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是珍貴的食藥兩用植物,主要分為鐵芪和綿芪。鐵芪種植范圍小且成分不符合藥典要求,因此廣泛種植的是綿芪,本文介紹的也是綿芪種植技術(shù)。 一、植物概況 綿芪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高50-100厘米。藥用根莖,主根圓柱形,肥厚,黃褐色,木質(zhì),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黃芪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水退腫的功能,在中藥處方中占有很大比例,食用泡水煲湯。年出口量大,加工方式多種多樣,有(用于出口的)壓片、斜片、原片,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二、選地整地 1、選地:山區(qū)、半山區(qū)選地勢向陽,棕色森林土或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域。在平地上種植選擇地勢較高、滲水力強、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積土,忌白漿土、鹽堿土、粘壤土及積水草甸土。 2、整地:深耕并施廄肥或堆肥每畝25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耕細后做畦。
三、種子處理 綿芪用種子繁殖,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秋末和春天播種均可,也可以進行夏播。在播種之前將種子用機器處理,磨去蠟質(zhì)層以利出苗,少量種植也可用水浸泡,時間約30個小時為宜,中間換一次水,撈出后用沙子拌起來,保持濕潤催芽,發(fā)現(xiàn)有芽時即可播種。處理后的種子一般7-10天出苗。條播按行距20-25厘米開1-1.5厘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nèi),蓋土推平,育苗畝用10-15公斤,直播每畝2-3公斤。 四、田間管理 定苗:育苗移栽在凍前或來年早春,開溝后把幼苗平鋪放置,頭間距8-12厘米蓋土2-3厘米。直播在苗高8-10 cm應(yīng)及時定苗,株距8-12 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時中耕除草,人工除草同大田作物。還可使用除草劑,即在播種時或播種后施用氟樂靈每畝150克。 追肥:間苗定苗后即進行追肥,畝施尿素5kg,施后澆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kg,將硫酸銨5kg、磷肥30kg混合于壟上開淺溝施于其中,覆土澆水。 打尖:除留種田外,可在開花后打尖,減少營養(yǎng)消耗。 排灌:雨季注意排水。天旱時,苗期、返青期適當灌水。
五、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防。紫紋羽病,為害根部,造成爛根,植株自上而下黃萎最后整株死亡。應(yīng)拔除病株燒毀,病窩用石灰粉消毒。同時應(yīng)加強其它蟲害防治。 六、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獲。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細深挖,避免挖斷主根或碰傷外皮。收后去凈泥土,趁鮮切下蘆頭曬至半干將根理直捆成把,再曬或烘干即成生黃芪。 七、增收措施 種前多施有機肥做底肥深耕耙細,產(chǎn)量會有明顯上升。黃芪直播或育苗按實地操作應(yīng)不晚于7月中下旬,在干旱地區(qū)雨季種植最佳,第二年秋末采收效益很好。 以上是綿芪種植技術(sh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農(nóng)業(yè)知識請關(guān)注惠農(nóng)學(xu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