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49
芍藥,姿色艷麗,又雍容華貴而與牡丹相似,故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美稱。
芍藥為我國傳統(tǒng)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最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同時代已有栽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民間已有將芍藥作為禮物的習俗,男女相愛、友人告別時互相贈送。故芍藥又有艷友、將離、可離等別名。在許多詩詞中出現(xiàn),如“牡丹落盡正凄涼,紅芍升時醉一場”和“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毀春風”。
芍藥屬毛茛科,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原產我國北部,目前秦嶺、大別山等地均有野生種,蒙古、前蘇聯(lián)和日本亦有分布。現(xiàn)全世界的品種已達千種,我國約有180種。具紡錘形的塊根,并于地下莖產生新芽,新芽于早春抽出地面。初出葉紅色,莖基部常有鱗片狀變形葉,中部復葉二回三出,小葉矩形或披針形,枝梢的漸小或成單葉。花大且美,有芳香,花生枝頂或生于葉腋;而牡丹花只生于枝頂,這是牡丹與芍藥的區(qū)別之一。芍藥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4~5月,霜降后地上部分枝葉枯干,翌年春起萌芽后含蕾盛放。盛開時,色彩紛呈,花香四溢,花形嫵媚,綠葉瀟灑,株叢豐滿,令人賞心悅目。
芍藥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和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分株期以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宜,將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開,使每個根叢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將分株根叢栽植在準備好的圃地。如果分株根叢較大(具3~5芽),第二年可能有花,但形小,不如摘除使植株生長良好。根從小的(2~3芽),第二年生長不良或不開花,一般要培養(yǎng)2~5年。
播種繁殖以種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種為宜,越遲播發(fā)芽率越低。芍藥種子有上胚軸休眠現(xiàn)象,播種后當年秋天生根,次年春暖后芽才出土。幼苗生長緩慢,有的芽3~4年才可開花,還有到第5~6年才開花的。
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莖插。秋季分株時可收集斷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莖插法在開花前兩周左右,取莖的中間部分由二節(jié)構成插穗,插溫床沙土中約一寸半探,要求遮蔭并經常澆水,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后既能發(fā)根,并形成休眠芽。
芍藥花色、香、韻俱美,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養(yǎng)布置陽臺,或作為切花進行瓶襁水養(yǎng)。芍藥不僅是名貴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療效的中藥。古藥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們在長期的醫(yī)藥實踐中,對芍藥藥用的認識也逐步深化。將人工栽培的芍藥,選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曬干,如此所得的藥材叫白芍。它有養(yǎng)血平肝,斂陰收汗、緩中止痛作用。而將野生芍藥的根與栽培芍藥細瘦的根直接曬干所得的藥材叫赤芍。它有瀉肝火、散惡血的作用。芍藥的栽培技術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