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技術答疑300題
1.問:采用 cast工藝,污泥脫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進水泵房,導致進水cod,ss偏高,并影響選擇池的反硝化反應,應該如何解決?
答:這是一個目前污水處理廠普遍被忽視的問題,即污泥脫水后的濾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對生化處理的影響問題。由于污泥脫水前要加調質藥劑,如pac 和pam,有些藥劑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脫水時可隨濾液回流至生化反應池。處理這些濾液在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成本問題,如果選用合適的污泥調質藥劑,并控制好加藥量以及脫水機的進泥量等,對前面的生化處理就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還是強調的是,污泥脫水效果取決于污泥處理工序的全過程管理,包括污泥濃縮池的管理。
2.問:“污泥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如何來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用其它來確定排泥量?
答:泥齡、f/m、等與其說是運行的控制參數,不如說是設計方面的參數,在工藝控制中的只是參考參數。實際運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據mlss值加上經驗來控制的,在svi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也可用sv30來參考。
3.問:本廠用的是卡羅塞爾氧化溝工藝。有時裝置的出水氨氮比進水還高,進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 0.2mg/l右,曝氣機 3臺滿負荷運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據你提供的情況來初步分析,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機物較多,反應時間不夠,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夠,影響氨氮通過同化途徑去除的效果。
4.問:在運行過程中,氧化溝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污泥堆積,粒徑約 1mm左右的污泥顆粒泛黃色,時常會造成二沉池大量飄泥,污泥返白,有絮體隨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處理效果喪失,堆積污泥減薄消除,周而復始,請問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說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種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從你所描述的現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測定一下污泥耗氧速率,以便針對性采取措施。
5.問:ab 法a段如何控制?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 a段連續(xù)回流嗎?sv30應控制在多少?控制在 5%-10%可以嗎?
答:a段的回流比應該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時間太短,雖然a段主要是吸附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內進行,只有將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機物降解,才能恢復吸附能力。應該用mlss來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穩(wěn)定時也可用sv30,要根據實際情況定,沉降比5%-10%太低。
6.問:如果一家污水廠運行一兩年處理效果沒達到較佳狀態(tài),那是不是應該考慮重新培菌(換泥)?換泥跟開始時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樣呢?
答:不用換!如果運行條件不變,換了也會一樣的,即使你用優(yōu)勢菌種投加也沒用,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重要的是控制好運行條件,如果是設計上的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7.問:我調試的是工業(yè)廢水。工藝為:水解+厭氧+好氧池 1+好氧池2+沉淀。由于安裝問題,曝氣池布氣不均勻(圓形曝氣頭曝氣),每個曝氣器處,均有一個類似噴泉上下翻滾(直徑 1m左右),曝氣不均,對處理效果有多大影響?還發(fā)現曝氣區(qū)填料掛膜較少,鏡檢有大的后生動物,沒有發(fā)現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為淡黃色,曝氣區(qū)外的生物膜厚達3cm,能給我解示一下嗎?
答:你所說的情況不能說是曝氣不均,是正?,F象。還有你說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蓋就很好了,至于說曝氣區(qū)外的生物膜厚達3cm 就是嚴重結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氣量沖刷和厭氧脫膜等措施。
8.問:請問有關接觸氧化池的下例問題。
(1)接觸氧化池在放空時,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時間?
(2)當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下降時,要不要投加營養(yǎng) ?
(3)對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認為有效嗎,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接觸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長的問題,而是要避免軟性填料曬干而板結,板結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難再伸展開,要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
(2)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的下降應從多因素考慮,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會嚴重影響處理能力,還要注意池放空時只能緩緩放,否則掛有大量生物膜的軟性填料架會倒塌或變形;(3)化學性泡沫用水噴淋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沖),我不贊同用煤油之類的方法消泡。
9.問:本廠近一周的進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數據平均如下:
bod
cod
ph
ss
色度
氨氮
總氮
總磷
進水
253
810
7.9
286
32 倍
28
64
6.0
出水
4.8
74
8.1
12
8 倍
7.6
22.8
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47.2
污泥指數:118.9泥齡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目前的進水大約只有2.5萬噸/天(設計是5萬噸),80%以上是工業(yè)廢水,另有少量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工藝流程是:曝氣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沒有設置接觸池與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風機供氣,深水轉碟曝氣,連續(xù)進水時溶解氧達不到1 mg/l,停止進水后溶解氧緩慢上升至 4-5mg/l左右。進水的嚴重超標及構筑物的缺陷,導致了生化池的負荷很高,且污泥濃縮池很小(180立方),有相當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進水泵房去。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
(1)二沉池在進水后經常發(fā)現有活性污泥懸浮顆粒,是靜沉時間不足還是難以沉淀?
(2)三個二沉池均發(fā)現聚集的紅蟲(水蚤),水蚤好像是處理水質好的表現,是不是因為污泥濃度高導致大量繁殖?
(3)二沉池有時發(fā)現有薄薄的一層飄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氣不足?還是污泥回流不及時?
(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類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認為污泥已老化嚴重,要將 mlss 控低為 3000-3500之間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齡,這樣生化出規(guī)池的耐沖擊性會不會下降?出水水質會不會上揚?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嚴重,泥齡已達35天,按此推算,污泥負荷不到0.03??刂颇壳拔勰酀舛鹊?2/3就足夠了,應該逐漸減少污泥濃度,水蚤對出水沒影響,分析取樣時不要取到水蚤。還要注意沉淀池泥層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類只能人工**。
10.問:我們是石油化工廢水兩級生化處理,上等是圓形*混合式曝氣池,二級是推流曝氣池,上等 do 0.2mg/l,二級do 5.0mg/l。這段時間上等生化進水 ph 8.0,出水6.5,二級生化后 ph 5.78,超出指標6-9的范圍,這是怎么回事?
答:上等 do低很正常,因為污泥負荷高,上等 ph 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負荷太高發(fā)生酸化,二級出水 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應消耗堿度造成的。因為你介紹得太簡單,我也只能簡單分析和推斷。
11.問: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夠長的污泥齡和保證足夠的回流量,回流是回流好氧池出水還是二沉池底部回流?我現在調試氨綸廢水,原來設計回流好氧池出水,可實際上是,若回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缺氧池的厭氧環(huán)境,我?guī)煾嫡f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會好些,這樣說是否對?
答:根據你介紹的應該是前置反硝化,需回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說若回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的缺氧池的厭氧環(huán)境的話不妥,缺氧區(qū)不等于厭氧,do小于0.5mg/l就可。你師傅說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這樣可防止缺氧區(qū)do大于0.5mg/l。如果好氧區(qū)do在1 mg/l左右,出水回流量在一倍時,缺氧區(qū)do仍大于0.5mg/l時,不能再降低好氧區(qū)的溶解氧,也不要隨意減少出水回流量(進入缺氧區(qū)的硝酸氮會少),此時可在不影響二沉池泥水分離效果的前提下,減少二沉池出泥量,將池內污泥層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使之處于缺氧或無氧狀態(tài),這樣也有利于避免缺氧區(qū)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減少不會影響回流至反應池的污泥量,因為在二沉池內泥層升高的情況下,污泥在泥層中的濃縮時間長了,這種情況下出泥量減少了但出泥的濃度提高了。如果是接觸氧化工藝,出水要回流,污泥不回流。我不贊成用前置反硝化。關于去除硝化菌的說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12.問:(1)*近車間試車,造成進水很不正常。昨天 cod有 6000 mg/l,而設計只有 600mg/l。應該采取那些措施,使出水盡快恢復正常?
(2)*近空壓機房的風壓有8公斤,而又沒裝減壓閥,他們解釋曝氣管的流量閥一樣可控制壓力。請問一下,是不是風壓過高造成的曝氣不均?
答:進水cod大于設計值的十倍是無法達標的,應增加供氧量,減少排泥量或不排泥,目的就是控制好污泥負荷和供氧量。但要注意:減少排泥量或不排泥是暫時的,當經過一個反應時斷后(至少半天)就應該加大排泥量。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先讓污泥與高濃度污水混合、吸附,經過一段時間后,部分有機物降解,但仍有大部分有機物吸附在污泥上,讓其隨污泥而排出系統(tǒng),這樣可使系統(tǒng)盡快恢復正常,因為這樣高濃度的廢水一般不會特續(xù)很長時間的。風壓達8公斤不行的。
13.問:活性污泥法處理魚類加工廢水,生化部分分三個格池串聯進行,現在**、第三生化池出現了大量的泡沫,而**生化池中沒有泡沫;起初以為是洗滌劑泡沫,但是*近在洗滌劑高峰時,將水外排,已經有四五天了,依舊沒有好轉而且有增多的跡象,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決?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在進水含油脂、負荷低的后段易繁殖。這類泡沫很難用水噴淋消除,只能人工**或讓部分原水直接超越至后面生化池,可在一定程度上壓抑若卡氏菌繁殖。
14.問:老裝置改造用來處理氨氮廢水。采用水解+厭氧+兩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污水回流到水解池,污泥回流到厭氧池(缺氧池)。如果加大回流,水解池污泥流失很快(水解池由黑變清),并且后面的厭氧池溶解氧可達0.7。為此嘗試沉淀池底部回流(通過放空管回流),由于回流量限制,氨氮的去除率不理想。請問:前置反硝化工藝,通?;亓鞯氖呛醚醭爻鏊€是沉淀池出水?
