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尺蛾
拉丁學名:bistonmarginatashiraki
油茶尺蛾又叫油茶尺蠖
分類地位:鱗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
分布:江西(武寧、修水、新建、宜春、萍鄉(xiāng)、鉛山、資溪)、福建、安徽、湖南、湖北、廣西、臺灣;日本。
寄主:油茶、茶、板栗等。
危害狀:被害嚴重時,常吃光葉片,造成果實不到成熟即脫落,。如連續(xù)二、三年嚴重受害,植株就會枯死。
形態(tài)特征:
成蟲:灰褐色,體長13-18mm,翅展31-36mm。體軀粗短,體色灰白,雜有黑色、灰黃及白色鱗毛;一般雌蛾體色淺,雄蛾體色深。頭??;復(fù)眼黑色有光澤;雌蛾觸角絲狀,雄蛾羽狀。前翅狹長,外橫線和內(nèi)橫線清楚,中橫線、亞外緣線均隱約可見,較翅底色略深;后翅外橫線較直,色與前翅同;前后翅外橫線外側(cè)附近到翅基枯灰色,外橫線內(nèi)側(cè)及亞外緣線外側(cè)黑褐色;前翅外緣上有斑點6-7個,外緣和后緣都生有灰白色緣毛;后翅較短小。胸和翅的腹面灰白。雌蛾腹部膨大,未端叢生黑褐色茸毛;雄蛾腹末端較為尖細。
卵:圓形,長約0.3mm。初產(chǎn)時草綠色,逐漸變?yōu)榫G色,近孵化時為深褐色;卵塊上覆蓋黑褐色絨毛;卵塊長18mm左右。
幼蟲:老熟幼蟲為枯黃色,并密布黑褐色斑點;頭頂額區(qū)下陷。兩側(cè)有角狀突起,額部具有“八”字形的黑斑兩塊;氣門紫紅色;胸、腹部紅褐色;體長50-55mm。
蛹:紡錘形;長11-17mm;暗紅褐色;頭部頂端兩側(cè)有2個小突起;腹部末端尖細,具臀刺1根,先端分叉。
生活習性:一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油茶樹蔸周圍疏松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開始羽化、交尾、產(chǎn)卵。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產(chǎn)卵盛期,3月下旬孵化出幼蟲,6月上、中旬幼蟲老熟后下樹化蛹,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季結(jié)合墾復(fù)進行培土將蛹埋在2寸以下土中,使之不易羽化。
2、利用成蟲假死性,于清晨進行捕打,或用燈光誘殺。
3、幼齡幼蟲期可噴灑阿維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魚藤精300-400倍液進行防治。
4、利用尺蛾的天敵——寄生蜂、寄生蠅、鳥類和菌類等防治。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每毫升1~2億孢子的菌液噴殺2~3齡幼蟲,滅蟲率達90%以上。此外,鳥類中的大山雀、棕頭鴉雀、白頭鵯、鶉雞、竹雞等,寄生蜂中的姬蜂、土蜂等,都是油茶尺蛾的主要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