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名:trachycarpus fortunei ,科屬:棕櫚科,棕櫚屬,別名:山棕、棕樹。 原產(chǎn)日本、我國中部至南方,主要在北回歸線以北至長江流域一帶。北方多盆栽觀賞。?
(一)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高10~15米,莖干粗硬無分枝,外裹棕色絲毛,圓柱形,具環(huán)狀葉柄痕,樹冠傘形或圓球形,冠幅4~8米。葉近圓形,掌狀深裂,徑約50~70厘米,簇生頂部,葉鞘棕褐色,纖維狀,宿存,包莖;雌雄異株,佛焰花序腋生,花小,淡黃色,花期4~5月。核果腎狀球形,藍(lán)褐色,被白粉。?
(二)習(xí)性:棕櫚為棕櫚科中抗逆性最強的植物,栽培管理較易。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但在酸性、微堿性土中亦能生長良好。?
(三)栽培管理:棕櫚較耐寒冷,大樹可耐-8℃左右的低溫。對光照要求也不嚴(yán),能在全光照下生長良好,也較耐陰,較長期生長室內(nèi)仍可生機盎然。具一定的耐旱和耐水濕的能力;適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堿性土壤。盆栽用土可以腐葉土為主,加以園土、沙及肥料等配成。根系淺,易被風(fēng)吹倒,無主根,須根發(fā)達,忌深栽;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也較強。?
(四)繁殖:可采用播種繁殖。果實采收后凈種,用草木灰水搓洗,去掉蠟質(zhì),再用60℃ 溫水浸泡一晝夜,即可播種,播后50~110天陸續(xù)發(fā)芽;北方地區(qū),可將種子沙藏至翌年春播,種子發(fā)芽率約為70%。幼苗出土后,需行遮蔭,生長較慢,一年生苗可長出2~3片葉。冬季入低溫溫室越冬。?
(五)病蟲害:一般很少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