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異名。 宋 陶谷《清異錄·晚甘侯》:“ 孫樵 《送茶與焦刑部書》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請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 丹山碧水之鄉(xiāng),月澗云龕之侶,慎勿賤用之。’“
晚甘喉是武夷山巖茶的一種。特點是,入口時并沒有甜的感覺反而覺得澀中帶苦,入喉等了一小會兒,咂咂嘴果真一種甜甜的味道,但又不同于甜。沒有甜那么濃烈,沒有甜那么直接,柔和如絲般的感受,滿口留香沁人心脾。在武夷山這茶被當地人叫作晚甘喉,是種先苦后甘夏季防暑的巖茶?!∥湟纳姜毺亟^妙的自然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在全球被列入雙重遺產地僅二十二處。武夷山巖茶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武夷山得天獨厚的奇山秀水養(yǎng)育、滋潤,無論土壤、日照、雨水、氣候均相得益彰,品質絕佳,具巖骨花香之早韻,宋時進入京都皇室,元化成為皇室貢品。武夷茶文化遺址遍布山中,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現代更有獨具特色的武夷茶藝、茶歌舞表演等,另有國際無我茶會與世界茶道中人共同交流于茶的至高境界。
武夷巖茶在我國茶葉發(fā)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和光輝的一頁。武夷茶在南北朝時(公元479年),就以“晚甘喉“(茶名)著稱于世。唐代成為士大夫上層貴族的饋贈佳品。宋元兩代入貢朝廷,盛極一時。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就于九曲溪的四曲溪畔設置御茶園。明代罷造龍團,改蒸青團茶為炒青散茶,隨后又改制三紅七綠的烏龍茶,即現在所稱的巖茶。因而,武夷巖茶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十七世紀遠銷西歐,四海蜚聲?!≡腥诉@么評價晚甘喉,“留于齒的是清香,滯于喉的是甘甜“,可謂是對晚甘喉最貼切的贊美。品茶是這般先苦后甜,回味無窮,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切莫因一時的困難而放棄,堅持到最后,你可以體會到人生意義的晚甘喉?!∥湟纳疆數厝藢⑼砀屎沓蔀椤肮芗移拧埃f是具有一定的保健和藥用價值,據當地人介紹,一般的茶葉是飲用后有提升作用而晚甘喉可以安神,能夠起到安神之作用;研磨之后用熱水服下,還可以治療小孩子的拉肚子。晚甘喉是一種當地植物的葉子,屬于“非茶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