答:應該是二級好氧池的出水回流至缺氧區(qū),而不是回流至水解池和厭氧池??赡苁悄銢]*介紹清楚,我總感覺這工藝有問題,水解池就是酸化池,主要是通過水解酸化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應該先了解一下硝化效果是否好,再考慮反硝化問題,還有你說的沉淀池是否是*后的沉淀池(沉淀好氧池脫落的生物膜用)?厭氧池后是否有沉淀池?我感覺除了設計問題,還有運行管理問題。
15.問:現在用sbr 工藝處理醫(yī)院污水,目前已經投放生活污水和回流污泥(經過帶式污泥機出來的污泥1000斤),在鼓風曝氣十分鐘左右就出現大量的白泡沫。水量大概有 120立方,是不是進水量大和濃度高呢?下步工作需要什么準備?微生物怎樣培養(yǎng)得更好?如何控制曝氣時間?
答:如用脫水污泥作污泥培養(yǎng)接種用,投加量至少要有效池容的3%,還有營養(yǎng)方面的要求,接種污泥投加量太少了,至于出現泡沫很正常的,污泥形成后會大大減少或消失的。后面的問題是運行控制上的基本問題,這里不展開介紹了。
16.問:我們廠采用厭氧-水解-上等好氧接觸氧化-二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進水 cod在 1000mg/l以下;進水氨氮50mg/l;bod5/cod在 0.35以上。出水氨氮無法達標,如何解決?
答:你們的工藝應改變,這樣是無法達標的,進水氨氮50mg/l(總氮還要高),bod5/cod在0.35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cod在1000mg/l以下也不*厭氧,可將厭氧池和水解池都改成好氧池,反硝化池不必另設,只要將目前的第上等好氧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5以下就可(是假設水解池和厭氧池都改成好氧池的情況下),因為不了解各方面的具體情況,只是初步的想法。
17.問:為什么你說“bod5/cod在 0.35 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
答: 因為這樣的b/c比的污水可生化性還可以,污水中不可生化物質在此比值下不算很高,大部分可以被活性污泥吸附而通過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并使出水達標。還要說明的是所謂不可生化的有機物,其中一部分還是可以降解的,只是生化過程需較長。我說不必酸化并不是酸化效果不好,而是從投資、占地等經濟角度考慮。
18.問:cast工藝處理城市污水,bod在 80 mg/l左右,mlss在 4000mg/l左右,目前 do在反應時控制在 1.0~3.0 mg/l,有時 do 會超過 3.0 mg/l?,F在污泥灰份較高,在恢復時應具體注意那些方面,大致控制參數是多少?以上的參數有什么不妥?
答:根據所介紹的情況,可能是污泥負荷過低引起污泥老化,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至選擇池的回流量,減少曝氣時間。
19.問:廢水硫化物高若用濕式氧化法,要是生成硫酸怎么辦?這樣對管壁有腐蝕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是否讓硫化物沉淀較好?
答:不存在你說的問題。用濕式氧化法硫化物被氧化成硫酸鹽,當然也會有一部分未*氧化的硫代硫酸鹽。
20.問:所加的干污泥量與什么有直接的關系,初次培養(yǎng)應該加多少?
答:接種培養(yǎng)法要多少泥只能是大概的范圍,關鍵還是要經驗,否則接種的泥*多也沒用。我曾在這里看到一個貼子,這個單位直接將附近同類廠的化工廢水裝置的活性污泥進行移植培養(yǎng)和馴化,移入的污泥量很大,花了很大的污泥運輸費用,可培養(yǎng)馴化近一個月仍失敗,這就是培養(yǎng)和馴化過程的控制不當造成的。
21.問:我們采用a2o工藝,現在總磷去除還可以,但是氨氮一直沒降低,調試已經有三個月了,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說不用內回流也可以降氨氮,而我們的內回流不好控制,幾乎沒有,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降低氨氮?
答:根據你說的情況出水氨氮高于進水與沒有內回流無關的,主要還是反應時間不夠,估計這類廢水有機氮較高,由于硝化時間不夠,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出水氨氮上升也是很正常的,還要確認硝化的基本條件是否滿足。
22.問:接觸氧化裝置生物膜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現生物膜形成后又會脫落,如何解決和避免呢?
答: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脫落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脫落后**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掛膜成功,也就是說**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掛膜成功,如果**次掛膜后沒大量脫落是偶然的,經一、二次脫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這樣說可能太優(yōu)良,但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
23.問:腈綸廢水較難處理,用什么處理工藝合適?
答:腈綸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含有大量低聚物和 scn等無機性cod,且含氮有機物高。所以先要預處理,如中和,混凝等,然后用生化處理,生化前面要設水解酸化工序。
24.問:接觸氧化池是否要按填料空隙率計算水力停留時間?如何計算?
答:按填料空隙率計算水力停留時間是沒意義的,也算不準,應該是容積負荷和污水在生化池的停留時間。
25.問:水解酸化階段會不會出現cod升高現象呢?我的意思是,大分子水解為小分子,原來水中有些大分子無法被重鉻酸鉀氧化,而水解后卻可以。我做的是垃圾滲濾液。
答:確實有可能原來不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大分子有機物通過水解酸化后能被氧化了,但水解酸化池出水cod還是不會升高的,理由是:(1)重鉻酸鉀法測定cod 時,有硫酸銀作催化劑,可氧化 95%以上的有機物;(2)水解酸化過程中 cod也會去除一部分的,去除率肯定高于前面說的不能被重鉻酸鉀氧化的那些物質。
26.問:(1)我們用蒸餾滴定法測氨氮時,餾出液呈現黃色,影響滴定終點,不知道是為什么,怎么避免或者排除干擾。(2)好氧污泥濃度的測定時,是取10ml 沉淀了半小時的污泥,還是取 10ml水和污泥的混合物沉淀后測定。好氧污泥濃度一般控制在多少是正常的。(3)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濃度一般是多少為正常的。
答:濃度高要稀釋后用比色法測定。如果加入顯色劑后仍有黃色,說明氨氮濃度很低(只是猜測)。污泥濃度測定要用100ml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后的污泥來測定,污泥濃度控制的范圍要根據裝置的實際污泥負荷來定,不能一概而論的。
27.問:在春節(jié)期間,卡魯塞爾2000怎么運行(春節(jié)一些人回家,沒有倒班)?
答:只要污水不斷人就不能休息,所謂的周末運行模式靠不住的。
28.問:我廠的unitank系統(tǒng)其主體為三格池結構(三個池可分為左邊池、中池、右邊池),三池之間為連通形式,每池設有曝氣系統(tǒng),采用機械表面曝氣,并配有攪拌,外側兩邊池設出水堰以及污泥排放裝置,兩池交替作為曝氣和沉淀池,污水可進人三池中的任何一個?,F工藝運行分兩個主體運行階段,**主體階段運行步驟如下:(1)污水*入左邊池,同時左邊池進行厭氧攪拌,攪拌時間為1小時。中池好氧曝氣,右邊池作沉淀池出水。(2)污水繼續(xù)進入左邊池,左邊池停止攪拌,進行好氧曝氣,曝氣時間為3.5小時。中池始終好氧曝氣,右邊池還作沉淀池出水。(3)左邊池停止曝氣,靜沉,靜沉時間為1小時。污水由進左邊池改進中間池。中池始終好氧曝氣,右邊池還出水。**個主體運行階段(共6小時)結束后,通過一個短暫的過渡段(0.5小時反沖洗),即進入**個主體運行階段。**個主體運行階段過程改為污水從右邊池進入系統(tǒng),混合液通過中間池再進入作為沉淀池的左邊池,水流方向相反,操作過程相同。以上工藝在我廠已運行兩年,我認為該工藝在脫磷除氮方面存在著一些漏洞,即在各個主體階段沉淀池排出的水沒有經過一個完整的厭氧—好氧過程,排出的水其實以好氧水為主。另一方面我覺得現工藝在厭氧—好氧段時間分配不合理,好氧段時間過長。對此,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主體階段為例:污水*入左邊池進行厭氧攪拌,厭氧攪拌一段時間后污水改進中間池,左邊池停止厭氧攪拌改好氧曝氣,這樣左邊池就好象被“鎖定”一樣,能盡可能完成硝化反應。其后左側池停止曝氣,作為沉淀池。然后進入**個主體運行階段,污水流動方向由右向左,運行過程相同。 建議提出以后我們也實踐了一段時間,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其中一邊池被“鎖定”曝氣、而中池改進水以后,中池的污泥就始終推流到另一做沉淀池的邊池,結果中池的污泥濃度極低,而沉淀池的邊池污泥濃度很高,造成“泛泥”和磷的二次釋放。
對于上述描述的一些情況,想請教下面問題:
(1)我的建議對我廠現行的工藝是否合理?
