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中的這一杯茶,給我們帶來了滄桑歷史的變革,解讀了世間萬物的輪回變化,描畫了人生世界的百態(tài)情懷。
從歷史的足跡來看,宋朝以前的茶,在社會的皇家和官宦階層,主要是以煎煮為主的煎茶和點茶法飲用,但是在一般的百姓家多是食用,邊疆和游牧民族一貫的是煮奶茶。但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主要影響力的是皇家和官宦階層,所以宋代的點茶就成為主流。一個新生的朝代的產(chǎn)生,使從洪荒時代傳下來的吃茶的方法進入了變革的時代,茶走向了全民使用的時代。
明洪武朱元璋,一個乞丐、一個和尚、一個土匪、一個起義軍的軍官,從社會的最底層走出來的皇帝。他深刻理解和明白社會疾苦的同時,更知道社會安定的重要性。自《茶經(jīng)》的出現(xiàn),到宋元時代,茶葉已經(jīng)成為國家重要的經(jīng)濟產(chǎn)物,并且直接影響到皇家對經(jīng)濟的控制權。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農(nóng)歷1391的9月),下詔廢團茶,改貢葉茶散茶。吃茶的時代從此基本畫上個句號,撮泡茶(又稱瀹yue飲法)的新時代拉開了序幕。
時人于此評價甚高,明代沈德符撰《野獲編補遺》載:“上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按茶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兩宋時的斗茶之風消失了,餅茶為散茶所代替。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散茶的瀹飲法,品飲技法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化。明人認為這種品飲方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
這種瀹飲法應該說是在唐宋時就已存在于民間,是散茶飲用方法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廢團改散”說是順應了餅茶制造及其飲法日趨衰落,而散茶加工及其品飲風尚日盛的歷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