是切花月季栽培生產(chǎn)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它可以保證植株健康生長,并能調(diào)節(jié)株形,改善切花品質(zhì),提高產(chǎn)花量,調(diào)節(jié)花期。近幾年日本、以色列等國在切花月季栽培中普及和堆廣了折枝修剪法。折枝是指在生長季節(jié)將不能產(chǎn)花而需要修剪的枝條向下彎折,而不剪掉。折枝是在花蕾透色時,折枝部位為距基部1~2厘米處,折枝角度最好是與直立條呈1200~1400角。折枝修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葉片數(shù)量,增加了同化營養(yǎng)葉面積,能夠使月季植株得到持續(xù)穩(wěn)定的生長,因而增加了切花產(chǎn)量,提高了節(jié)花品質(zhì)。切花月季采收適期為花朵開放前1~2天,于枝條基部留2個芽剪下,莖長應在30厘米以上,花色鮮艷、無病蟲害。切花吸水1小時后,按花枝長度分級,每10支一束,用玻璃紙包裝。有些品種,采后置于2~3℃、相對濕度85%~90%的貯藏室內(nèi),冷藏15天左右,然后裝箱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