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是我國古代社會中較婚姻更為經(jīng)常的一種禮制和生活內(nèi)容。 那么,茶是什么時候開始用來作祭的呢?一般認(rèn)為,茶是在被用作飲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這也即是說,只有在茶葉成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諸或吸收到我國禮制包括喪禮之中。我國隨葬用的明器,《釋名》稱"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終副"的物品。至于祭禮,如東漢阮瑀在七哀詩中所吟:"嘉肴設(shè)不御,旨酒盈觴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歡吃的那些東西。在上引詩句中,可以約略看出,我國大致在東漢時,至少這時的北方,還沒有用茶來作祭禮。
我國以茶為祭,是在以茶待客,大致是兩晉以后才逐漸興起的。從文獻記載來看,如唐代韓愈"……禮賢,方聞置茗;晉臣愛客,才有分茶",我國以茶待客、以茶相贈,最初是流行于三國和兩晉的江南地區(qū)。因此,茶葉作為祭品,不會早于這一時期。至于用茶為祭的正式記載,則直到梁蕭子顯撰寫的《南齊書》中才始見及。該書《武帝本紀(jì)》載,永明十一年(493)七月詔:"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shè)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天上貴賤,咸同此制。"齊武帝蕭頤,是南朝比較節(jié)儉的少數(shù)統(tǒng)治者之一。這里他遺囑靈上唯設(shè)餅、茶一類為祭,是現(xiàn)存茶葉作祭的最早記載,但不是以茶為祭的開始。在喪事紀(jì)念中用茶作祭品,當(dāng)最初創(chuàng)始于民間,蕭頤則是把民間出現(xiàn)的這種禮俗,吸收到統(tǒng)治階級的喪禮之中,鼓勵和推廣了這種制度。
把茶葉用作喪事的祭品,只是祭禮的一種。我國祭祀活動,還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不可盡言。茶葉之用于這些祭祀的時間,大致也和上說的用于喪事的時間相差不多。如晉《神異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講余姚有個叫虞洪的人,一天進山采茶,遇到一個道士,把虞洪引到瀑布山,說:我是丹丘子(傳說中的仙人),聽說你善于煮飲,常常想能分到點嘗嘗。山里有大茶樹,可以相幫采摘,希望他日有剩茶時,請留一點給我。虞洪回家以后,"因立奠祀",每次派家人進山,也都能得到大茶葉。另《異苑》中也記有這樣一則傳說:剡縣陳務(wù)妻,年輕時和兩個兒子寡居。她好飲茶,院子里面有一座古墳,每次飲茶時,都要先在墳前澆點茶奠祭一下。兩個兒子很討厭,說古墳知道什么?白費心思,要把墳挖掉,母親苦苦勸說才止祝一天夜里,得一夢,見一人說:"我埋在這里三百多年了,你兩個兒子屢欲毀墳,蒙你保護,又賜我好茶,我雖已是地下朽骨,但不能忘記稍作酬報。"天亮,在院子中發(fā)現(xiàn)有十萬錢,看錢似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的繩子是新的。母親把這事告訴兩個兒子后,二人很慚愧,自此祭禱更勤。透過這些故事,不難看出在二晉南北朝時,茶葉也開始廣泛地用于各種祭祀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