(2)建議中能解決中池大量推泥的弊端嗎?
(3)我廠現行的工藝厭氧—好氧段時間分配合理嗎?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你的建議比現在的運行模式合理。但要作些調整,即在鎖定左池的前提下,延長左池進水的時間,相應減少中間池進水的時間,這樣更合理,理由從下條可知。
(2)左池進水的時間增加后,左池更多的污泥推至中池,使中池的泥比調整前的多,可以使中池進水時間結束時的污泥濃度比現在的運行模式多。
(3)至于厭氧好氧的時間是要根據脫氮除磷效果要通過試湊來定的。無論左池和中池進水時間如何調節(jié),二池總的進水時間是不變的,中池進水時間增加而左池進水時間減少,推到右池的流量是一樣的,但流過去的污泥優(yōu)良量會減少。當然各池的污泥濃度不可能平衡,這是交替式曝氣池的特點。
至于要縮短周期的時間是不對的,對于設有厭氧段的工藝,如果縮短周期時間,由于邊池出水前的預沉淀時間不能縮短,所以每周期中的好氧和厭氧時間就不夠了,即使不考慮除磷,要縮短周期,也要在污泥的沉降性能好的情況下,這樣才能減少預沉淀的時間,而保證生化應該階段的時間。還要說明的是unitank工藝對脫氮除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磷會制約脫氮效果。
29.問:微生物鏡檢時怎樣計數?我用的是 10×的物鏡,16×的目鏡,即總放大倍數為 160 倍,在總放大倍數160倍下的一個視野看到 3個鐘蟲,那在 1平方厘米中有多少鐘蟲?
答:應該用 100倍,即目鏡和物鏡都是 10倍,來觀察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并計數,絲狀菌的豐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結構和游離**的密度觀察400倍較合適。計數方法是:先確定每毫升曝氣池混合液共有幾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于載玻片上,小心蓋上蓋玻片,然后在100倍下將所有泥樣都看一邊,記好各類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的數量,然后再觀察其它內容。
30.問:對三槽式氧化溝側溝排泥的方式,我認為有它的優(yōu)點,但同時又由它的致命缺點,即像 sbr工藝一樣會形成排泥漏斗,造成初期排泥的濃度高而后期排泥的濃度非常低。從而造成對后續(xù)的污泥處理工藝的不利,而且造成控制系統(tǒng)復雜,要借助不可靠的儀表或增加工人的勞動強度來完成。
答:這是*可避免的,邊溝排泥并不是任何時間都可排的,如果在a階段從曝氣邊溝排泥也不可能出現這情況。污泥沉降性能好的也不一定要則溝排泥,應該根據各裝置的具體情況來定,至于運行管理要方便,當然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統(tǒng),目前的控制系統(tǒng)應該算是簡單、成熟的,當然自控系統(tǒng)出問題,用人工控制是很不方便,這也是三槽式氧化溝的弱點之一。
31.問:三槽式氧化溝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實測曝氣池污泥濃度進行切換還是根據進水濃度預測切換?
答:可在a、d的起始階段從曝氣側溝排泥,此時曝氣溝內的污泥濃度也較高,在排泥過程中,一部分被污泥吸附的物質可隨污泥一起排出,也可減輕此后反應該階段的處理負荷,總之,排泥方式和排泥時間需根據運行周期的時間、污泥沉降性能等綜合考慮,不能一成不變,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單獨的控制系統(tǒng)來控制,現有三槽式氧化溝的控制程序無法滿足這方面要求的。
32.問:三槽式氧化溝運行模式如何編程?如何確定各階段的運行時間?
答:由于一個運行周期內的前3個運行階段與后3個運行階段的運行狀態(tài)相同,設定時僅考慮前三個階段就可。如:a、b、c三階段的總時間為 4 小時,應先確定 c階段的時間,這個階段以沉淀為主,假如停止曝氣后將作沉淀用的側溝的混合液在1小時內能使泥水分離*,則c階段的時間就定為1小時;a階段是生化反應的主要時段,其運行時間應大大長于b 階段,經 a 階段運行后,大部分生化作用已大部分完成;b階段是a階段向c階段的過渡階段,此時,廢水進入中溝,經生化處理后流向另一沉淀溝,曝氣側溝在不進廢水的情況下繼續(xù)曝氣,使溝內尚未降解的物質進一步轉化,所以b階段的時間較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采用相應的運行模式,如當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應該適當增加c 階段的時間,相應減少 a、b 階段的時間,必要時可在 c 和 d 之間設一個過渡階段。
33.問:我單位采用卡魯塞爾氧化溝2000型工藝的城市污水處理廠,規(guī)模 8萬噸/天。運行中 nh3-n 去除不理想,上月進水 nh3-n 平均為32.35mg/l,出水為 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區(qū)的 do 值,就能降低 nh3-n值?
答:可提高好氧區(qū)的溶解氧,同時將內回流閘門開大,這樣使反硝化區(qū)的缺氧部分容積減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還要考慮堿度是否夠等因素。
34.問:卡魯塞爾氧化溝的水力設計目前在國內還是一個尚未充分探討的課題。我想主要原因是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機械設備(特別是表曝機)的機械和水力性能如曝氣葉輪形狀、轉速、浸沒深度等)及其運轉中輸入水中的能量(該能量在充氧、推動和攪拌上還存在著一個分配關系);還有氧化溝具體的布置形式和溝體設計如渠長、寬和水深、導流墻的位置、形狀、是否偏心設置等。
將所有這些因素(可能還有上面沒有提到的)綜合起來,才能得出卡魯塞爾氧化溝中的具體水流形態(tài)和有關參數(如流線、湍流程度、斷面流速分布及平均流速等)。這方面問題非常復雜,不知你對卡魯塞爾水力設計方面有何見解?
答:其實也不用考慮這么復雜,氧化溝內的流速與水力停留時間或是氧化溝的容積沒有什么定性關系,氧化溝內的流速是控制溝內不沉淀為準,不宜過大,流速太小會使污泥下沉,是通過水下推進器或表曝機來完成的,只是完成流速的設備要根據與池深、池長等來定,不同廠家的設備選型也不盡相同。
35.問:能否告知三溝式氧化溝運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答:需注意的事項很多,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好運行周期的時間,然后確定周期內各運行階段的時間。運行階段應先確定 c階段段時間,因為 c階段是泥水分離時間。還要調整好轉刷的浸沒深度,使其具有很好的充氧能力和混合推動力,池內的所有轉刷的浸沒深度要一致。轉刷的浸沒深度應在靜止狀態(tài)下通過出水堰門來調節(jié),即在氧化溝進水而不曝氣的狀態(tài)下用出水堰門的升降來調節(jié),當轉刷處于合適的浸沒深度時,出水堰門的開度即為轉刷運行時的開啟限位。二條側溝的所有出水堰門開啟狀態(tài)下的限位應該基本相同。
應該根據廢水的特性和本裝置的實際情況,通過試運行來確定日常運行的*佳模式并輸入可控編程器,進行運行控制。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該及時調整運行模式,如:因污泥沉降性能差而造成沉淀溝泥水分離困難使出水帶泥時,應該增加c階段的時間,相應減少其它階段的時間。
二條側溝出水堰的開閉狀態(tài)是根據設定的工藝要求自控的,半個周期二條側溝的切換中,在預設定時,原出水溝的堰門應在另一預沉溝的出水堰門全部都開啟后再關閉,以防原預沉溝在出水的初始時間漂泥。
自控系統(tǒng)出現問題時,可通過手動控制來運行。手動控制時,各設備的開閉時間和順序應該嚴格按運行模式進行,并與自動控制程序相同。
污泥負荷和泥齡的計算中的生化部分容積可將氧化溝總容積*總生化時間與總水力停留時間之比。
36.問:我廠有兩組卡魯塞爾氧化溝,設計日處理量 8萬噸,現在只運行了一組系統(tǒng),日處理量4萬噸,年后將啟用**組系統(tǒng),用一組系統(tǒng)的污泥對二組系統(tǒng)進行污泥培養(yǎng),請說說具體如何操作?
