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qū)W過一首詩叫“在山的那邊”。
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的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山那邊真的是海嗎.......”
走過很多茶山就一直在想大山深處除了茶還該有些什么?
愛茶的人總有一種自然情懷,喜歡擁抱藍天,貼近自然。
去過易武街后,對倚邦依然充滿了好奇,夢中的倚邦應該是輕云薄霧,朦朧中有一個抽著煙筒的小老頭,生活隨意。還有帶著泥土味的老木房子,偶爾有幾只飛鳥掠過,顯得寧靜安詳。就像畫家手里,山中朦朧的陋室。
從象明開車至倚邦行程大約1個小時左右。
清晨去倚邦放眼望去能看見一片靈動的云海,像仙氣凝結的一團,分不清是云中的山還是山中的云。進入半山腰后,為防止車子打滑去倚邦的路是一條鋪滿石頭的小青石路,路有點彎,車子受力點不固定,像名符其實坐過山車的感覺。
倚邦正街的路口有兩棵大榕樹,枝葉四散,蒼老而堅挺有力,散發(fā)著濃濃的歷史氣息。
進入古街,多了幾分寧靜,詳和。
走進這里就把自己當成一個閑人吧!因為這里安靜的會讓你想肆無忌憚。去肆無忌憚的腳踏每一塊青石板!這里的每一塊青石板都是那些老茶人曾走過的路。上面記載了多少普洱茶的故事,留下了多少歷史的印記。暖陽下懶貓閑坐路旁,街邊依然能看到純樸的村民,他們以茶為生,生活簡樸。
倚邦是一個民族大家庭,分布著傣族,哈尼族,彝族,基諾族等少數(shù)民族。這里曾是普洱貢茶的采辦地,清代興盛時曾有上千戶人家居住,經(jīng)過幾代人的入住遷徙,如今遺留下來的僅40來戶。
(倚邦正街)
倚邦有三條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
倚邦大廟臺基下是石屏街,石屏街過去有1公里長,以前去普洱思茅要經(jīng)過此地,滇南官馬大道是由普洱經(jīng)昆明中轉(zhuǎn)各省至北京,這條茶馬古道,古時以運輸普洱貢茶為主。據(jù)當?shù)厝酥v,他們曾按照這樣的路線找人效仿古人馱茶拉馬試過路,花了足足三個多月的路程抵達北京,想想以前的馬馱邦過了多少露宿風餐的日子。
明代稱倚邦為磨臘倚邦,傣語譯為有茶樹有水井的地方。來到倚邦一定要喝倚邦的水,聽這里的老人說,這里以前至少有8口水井。如今有四口水井保留較好。
說到龍王井,這里曾流傳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據(jù)說井里面曾住著一條龍,村子里有一個書生每次去井口打水,這條龍都會搖尾相送,這口井曾是倚邦人家日常供給的飲用水,在離井口不遠處有一棵古老的龍眼樹,枝繁葉茂,結出的果子皮厚果大,老人小孩都喜歡在大樹底下乘涼玩耍。不知過了多少年,村子里的書生高中狀元離開了此地,而井旁的龍眼樹也跟著倒塌了。后來倚邦人口越來越少,一代又一代人入住又遷徙,這口井慢慢被人們遺忘。現(xiàn)在的龍王古井于去年整修完工,但是依然能看到屹立在井口上方的龍眼樹根。
古時去龍王井的路并不好走,路陡坡大?,F(xiàn)在已是一條完整的林間小道了,水井位于山腳下,四周遍布著林蔭植被,在井口上方有兩棵偌大的榕樹相偎相依,青藤環(huán)繞,像一個小洞穴,初來,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但是到達井口處又覺得格外開朗,陽光拼命透過郁郁蔥蔥的林葉在井口上方呈現(xiàn)出一抹亮光,顯得陰冷詭異。泉水像玉露一樣經(jīng)過龍眼樹的根部不急不緩地流入井中。倚邦清晨的陽光出來的很早,觀看完日出和云海,品一壺倚邦龍王井水,此時的水勝似茶,清甜甘洌,沁脾胃。
品過龍王井的水后,沿著公路一路往下走,可以看到大山下飄渺的云霧,靈動中帶著仙氣。置身于大山的云霧中,你站在山上看風景,也許看風景的人正在山頂看云霧中的你。
(山下云霧中的一角)
倚邦一行就此告一段落
請抱著一顆平常心去倚邦,這里雖然沒有昔日的繁華,但是依舊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