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于云南的普洱茶,被稱為“能喝的古董”,以“越陳越香”的品質(zhì),及不可估量的養(yǎng)生價值,在中國茶文化界乃至全世界刮起一陣陣品茶旋風。今天,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有關(guān)清朝皇室與普洱茶的歷史淵源。
清王朝的祖先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游牧民族,以肉食為主,進入北京,成為帝王貴族,養(yǎng)尊處優(yōu),飲食都是山珍海味,較油膩。需要一種消化功能強的茶作為日常飲品,而普洱茶正好具備了這種特性。
普洱茶具有的解膩助消化的功效,深得帝王將相的青睞,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貢茶案冊,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的歷史記載。
普洱茶作為皇家御用物而身價倍增,得到了貴族的追捧,成為貴族的養(yǎng)生茶。在皇室的倡導下,普洱茶脫胎換骨,飛上枝頭變鳳凰。
從“貢后方許民間販賣”到“士庶所用,皆普茶”,普洱茶走下神堂,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時間,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白丁布衣,都養(yǎng)成了喝普洱茶的習慣。
吐蕃對茶葉的大量需求,極大地刺激了云南的茶葉生產(chǎn)。清朝前期和中期(公元1660-1870年),普洱茶貿(mào)易進入了空前興盛時期,僅西雙版納的六大茶山,最高年產(chǎn)量就曾經(jīng)達到八萬多擔。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同意達賴喇嘛的要求在北勝洲(今永勝)建立茶葉市場。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政府在麗江建立茶市。
云南當時幾乎家家種茶,戶戶賣茶,馬幫塞途,商旅擁擠。這些商人中,除了朝廷的貢茶官宦之外,還有印度、緬甸、柬埔寨等各地商人。每年至少有五萬匹馱馬來往穿梭于六大茶山之間。
相傳乾隆愛喝普洱茶,80多歲高齡禪位時,大臣諫言:“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答曰:“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對普洱茶的鐘愛,傳為千古佳話。
曾經(jīng)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的宮女金易、沈義玲在《宮女談往錄》一書中寫道:“老太后(慈禧)進屋坐在條山炕的東邊,敬茶的先敬上一盅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剛吃完油膩食物,所以要喝普洱茶,圖的就是普洱茶又暖又能解油膩。”
清朝末代皇帝傅儀在一次與老舍的對話中曾說:“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是清宮的生活習慣,當皇帝的都以喝普洱茶而求延年益壽。”
清王朝每年收納的普洱貢茶,除了供清宮皇家飲用外,還分贈皇親國戚和臣子,同時,還經(jīng)常用來賞賜和饋贈給蒙藏等少數(shù)民族的上層僧俗人物,也選作贈送外國使節(jié)的禮品茶,視為代表中國高級土特產(chǎn)的國禮。
普洱茶作為國禮扮演著禮品與商品的雙重角色。清朝每次贈送國禮,都由清朝廷“軍機處”逐人逐次開列詳細清單,呈送皇帝批閱后送出。
清皇室對普洱茶的喜好,奠基了普洱茶的歷史地位,使普洱茶成為世界聞名的茶飲。自此,普洱茶走出國界,走向世界,飄揚過海,將芳香留在了異國人的唇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