答:可采用污泥轉移培養(yǎng)法,即把現在已運行的一組氧化溝的剩余污泥不斷移入將投運的另一組就可。
37.問:請從實用性角度談談對污水處理行業(yè)的自控技術的看法,比如說是卡魯塞爾工藝呢?
答:生化處理工藝方式很多的,要看什么工藝,如果是傳統(tǒng)鼓風曝氣活性污泥法,就沒必要自控,只要有液位保護控制和泵等設備的手動遙控控制就可??斎麪栄趸瘻嫌米钥刂飘斎缓?,如果有水下推進器,用保護控制就可,如果沒有水下推進器,*好用運行控制。我這里說的保護控制就是控制系統(tǒng)(如plc)根據設定的溶解氧范圍,通過曝氣機的開停和轉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運行控制就不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還要考慮在曝氣機慢速運行或只有個別曝氣機運行時,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氣機的總體運行狀態(tài)只滿足do的控制,而不能滿足泥水混和的自動調控。
38.問:我們現在是檢測2個池,1號是有種泥接種的,但是1個月下來鏡檢時只發(fā)現大量草履蟲,發(fā)現鐘蟲的幾率基本沒有,*多再加上幾條線形蟲;2號沒加種泥,然后進水曝氣,一個月后鏡檢時發(fā)現了大量鐘蟲和一些草履蟲等其他**,但是2個池的污泥含量都很少,請問現在應如何培養(yǎng) 1號池的**,來增加污泥含量?還有就是曝氣池里的溶解氧很高,一般都再 9-11 mg/l之間,6 mg/l以下的很少,難得出現幾次,我們鼓風機已經時開的*小了,而 2號池的溶解氧更高,一般都在 10-12mg/l之間。
答:二池的情況類似,是營養(yǎng)不足和曝氣過度引起的,污泥處于不斷增長又在不斷自身氧化的狀態(tài),所以要嚴格控制曝氣時間,如果無法增加污泥量,只能采用間斷曝氣,還有營養(yǎng)比的控制等問題也要注意。
39.問:對于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的污泥泥齡以及剩余污泥量應該怎樣算才能使實際量與計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沒有簡潔的計算公式或者說通用公式?
答:在實際運行中排泥量和泥齡不是根據計算來控制的,其它形式的活性污泥工藝也一樣。
40.問:我廠主要處理印染和化工污水?,F生化池污泥只有1.2g/l,鏡檢沒有發(fā)現原生和后生動物,出水不達標,一個星期大流量回流污泥,還是沒變化。svi 和sv%都很高,看不到絲狀菌。請問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估計污泥已中毒受損,加大回流量是不對的。應該增加排泥量,并移植先前沒受損時排出的剩余污泥或其它廠的污泥。
41.問:一個工業(yè)園需要建設30000噸/天的污水處理廠,現有家公司提出“硅藻精土+生化”處理工藝。以前也曾看到關于這種技術的介紹,但是說法相差很大,不知道該相信誰?請發(fā)表看法。
答:硅藻精土用在城市污水處理效果很好,運行費用也很低,工業(yè)廢水處理要慎用。
42.問:uasb法在國內應用很多,但運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我想是幾個方面:三相分離器;布水系統(tǒng);保溫措施。在此我有些疑問:
(1)采用uasb法時,三相分離器是根據特定污水設計的嗎?我見國內有很多專門生產三相分離器的,而u法使用較多是在工業(yè)廢水方面,不同的工業(yè)廢水性質不一樣是否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正常使用?
(2)三相分離器是底部進水,布水容易堵塞,不知道運行的好的 u 法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3)厭氧反應在35℃時比較好,u池的保溫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采用鋼結構的池體時。u池產生的沼氣如何使用?如果u池內的溫度達不到要求,考慮加熱時應采用何措施呢?
答:三相分離器一般不會根據特定污水來設計,只考慮其結構對三相分離的效果。布水系統(tǒng)堵塞問題是多孔式布水方式必然存在的問題,工藝上可采用反沖或氣沖的方法解決,至于池體的保溫一般不需特別的措施,只需控制進水溫度即可。如進水溫度過低,可在進水管線上加裝汽水混合器,利用蒸汽加熱至合適溫度。不過在高效厭氧反應器中,我不看好u 池,因為相對 egsb 和 ic 來說處理效果較差,對已建的uasb,如果處理效果不好,建議作些改造,如增設內回流管或后面增加沉淀池。
43.問:uasb 的hrt要求較長,水力負荷太大,跑泥特別嚴重,長時間的內回流出水帶泥較多,反而不利顆粒污泥的形成。不知你如何看?
答:設置內回流會加劇跑泥的說法不妥,這是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的,就是提高剪切力,當然顆料污泥形成的條件和u池的處理效率提高還有其它很多因素。
44.問:我們用的是卡魯塞爾2000的氧化溝,出水口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 2mg/l左右,*高值控制在 3.0 mg/l,進水的水量為每溝每天3萬噸,進水的 bod有時候較低,平均值在 50 mg/l,氧化溝的有效容積為 14750m3,mlss一般控制在 3000mg/l,由此得出的 f/m 為 0.0339(不知此值對否),如果此值正確,那么污泥負荷也太低了吧?污泥齡一般控制在 15天左右,sv30為 15,svi 為 50左右,不知該如何進行工藝的調整,來緩解跑泥的現象?
答:據我判斷污泥已老化了。應對措施:增加排泥量,減少供氧量;如果溝里設置水下推進器,曝氣機可間斷運行。
45.問:水解酸化在廢水處理中是一個很難說清的處理工藝,對于cod來講,有的去除率很低,有的去除率比較高,我設計的一個化工廢水項目,水解酸化 cod的去除率高達40~50%,但需少量曝氣。另一個印染廢水處理裝置的水解酸化 cod去除率一般在 15~20%左右,但色度的去除率很高。水解酸化對ph 的要求實際上并沒有象資料上講的那么高,ph 在 6~10 之間均有效果,但在 8左右效果應該比較好。你對此有何見解?
答:你說的化工廢水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可達40~50%,而且需少量曝氣,這問題是特例,不能說明就是酸化的實際效果,因為去除的可能大多是無機性cod,是在曝氣條件下被氧化的(因為有少量的曝氣),如果不曝氣cod 去除率會明顯下降。
46.問:uasb按照三相分離器的原里和作用,是不應該有污泥回流的,但由此而來產生如下問題:(1)uasb反應器跑泥時如何補充污泥?(2)uasb 反應器受沖擊時引起污泥濃度波動,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平穩(wěn)?(3)在排出uasb反應器中無機化的污泥時,如何盡快使其恢復到所需的污泥濃度?
答:u池如果污泥流失,即使污泥能回流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污泥回流的同時反應器的上升流速也會相應增加,回流量大污泥流失量也大,所以u池大多數是沒有污泥回流的。我說的大多數沒有也就是說有的u 池還是有污泥回流的,因為在 u 池后又增設了沉淀池,但這樣的工藝不多,如果這樣還不如用 egsb 或 ic 更好。據我所知,u池主要還是以絮狀污泥為主的,加之反應器不高,所以上升流速不能太快,污泥保有量不多,容積負荷上不去。雖然典型的u池沒有污泥回流,但出水還是能回流的。
47.問:uasb之所以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主要是顆粒污泥的作用,而你卻說是絮凝污泥,這是怎么會事?
答:我沒有說 u池沒有顆粒污泥,只是說是以絮狀污泥為主,因為絕大多數 uasb 都是這樣,這也是 u 池容積負荷低的原因(相對 egsb 和 ic而言),至于為何 u 池不能象 ic一樣基本上都是顆粒污泥,且顆粒污泥粒徑小、質量高,這就涉及顆粒污泥的形成機理和條件,這方面我就不展開了,但可以說明一點,反應器上升流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uasb不能*這方面要求。
48.問:要控制uasb 污泥的流失是否可采用在上部增加一回流管,控制其回流比,形成內循環(huán)?
答:很好的建議!不過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顆粒污泥的形成,使顆粒污泥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污泥保有量增加。
49.問:uasb池內增加回流管但會不會影響水的上升流速呢?
