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磚茶最早出現于陜西的涇陽縣,涇陽位于嶺北,并不種茶,但涇陽位處關中腹地,涇河下游,自古是是南茶北上必經之地。涇陽就成了北上茶的集散地。制成磚茶后,才沿絲綢之路銷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亞各國,成為加工制作、運輸茶的中心樞紐。在漫長的歲月里,人們偶爾發(fā)現磚茶中長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黃色小顆料“),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發(fā)酵中生長、繁殖,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質,從而形成了茯茶獨特的風味。
涇陽茯磚茶因茶品中生長繁殖有“金花菌“,極大地改變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這是茯磚茶的品質比其他茶品獨特的原因所在。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后問世。當時用湖南所產的黑毛茶踩壓成90公斤一塊的篾簍大包,運往陜西涇陽筑制茯磚茶。茯磚茶早期稱“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稱“伏茶“,另一原因是品質表現,其茶湯有茯苓味,故亦稱茯茶。早期原料送到涇陽筑制,又稱“涇陽磚“。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廠經過反復試驗,1951年終于在安化就地加工茯磚茶獲得成功?,F在茯磚茶集中在湖南益陽和臨湘兩個茶廠加工壓制,年產量約2萬噸,產品名稱改為湖南益陽茯磚茶、臨湘茯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