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山石榴、糖罐子、黃茶瓶、燈籠果。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laevigatamichx.)干燥成熟的果實,是一種由花托發(fā)育而成的假果,紅熟時于10~11月間采摘,呈倒卵型,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萼為盤狀,下端漸尖,果皮外面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的殘痕,觸之刺手。本品資源豐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均有分布。
金櫻子入藥,歷史悠久,中國歷代本草均有記載,宋朝《嘉佑本草》、《圖經(jīng)本草》、《開寶本草》及明朝的《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提到它味酸,平溫?zé)o毒,久服令人耐寒輕身、益氣。
金櫻子含有豐富的糖類和維生素c,并含有蘋果酸、枸櫞酸及氨基酸,還含皂甙、鞣質(zhì)及樹脂類。其味酸、甘、澀、平、無毒。具有固腎縮尿、澀腸止瀉,治滑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瀉痢,肺虛咳喘、自汗盜汗、繃帶漏下等功能。用于移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等癥。
金櫻子配芡實為水陸二仙丸,可治療腎虛遺精。金櫻子配黨參、黃芪、茯苓、蓮子肉、芡實、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白術(shù)、甘草為加味參苓白術(shù)散,可治療脾虛。本品還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及抑菌作用,其水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3000~1∶200的濃度對流感病毒及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金櫻子除藥用外,古代還有作為食用的記載。早在乾隆已丑,庚寅年欠收時,用其充饑以活命,田間農(nóng)民在缺午茶時,以此果解渴。古方金櫻酒具有滋補良效、味美,沿用至今。民間以此果片泡水,加適量糖作為飲料,酸、甜適口,有消食補益之功能,近代亦有配以野菊花為主要原料生產(chǎn)的櫻菊精,遠銷香港。
80年代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用此果研制的金櫻子棕色素,應(yīng)用于糖果、飲料(清涼飲料,香檳酒)等食品的生產(chǎn),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90年代,中央衛(wèi)生部將金櫻子列入藥食同源植物名錄。
總上所述,金櫻子是一理想的藥食同源植物,大有開發(fā)利用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