答:會的,增加的是循環(huán)區(qū)的上升流速,這也是設置循環(huán)的目的,雖然在初期還不能避免反應器污泥外溢,但可使泥水充分混和,也有利于污泥造粒,使污泥保有量增加,一定時間后就可顯示出效果。
50.問:uasb池增加內回流管,水的上升流速提高,會不會給三相分離器帶來副作用?
答:我想不會的,因為是從三相分離器的下部向底部回流,不會影響三相分離器的上升流速。
51.問:uasb池不設內回流時,如果排泥時泥排多了如何辦?
答:因為污泥不外流的,所以也不存在你說的問題。如果另設沉淀池,污泥就要回流,但回流量的大小也只能反映污泥在整個系統(tǒng)內的周轉速率或循環(huán)速率,也與系統(tǒng)內的污泥量無關,也就是說如果u池不排泥,無論污泥回流量是大是小,系統(tǒng)內的污泥量不會影響(不考慮污泥增長的因素情況下)。
52.問:如果uasb 排泥時控制不當,造成污泥流失怎么辦?如何恰當控制排泥量?
答:這是運行管理方面的事了,如同好氧活性污泥工藝有“三相平衡”的調節(jié)一樣,各類厭氧裝置的各項運行參數也要根據運行狀況來控制的,如泥、水二相平衡的調節(jié),使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
容積負荷(這里指污泥所點的容積)是通過排泥量來控制的,也受限于廢水水量和濃度。當廢水量增加或廢水濃度增加時,為了保持負荷平衡,就要少排泥或不排泥,提高系統(tǒng)的污泥量,反之則多排泥以減少系統(tǒng)污泥量。此外還要考慮很多受限因素,如:系統(tǒng)的污泥量過多,雖然可降低容積負荷,但會使污泥的膨脹度增高,影響泥水分離;排泥量太多,則會造成容積負荷過高,使vfa/alk的比值升高,影響處理效果。這些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的,有些方面則靠經驗。
53.問:我們做了一個工藝,也用到uasb,并且 uasb設了出水回流,由于進水量非常小,**就 10幾噸水,所以污泥投加到uasb后,污泥懸浮不起來,運行了一個多月污泥都是沉在池底的,而且好像回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污泥就是沉在池底一米多的位置,后來換了一臺循環(huán)泵,想加大回流量,可是剛換泵后面的出水就變黑了,我覺得可能是把池底的污泥沖起來了,這樣下去會不會把所有的污泥都沖走呢?是不是循環(huán)泵的流量太大,把污泥都打碎了呢?
答:污泥已經無機化了,雖然還不知道你們的uasb池容積多大,但已能推測到容積負荷已小到無法維持的程度了。
54.問:uasb中污泥培養(yǎng)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條件,我所知道的,調試階段進水一般要求 cod 在 5000mg/l以下,還有 ph 值一般要求在 7-8,營養(yǎng)物質 n、p 等,還要注意那些問題?為了使進水均勻,在調節(jié)池內曝氣是不是對uasb有影響?uasb池中上面的水應該是清的還是黑的呢?
答:這些問題一言難盡的,可參考相關資料。但有二點可說明一下:調試起始容積負荷不能高,要逐步提高,不能光從 cod來控制;調節(jié)池少量曝氣沒影響的,這點氧對厭氧反應裝置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
55.問:我廠用a-o法處理含氨氮污水,以前運行正常,*近經常在回流沉淀池出現污泥厭氧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流失,影響出水水質。如何解決呢?
答:解決辦法:(1)控制好反硝化條件,盡可能去除硝酸氮;(2)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以降低沉淀池的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以防止污泥缺氧;(3)條件允許的話(不影響缺氧區(qū)的缺氧環(huán)境)盡可能增加好氧區(qū)的溶解氧,使進入沉淀池的污泥不缺氧。上述**條是為了使進入沉淀池的硝酸氮大大減少,不會發(fā)生嚴重的反硝化,后二條措施是即使有大量硝酸氮進沉淀池,但由于不缺氧也就不易發(fā)生反硝化。
56.問:目前我廠處理規(guī)模為4萬噸/日,有兩個濃縮池,設計污泥量為 5600kgds/d,污泥負荷為50kgds/m2*d。但因施工造成兩個池的進泥和出泥不平衡且極不容易調整。經常造成一池污泥過多發(fā)生厭氧并導致濃縮機負荷過高燒壞電機。前段時間,在一個濃縮池故障不能及時排除的情況下,采用單池運行,污泥量在4000kgds/d左右,污泥負荷為61kgds/m2*d。在此負荷下運行,該池沒有出現因負荷過高而導致濃縮機故障。單池運行比雙池運行管理簡單且出泥穩(wěn)定。試問,濃縮池的*高負荷可達多少。*佳的范圍又是多少?
答:是管理不當造成的,二池的進泥量可以通過進泥閥調節(jié)的,如果象你所說的因施工問題二池進泥量不能調節(jié),那濃縮池的出泥量總可以調節(jié)吧,進泥量大,又不能關小,就要增加出泥量,把出泥調節(jié)閘門開大,使池內污泥層下降,這樣可減少濃縮污泥在池內的停留時間,以防污泥發(fā)酵。濃縮池還可以交替運行,運行管理中的調節(jié)手段是多方面的。至于濃縮池的負荷等與污泥含水率、性質等有關,各廠的情況都不同的。
57.問:mlss可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嗎?
答:mlss只是很粗略地表示污泥中微生物量的多少,當然不能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因為 mlss包括固定固體和揮發(fā)固體二類,固定固體是無機物,揮發(fā)固體是有機物+微生物,如果用懸浮物的方法測定。一些溶解性的有機物和游離**就流失了。
58.問:我們這里有個剛開始調試的處理站,采用 sbr工藝,調了兩個星期有點效果的時候,水量變小了,現在眼看著微生物慢慢變少,該怎么辦?
答:減少曝氣期時間,相應增加沉淀期或閑置期時間。
59.問:因為天氣比較炎熱,水中do 本來就低,大概在3mg/l以下,但由于在沉淀池中有污泥上浮發(fā)生,如果降低曝氣量來控制的話,會不會影響出水水質?如果可以應該控制 do?
答:減少曝氣量的措施是不妥的,污泥上浮不是曝氣量過大造成的,即使曝氣量大,大量氣泡*可以在曝氣池出水槽和沉淀池進水口前釋放掉的。這種情況下減少曝氣量會使沉淀池內污泥缺氧而發(fā)生反硝化甚至厭氧,加劇污泥上浮。正確辦法是增加沉淀池出泥量(降低污泥層高度),使污泥在泥層的停留時間減少,防止或減緩反硝化的發(fā)生,污泥層降低也有利于泥水分離。天氣熱曝氣池出水端do 還是稍高些好,do 在 3mg/l是正常的。
60.問:我現在正在做一個污水處理方案的改進項目,該工藝進水cod約為10000 mg/l,ph=4.4,水量 100噸/天。該廠經過氣浮-三級接觸氧化-沉淀處理后 cod 約為 700~800 mg/l,ph=6.7。請問在原有工藝上如何改進,使出水cod達到 500以下(三級排放標準)。
答:這類廢水雖然濃度很高,采用氣浮加好氧工藝還是可以的,并不是任何高濃度水都要用厭氧。檢查一下運行管理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改造,在不影響現有工藝的情況下,在技術上采取一些措施*可能達標的。
61.問:用厭氧罐對畜糞厭氧高溫發(fā)酵 20 天了還不產氣,而且 ph 時升時降,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vfa過高,還沒*進入堿性發(fā)酵階段,在沒有產氣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則會引起罐負壓。
62.問:看到有的工藝(如sbr 法)講到其因為沒有污泥回流而解決了污泥膨脹問題,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
答:sbr工藝沒有污泥回流就沒有污泥膨脹的說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資料這樣說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63.問:化工廢水處理裝置,水解加接觸氧化工藝,氧化池溶解氧為零,我算了一下,cod去除量為 420公斤每天,供氣量大約為7。5立方每分鐘,按70立方去 1公斤 bod計算,處理能力應該為150公斤每天,這樣理論供風與實際相差較大,是否會供氣過少而進入兼氧狀態(tài)(汽水比為 30比1)?
答:且不說廢水的濃度和水質等情況,用氣水比來衡量就不妥,膜法與泥法是不同的,同樣的氣水比,還要看曝氣器的氧利用率,如果用穿孔管曝氣氧的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用微孔曝氣,則氧利用率可提高數倍,所以要進行綜合分析的。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氧化池溶解氧沒有,是供氧不足或曝氣時間不夠造成的。
64.問:我見過的醫(yī)藥廢水一般都會有水解酸化,沒有的話會影響后面接觸氧化的處理效果,你以前說過我們的廢水沒必要進行水解酸化,請說明具體理由?
