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吃茶去
百草之首,萬木之花。
貴之取蕊,重之摘芽。
徑山茶產(chǎn)于浙江省余杭區(qū)西北境內(nèi)之天目山東北峰的徑山,這里山巒重疊,古木參天,白云繚繞,溪水淙淙,有“三千閣樓五峰巖”之稱。徑山茶因產(chǎn)地而得名,屬名優(yōu)綠茶。
北宋葉清臣寫過一篇五百余字的短文《述煮茶泉品》,對吳楚兩地,即今江、浙、皖、鄂地區(qū)的茶葉作了一番評述:吳楚山谷間,氣清地靈,草木穎挺,多孕茶荈,為人采拾。大率右于武夷者為白乳,甲于吳興者為紫筍,產(chǎn)禹穴者以天章顯,茂錢塘者以徑山稀。至于續(xù)廬之巖,云衡之麓,鴉山著于無歙,蒙頂傳于岷蜀,角立差勝,毛舉實繁。他認為吳楚之地的好茶是武夷的白乳、吳興的紫筍、會稽的天章、錢塘的徑山??梢娝螘r徑山茶已名聲在外了。
佛教提倡飲茶,還同許多名茶結下淵源,我國江南許多名剎,歷史上形成一種農(nóng)禪思想,既有專門從事茶作勞動的僧侶,稱為茶僧。這與寺院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寺院多在群山環(huán)抱的幽谷深處,生態(tài)條件優(yōu)越,適宜茶樹生長。福建的武夷巖茶,相傳最初是由唐宋以后武夷寺僧采制。江蘇的碧螺春,據(jù)說最早在北宋的時候,由洞庭山水月僧人采制的水月茶演變而來,臨安西天目山禪源寺的天目青頂、黃山云谷寺的黃山毛峰,還有我們今天的主角:余杭徑山寺的徑山茶等等最初都是出自佛門,“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這大概就是佛門凈地與茶的奇妙緣分吧。
徑山是著名的佛門圣地,始創(chuàng)于唐天寶年間的徑山寺就坐落于此,是臨濟宗的祖庭道場。宋開禧年間,寧宗皇帝曾御賜“徑山興圣萬壽禪寺”。自宋至元,有“江南禪林之冠”的美譽。徑山寺飲茶之風甚盛,而且每年春季,經(jīng)常舉行茶宴,坐談佛經(jīng)。徑山茶宴有一套甚為講究的儀式,茶宴進行時,先由主持法事親自調(diào)茶,以表敬意。而后由茶僧獻茶:奉給應邀赴宴的僧侶和賓客品飲,僧客接茶后,先打開蓋嗅聞茶香,再捧碗觀色,接著啟口嘗味。一旦茶過三巡,便開始評論茶品,稱贊主人品行高,茶葉好。隨后的話題,當然還是誦經(jīng)禮佛,談事敘誼。徑山茶宴的形制,極大豐富了徑山茶的文化內(nèi)涵。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徑山茶雖以制成芽茶散茶的形式,還是碾磨成末茶,沖點后再品飲的,與今不同。日本僧人南浦紹明于公元1259年將徑山茶宴帶回到日本,并發(fā)展成日本茶道,日式茶道里散茶碾末再沖點的技藝,正是他在徑山所習得。
有的人喜歡獅峰龍井的香,有的人喜歡安吉白茶的醇,有的人喜歡湄潭翠芽的清芬。我國土地之廣博,綠茶何止千萬種。就像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品茶也需廣博地去接觸一些不常喝到的品種,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豐富自己對茶葉的認知,相信每個人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杯茶,像戀人般讓自己心動和回味。
綠茶的品飲道理相通,由于綠茶工藝沒有發(fā)酵環(huán)節(jié),茶葉中茶多酚含量較多,所以會有一點點澀,好的綠茶澀味會很快化開,隨之而來的就是生津回甘。至于徑山茶的好,也得品飲了以后才知道,江南春為大家準備了今年新采制的雨前徑山茶,相信不會讓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