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喜歡喝茶,“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則形象地描述了蘇州人的這種悠閑生活。下面就詳細介紹蘇州人喝茶習俗。
秋意漸濃的午后,靈巖山茶館當是最佳去處。木瀆古鎮(zhèn)雖已一日千里,這百年歷史的木屋依然半凌于水面之上,古舊的宮燈在檐下隨風輕搖。背靠著的靈巖山,松濤迭蕩,滿山如墨染。順著山間小徑繞到茶館門前,沿路野草拌腳風聲入耳。木筑的屋子,每根梁都透著拙樸,更兼經(jīng)了時光的堅韌消磨。迎上來的老先生,清瘦利落,蹭亮的頭發(fā)整齊向后梳著。說話時單手背后,腰微彎,語音清晰柔和尊敬。坐在水邊的位置,聽著他一氣呵成報出的一串茶名,恍惚時光回轉數(shù)十年。茶館分上下兩層,每層分成相通的幾大間,寫了茶名的小木塊隨意分散在木墻上,云霧銀針龍井毛峰碧螺春,明前雨前春茶秋茶。竹藤的椅,茶桌卻是普通人家常見的小飯桌,顯得陳舊。桌面上卻畫著數(shù)竿修竹,并有題詩。畫技和書法平平,仿佛是即興而作,宛似古時文人隨處留文題字的舊習重現(xiàn)。茶是毛峰,算不得很好,卻也不錯了。臨水的一面,正對著靈巖山的另一半,樹木蔥嶸。正是近黃昏,光線漸暗,風從水面而來,微涼。茶淺啜,身漸輕。河上殘荷數(shù)枝,浮萍幾片,水的紋在微光里溫柔滑膩。
舊時的蘇州,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布大街小巷。蘇州文化叢書里有一本專講小巷的,其中的一篇寫盡蘇州舊式茶館之神韻。泡茶館,蘇州人謂之“孵”。如何個“孵”法?老茶客們吃早茶,“一壺茶下肚,心定,再消消停停吃早點,愜意……老朋友在茶館相聚吃茶,人手一壺,淺斟慢呷…….天天聚首,漫話世道,閑談滄桑……此中真意,難于為外者道”。這樣的舊式茶館,如今幾乎無跡可尋,據(jù)聞山塘街一帶或有一二,然而大勢已去,到底是相去甚遠了。保留下來的一些老茶館,舊貌新顏,有的甚至只剩下名字是舊的了。
先說說最是大眾化的茶館,當屬三萬昌。蘇州有句老話,“吃茶三萬昌”,可見其盛名所在,也說明是普通人常去之處。這里曾經(jīng)可放一百多張茶桌,更有一個很大的評彈書場。如今書場已經(jīng)蕩然無存,店堂大概也只剩三分之一,且裝砌一新,一樓專賣茶葉,二樓方是茶館。堂內(nèi)還顯得寬敞明亮,茶桌呈放有序,兩邊的回廊上反倒是擁擠,如同樓下觀前街上如云的人群。生意很好,幾乎難尋空位。終于揀了個廊上的位置,坐定后忽聞陣陣古怪的肉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毗鄰肯得雞和必勝客,均是我深惡痛覺的食物。茶的種類是我所見的蘇州茶館中最多的,江南的幾種綠茶都全,兼有鐵觀音,價格偏貴但仍合理。然而果汁飲料和酒的品種,是茶的數(shù)倍。果然是老店新辦。要的茶是陽羨毛尖,雖然早已知道這樣的大眾茶館不可能講究茶藝,看見端上來的茶,嫩芽被燙老沉底,仍是愕然。臨近桌幾個年輕人,嗑著瓜子吃著爆米花,笑語盈盈,很是快樂的樣子。這樣初秋的黃昏,有淺淺的風劃過回廊,雖然茶不如意四周喧囂嘈雜,依然禁不住遙想當年,每日數(shù)百茶客在這里品茶論道的壯觀場面。那時的三萬昌也熱鬧鼎沸,“然而茶客的心是靜的“??鞓肥侨菀椎?,心靜卻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