答:你說的沒錯,水解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們的水b/c比不低的,就沒必要用水解酸化,更何況酸化池的運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當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調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處理效果。
65.問:舉例說明:q=20000m3/d,活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負荷取0.9m3/m2*h,但是我們的污泥回流比是100%,那二沉池表面負荷豈不是變成了1.8?這樣考慮對不對?
答:沉淀池表面負荷是每小時污水量除沉淀池的表面面積,即每平方米沉淀池的水面每小時通過的水量,不考慮回流污泥量的,因為回流污泥量不通過沉淀池水面,而是從池底部流出并回流至曝氣池的。
66.問:回流污泥是從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氣池,但是進入沉淀池的水量是進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還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還是要占用表面負荷的是這樣嗎?
答:你說的也有些道理,但還是錯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離部分(澄清層),下面是回流污泥濃縮部分(污泥層),以幅流式為例,曝氣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進水口流入,在泥水分離后,污泥下沉,分離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層的容積,污泥占用的是當下部污泥層的容積。
67.問:我們現在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8g/l,但中進周出沉淀池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要求,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生產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12,對嗎?
答:我認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話,回流污泥濃度不可能高,至少不會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邊進水式從理論上講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為可以減少進水水能對沉淀的影響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會發(fā)生嚴重短流,使整個生化處理系統(tǒng)處理能力大大下降。
68.問:問一個工藝設計的問題。流量=360m3/d,cod=1700mg/l,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倍,處理的是 80%工業(yè)廢水和20%的生活污水。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請問采用何種方法能達標,我擬用物化預處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沒可能達標?
答:建議用混凝+sbr(低劑量pact技術),即在曝氣池內少量連續(xù)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與污泥結合,可大大提高處理能力,日常運行中只要補充少量通過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補充量僅為每噸水15~20克,運行費用也不高。
69.問:有一工業(yè)廢水,濃度很高。因為廢水沒有菌種,化驗 bod時需要接種,接種后化驗出來的結果比 cod還要高,結果是cod :90000 mg/l ,bod:100000 mg/l,不知是何原因?
答:可能是測定bod5時沒做空白試驗造成的誤差或空白樣品中沒加接種液而引起的誤差。
70.問:有實驗驗證有二類工業(yè)廢水的 bod 會比 cod高,一類是氨氮濃度比較高的廢水,因為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這兩類**作用消耗氧導致 bod比cod高,一類是含吡啶的廢水,因為吡啶不能化學開環(huán)(所以不表現出 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開環(huán),所以 bod 比 cod高(注:吡啶的化學開環(huán)是氧化開環(huán),吡啶的生物開環(huán)是還原開環(huán)),你對此此問題有何見解?
答:你關于氨氮濃度高的廢水和含吡啶的廢水 bod5 高于 cod 的說法也許道理,但問題是在bod5培養(yǎng)的條件下氨氮沒有充分的硝化條件,這個過程甚至連有機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過同化作用去除。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亞硝酸鹽對do的測定誤差,這需用*典量法測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誤差,否則bod5就沒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適應情況下才行,并沒有普遍性。對這樣的廢水要接種,而一般接種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糞水,不會適應這類廢水的。
71.問:外國設計的uasb 負荷是中國設計的一倍,難道是他們的污泥比我們好還是他們的后段處理更有保障?
答: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國外是按顆粒污泥設計的,國內是按絮狀污泥或半絮狀污泥設計的。
72.問:能否提出一下用ab法處理焦化廢水較好的具體工藝流程?
答:礁化廢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適宜的,因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質可在a段被去除?;玖鞒蹋焊駯?進水提升泵+a曝氣池+中間沉淀池+b曝氣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廢水ph異常或還有其它特定物質,還要進行中和、混凝等預處理。
73.問:快速法測定cod測定時間為何這么短呢?
答:因為快速法的酸度比標準法提高了1.4倍,氧化速率加快了。
74.問:本人所在廠的情況:流程是工業(yè)廢水調節(jié)池(cod=500mg/l)然后混凝,沉淀后到生活廢水調節(jié)池(工業(yè)廢水和生活廢水的比例為 1:2,cod為 300-400mg/l);再到厭氧酸化池(有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淺層過濾(**,活性炭)-出水。
問題:氧化池水體發(fā)黑,沉淀池沉淀效果很差,還有氣泡。出水 cod 不達標,有時達到150mg/l以上。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解決?
答:工藝選擇不合理,運行也可能有問題。可先確定好氧池是否供氧不足,填料上生物膜是否過厚或好氧池底部積泥等情況再說。
75.問:我廠現在面臨較大的問題:氨氮出水不達標,水量是27萬噸/日,a/o 除磷工藝,目前是調試運行階段,氨氮出水30mg/l 左右,進水只有 35mg/l,曝氣池水溫 16 度,mlss5000mg/l左右,r=80-90%,sv60%左右,泥齡6d 左右,除磷效果很好,出水氨氮要求 25mg/l,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且不說其它條件,僅從泥齡來看也不具備*硝化的條件,因為6天的泥齡,污泥負荷就在0.15以上。
76.問:現今的污水工藝是不是已經很少用到初沉池了?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工藝是否設了曝氣沉砂池,就可不設初沉池呢?
答:一般來說城市污水廠要設初沉池,工業(yè)廢水處理就很少用(要根據具體情況),當然城市污水也有不設初沉池的,與后面采用的工藝有關,如用ab法就不應該設初沉池。還有初沉池與沉砂池是有區(qū)別的。
77.問:我上貼說用氧化溝的時候不用初沉池是根據我們這邊的情況說的,在廣東我看過的氧化溝都是不設初沉的,具體為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考慮到廣東那邊的水質不同,他們的cod和 bod一般都比較低,能否給解析一下?
答:如果是城市污水,用氧化溝工藝前面應該設初沉池合算,這所以用“合算”二字是從運行費用來考慮的,當然不設也可以。你說的廠氧化溝工藝前面不設沉淀池也許是考慮其他原因,不能妄加推斷。但有些污水處理廠的工藝設計是不夠合理的,至少從投資和運行費用角度來說是這樣。
78.問:采用ab 法工藝,為何前面一般不設初沉池?
答:這樣有利于 a池處理功能的提高,由于 a段的廢水直接由排水系統(tǒng)而來,廢水中原本就有的**和懸浮物及膠狀物的共存體也具有一定的絮凝性和粘附力,再與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間發(fā)生絮凝與吸附,此時難沉降的懸浮物、膠體物質在得到絮凝、吸附和粘結后與可沉降的懸浮物一起沉降,并隨剩余污泥排出,使a段中以非生物降解的途徑去除的有機物量大大提高,可保證b段的運行穩(wěn)定。
79.問:我擬采用的工藝流程:沉砂、初沉、曝氣、二沉,有個地方不太明白,就是總的處理率和各池體的處理率問題。如果總的處理率是91%左右,那么各池體的處理率是怎么算呢?我導師說要根據有關的規(guī)范然后把這總處理率分到每個池中去。但我查到手冊里說各池體處理率的數據,與導師說的不一樣。請問是怎樣計算得出的?
答:設計手冊上的只能參考,主要還是設計方面的經驗,二者結合起來才行。為什么設計院的設計計算書不會輕易讓人看,就是這個原因。還有更重要的是做好設計前的水質水量等調研工作,城市污水相對來說較容易,對一些特種的工業(yè)廢水在設計前還需要搞模擬小試。
80.問:制藥廢水處理系統(tǒng),白天運行,晚上停運,白天處理后的出水較好,可是經過一晚上的停運靜止后,**天早上發(fā)現二沉池的水變得像牛奶一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答:是運行管理不當造成的,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就要在晚上裝置停運前,將二沉池內的污泥盡可能回流至曝氣池。**天運行前,曝氣池先悶曝一段時間,待污泥初步恢復活性后再進水運行。
81.問:經常在書上看到污泥回流比為 25%,100%之類的,請問污泥回流比是怎么樣來控制的?是通過plc控制?
答:回流量是通過沉淀池出泥量來調節(jié)和控制的,而回流污泥泵則是根據沉淀池出泥量來運行的。在實際運行中回流污泥量應該相對穩(wěn)定的,而回流比只是在進水量變化時才波動,所以我認為回流比是設計參數,不是運行控制參數。
82.問:近日曝氣池和沉淀池有黏性泡沫產生,而且沉淀池有象厚粥樣的東西漂浮在表面,舀掉后仍然會有,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要確認是否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有些粘性的,在負荷低,進水有油脂的情況下很容易發(fā)生,要控制好污泥負荷。
83.問:*近sbr池里氨氮隨著反應時間的增長而慢慢地上升(出水在 13--15 mg/l)。進水氨氮不高(一般在 5--11mg/l之間)。是不是污泥有問題?(前一段時間加過氯化氨,但效果不明顯,好久沒加了)
答:是氨化因素,反應時間不夠,加氯也會抑制硝化菌的繁殖。
84.問:我廠曝氣池及二沉池出現許多紅色小蟲,(應該是魚蟲),該蟲身體發(fā)紅,肉眼可見,活潑好動。介紹一下其生活習性及有什么指示作用?
答:對!這種蟲也稱魚蟲,是水質良好的標志。
85.問:我們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比較好,cod,氨氮,總磷快達到排放標準了,但是經過 a2o工藝處理,結果卻高了很多,三項指標都高了,這是什么原因?該如何處理?
答:先將缺氧池和厭氧池停運,好氧池do控制好,出水不回流直接排放。
86.問:我們處理的是食品廠廢水,包括薯片糖果和彭化食品等,處理流程:1#--2#調節(jié)池-混凝池-一沉池-活性污泥法(六個生化池依次相連)-二沉池。污泥回流和進水都進入**個生化池池子。污泥沉降性一直不好,生化池sv30 達到 97,進水cod2200-2500 mg/l,混凝后 cod大概 1600mg/l左右,現在出水合格,二沉池挺大的。但沉降不好,顯微鏡160倍下看不到什么生物,只幾個好象藻類,動都不動。不知如何調整?
答:請確認是否有大量絲狀菌(如球衣菌),如果確認的話,可用下法試試:將**只池作好氧生物選擇池用,即該池少量進水,同時加大曝氣量使do在2mg/l以上,其余污水分別進2、3、4池。這樣可使大量低等**先在**池內繁殖,成為優(yōu)勢菌,再進入后面的池時,占優(yōu)勢的**也會在與絲狀菌爭奪營養(yǎng)時也占優(yōu)勢,從而達到壓抑絲狀菌繁殖的目的。但如果是非絲狀菌引起的膨脹可臨時在曝氣池出水處投加pam助凝(不能加過量,否則適得其反)。
87.問:一個食品廢水處理裝置調試,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流程:加藥-一沉-曝氣池-二沉?,F在出水比較好可是在曝氣池里用燒杯取一杯混合液,發(fā)現污泥比較稀,沉降很慢,大約1 小時以后泥水分離在40%。少量進水運行問題不大,但*近滿負荷進水后,二沉池開始有很多細小的泥浮起來,隨出水流走,現在翻泥更嚴重了,請問這是污泥膨脹嗎?怎么解決?
答:不象是污泥膨脹,一小時的沉降在40%,不能說明污泥膨脹,沉淀池漂細小的污泥是污泥解絮現象,原因有多方面,如:污泥輕度中毒或老化;廢水缺氮磷也會發(fā)生此類情況。據我判斷營養(yǎng)比失調的可能性大,要確認廢水的氮、磷含量。因具體情況不清,只能初步推斷。
88.問:*近在調試一污水工程,工藝為水解+接觸氧化。因為過年放假,有10多天沒進水了。為了不讓**死掉,投加了少量面粉。昨天接觸氧化池上浮了一層黃色泡沫,很粘稠。停止曝氣后,攪動泡沫,泡沫消散是有類似污泥一樣的細小顆粒下沉,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是負荷太低,**自身氧化,還是其他原因呢?
答:沒事的!主要是污泥活性差和投加面粉的原因,隨著污泥活性的增加面粉降解,泡沫就會逐漸減少的。
89.問:近期我廠處理后污水的cod猛增,且居高不下,這是什么原因呢?(說明:我廠是普通的煉油廠,以前出水 cod都在 80mg/l左右,目前卻一下子增到 1000 mg/l左右,且持續(xù)了有 20天,而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很差)
答:應該當機立斷,進行污泥接種修復或重新培養(yǎng)。
90.問:我們的處理裝置在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十月份起,氧化溝表面會出現白色泡沫,開始為薄膜狀,而后呈隆起的小包,顏色轉為淡黃色.該泡沫具有粘性,氣溫下降至16攝氏度,泡沫將逐漸減少.從顯微鏡下觀察,泡沫有較為固定的形態(tài),基本上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從該點出發(fā)以絲狀向外發(fā)散,有主干和分支,將其包圍起來,基本是圓形,直徑約為100um.這是哪一類型的絲狀菌,具有哪些特點以及適宜的生長條件?
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所至,此類菌在污泥負荷較低、進水中含油脂類物質時易繁殖。
91.問:我單位pta 化工污水經厭氧、a/o生物法處理后產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濃度5g/l),經平流式濃縮池濃縮后污泥濃度為15-20g/l,再經帶式壓濾機擠壓,大量污泥從濾帶中滲透出來。泥餅產量少,絮凝劑為 pam陽離子。請教如何解決?
答:可能有二種原因造成的:(1)濃縮池濃縮效果差;(2)污泥加藥調質方法不當。措施:污泥調質時,先加pac混凝,待充分反應后再加pam 調質,可試試看!還要確認濃縮池運行是否正常。
92.問:我單位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較差,30 分鐘沉降比在 90%,投加了粉煤灰來提高絮凝沉降性能,也在濃縮池前投加0.1%的 pam。請問污泥從濾布中滲透出來的原因是污泥調質還是濾布選型或其它原因。帶式壓濾機前的泥藥混合罐的停留時間為20秒,是否合理?我們準備在濃縮池前加 0.1%pam 改為 pac。
答:濾液含污泥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污泥加藥調質是很重要的工序,還有調質藥劑的選用。要確認 pam是否投加過多,否則適得其反,我感覺投加量多了,此外還要從前面污水處理過程中來控制污泥性能。
93.問:我廠廢水處理量150 噸/小時,正常運行中同時投加三種營養(yǎng)劑:硫酸銨、*、磷酸二氫鉀。請問:這3種藥劑配在一起合理嗎?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營養(yǎng)劑嗎?
答:三種藥劑可以配在一起投加,但要先確定廢水的bod5量,然后根據碳、氮、磷的比值來確定投加量,由于廢水的濃度會變化,日常運行時的氮、磷投加量要通過試湊法來確定,還要考慮是否經濟,如:*或其它磷酸鹽選用時,要根據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價格來考慮。假定*的價格明顯低于磷酸二氫鉀,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與分子量之比小,且含結晶水較多,就不一定合算。
94.問:我們這里的蛋形消化池溫度只有 23度左右。我想問:(1)除了蒸氣加熱外,其他還有那幾種加熱方法?(2)這樣的溫度是否會導致污泥酸化?
答:這樣的溫度消化效果會很差,可用蒸氣加熱。在目前的溫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化,只能減少污泥投配率。
95.問:一家發(fā)酵企業(yè)廢水處理裝置,由于廢水中 cod、nh3-n 濃度高,采用 2 級a/o工藝進行處理,流程是:廢水池→給液泵→調節(jié)ph→**缺氧脫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缺氧脫氮池→再曝氣池→澄清池。*近澄清池經常出現污泥上浮,經分析是**脫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夾帶硝酸根進入澄清池,在澄清池發(fā)生反硝化反應所致。采取的措施是**脫氮池加入葡萄糖(*多時**要加30%的葡萄糖 4、5m3),同時把硝化池的 do 降低(*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穩(wěn)定,時好時壞。請幫助分析原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答:如果**好氧池do降到0.5mg/l,到**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厭氣,此時,如果氧化還原電位到負值,部分硝酸鹽又會還原為氨氮,到后面的好氧池繼續(xù)進行硝化,影響后曝氣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來防止好氧區(qū)向缺氧區(qū)后移在理論上是對的,但do降得太低就會出現我前面分析的情況。建議: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氣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內缺氧而反硝化。
96.問: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 *低氣溫零下 14℃, 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藝處理好?
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適合生活污水的處理,處理成本低,不受溫度等影響。
97.問:*近曝氣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鏡檢中有很多輪蟲的尸體,有循纖蟲,莫口蟲,耗氧很少,請問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答:二種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嚴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論是何種情況,都需要向反應池移植污泥,進行生物修復,沒有好氧污泥,也可將先前排出的濃縮污泥引入曝氣池,并投加大糞等營養(yǎng),等污泥活性恢復,濃度增加后泡沫就會減少。
98.問:二沉池是幅流式的,池內徑48 米,池有效水深 3.2 米。二沉池的表面負荷、固體負荷、堰口負荷等均在正常范圍內;生物池的污泥濃度一般在 4000mg/l左右,r控制在 50~100%,生物鏡檢測菌膠團正常并無污泥膨脹性狀,且sv在 30~40%,svi也在 100左右。但奇怪的是運行以來二沉池周邊(邊緣區(qū) 2~3米)區(qū)域經常有大量的淺黃色的絮狀污泥上浮,不是成層狀,某些小區(qū)域更為嚴重。我曾將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鏡檢發(fā)現菌膠團較好,且有原、后動物,與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對以上情況希望能再給些建議。
答:是沒調節(jié)好,這樣大的沉淀應該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將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調節(jié)閥開大或開足,**根吸泥管出泥調節(jié)閥也適當開大,同時相應減少其它吸泥管的出泥量。還要確認池靠周邊吸泥管底部處離池壁有多少距離,如果超過一米就是設計不當。
99.問:幅流式污泥濃縮池直徑18m,高 4m,污泥是由 sbr重力流進,進泥的 ss大概有6000mg/l,有時候會出現大塊的黑色污泥浮上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情況好轉,但總是有小塊的黑色的污泥浮到水面。池子上面的清水深不到1m,會不會是池子設計的太高了。有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池的設計沒問題,可能是刮泥機局部刮板壞或變形產生死角所至。
100.問:污水處理污泥培養(yǎng)初需加入多少接種污泥*經濟合理?
答: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脫水污泥需約 5%(污泥/曝氣池容積),如果是濃縮污泥則需使投加污泥后混合液濃度在 1g/l左右,但關鍵還是要有培養(yǎng)污泥的經驗,如培養(yǎng)過程控制不當,污泥*多也沒用。
101.問:請說說引進污泥后調試的具體注意事項,特別是工業(yè)廢水處理裝置污泥的培養(yǎng)。
答:污泥要經濟、快速一次培養(yǎng)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臨場經驗的,需注意的事項很多,要提醒的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寧可營養(yǎng)過剩也不可營養(yǎng)不足,我曾發(fā)現有一些廠污泥長期培養(yǎng)不好,原因是在培養(yǎng)過程中污泥總是處于生長-解絮-再生長-再解絮這樣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中,污泥在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污泥初步形成的階段,過度曝氣和營養(yǎng)不足會很快解絮的。
102.問:假期到了,接觸氧化池應該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經濟,又不能讓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啟動。
答:接觸氧化池停止進水、停止曝氣就可。節(jié)后上班時先少量進水,悶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轉棕色時再正常進水。
103.問:接觸氧化池停氣了怎么辦?好氧生物能維持多長的時間?重新恢復時需要多長時間?要注意那些事項?
答:與溫度有關,10度以下三周內沒問題。如要運行時,剛開始曝氣強度不能太大,避免對生物膜造成大的沖刷和擾動,經一段時間曝氣后就不要緊了,停運期間填料不能脫水。
104.問:關于b/c比以前曾討論過,我認為因為酶促反應的效率遠遠高于無機的化學反應,b/c比可能大于1,你的意見呢?
答:即使這樣,b/c比也不可能大于 1,因為 bod5 是稀釋培養(yǎng)法,培養(yǎng)過程中是用一般的**,如測生活污水的bod5就不用接種,工業(yè)廢水需接種,加入生活污水或處理裝置的出水接種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來培養(yǎng)測定的。
105.問:我在考慮給水微污染水處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思路,不知道池內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騰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訴我穿過球形懸浮填料的水頭損失情況
答:不用考慮這樣復雜,懸浮填料的翻滾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風壓。
106.問:我廠處理生活及生產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氣和加石灰除硬度沉淀處理?,F選用的是羅茨風機/風量2000m3/h,2 開 1 備,生物氧化池高 4.5 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線上裝有曝氣頭,風機額定風壓0.05mpa,現在不止噪音大,電機還超流,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風壓沒問題,因為曝氣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裝高度的,至少40cm,輸氣管系統(tǒng)的阻力不大,設計上肯定考慮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與此無關,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變就可。高氧的利用率,我建議還是使單側布氣,采用旋流曝氣方式,當然這要根據工藝形式來定,池的結構也要與之相配。
112.問:一個牛奶廠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處理構筑物為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是否要配置鼓風機?請告知一些相關的設計參數。
答:如果酸化采用泥法用攪拌泵就可以了,*好不要用膜法,主要是攪拌問題,無論是攪拌泵攪拌、脈沖攪拌等都有問題。鼓風機不一定要,但如果后面的好氧池要用風機,建議你將輸氣管接入酸化池并設置曝氣軟管,這樣酸化池在必要時也可作好氧池用,也可作輔助攪拌用,在有機負荷高的情況下,適量的曝氣不會對酸化造成影響的,如要單獨配風機就沒必要了。
113.問:生化沉淀池漂泥(大量),導致生物濾池堵塞,出水受阻。主要處理的是印染廢水,已經發(fā)現絲狀菌,并開始在曝氣池投三氯化鐵,這個方法有效嗎?曝氣池sv%前一段時間基本上在 50-70%,現在的范圍是 40-50%左右,可 svi 始終在2800左右,問題是不是很嚴重?
答:不能投加三氯化鐵,要投加也只能投加 pam。svi 也不可能這樣高的,我估計是sv30 的測定誤差而造成 svi的計算誤差,鏡檢中先確定絲狀菌的豐度達到了什么級數后再說。
114.問:你說過在接種污泥培養(yǎng)時,要嚴格控制好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請問有何參數作為基準?
答: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氣量,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及時進水。當污水濃度太低時要投加大糞等營養(yǎng)物,如沒有這方面來源,可采用間隔曝氣。至于如何控制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要憑經驗,因為cod、污泥濃度等的數據無法及時獲得,有經驗的人可根據溶解氧變化和污泥外觀(放在量筒觀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長情況,并進行控制。污泥培養(yǎng)并不是很難,難的是要及時、一次培養(yǎng)成功,培養(yǎng)費用不能高,因為對工高氧的利用率,我建議還是使單側布氣,采用旋流曝氣方式,當然這要根據工藝形式來定,池的結構也要與之相配。
112.問:一個牛奶廠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處理構筑物為接觸氧化池和水解酸化池,是否要配置鼓風機?請告知一些相關的設計參數。
答:如果酸化采用泥法用攪拌泵就可以了,*好不要用膜法,主要是攪拌問題,無論是攪拌泵攪拌、脈沖攪拌等都有問題。鼓風機不一定要,但如果后面的好氧池要用風機,建議你將輸氣管接入酸化池并設置曝氣軟管,這樣酸化池在必要時也可作好氧池用,也可作輔助攪拌用,在有機負荷高的情況下,適量的曝氣不會對酸化造成影響的,如要單獨配風機就沒必要了。
113.問:生化沉淀池漂泥(大量),導致生物濾池堵塞,出水受阻。主要處理的是印染廢水,已經發(fā)現絲狀菌,并開始在曝氣池投三氯化鐵,這個方法有效嗎?曝氣池sv%前一段時間基本上在 50-70%,現在的范圍是 40-50%左右,可 svi 始終在2800左右,問題是不是很嚴重?
答:不能投加三氯化鐵,要投加也只能投加 pam。svi 也不可能這樣高的,我估計是sv30 的測定誤差而造成 svi的計算誤差,鏡檢中先確定絲狀菌的豐度達到了什么級數后再說。
114.問:你說過在接種污泥培養(yǎng)時,要嚴格控制好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請問有何參數作為基準?
答: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氣量,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及時進水。當污水濃度太低時要投加大糞等營養(yǎng)物,如沒有這方面來源,可采用間隔曝氣。至于如何控制曝氣時間和曝氣量,要憑經驗,因為cod、污泥濃度等的數據無法及時獲得,有經驗的人可根據溶解氧變化和污泥外觀(放在量筒觀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長情況,并進行控制。業(yè)廢水處理來說,污泥過早培養(yǎng)好,沒有廢水來維持,延長了培菌時間,不僅增加了培菌費用,甚至延誤污水處理裝置的定期投運。
115.問:是不是在低負荷運行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污泥膨脹?在其它什么情況下也會出現呢?
答:這是比較復雜的問題,不一定是低負荷就易發(fā)生膨脹,絲狀菌種類很多,不同的絲狀菌有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如:在廢水 c/n高且缺 p 時可引起球衣菌的膨脹;廢水n、p往往不足,發(fā)硫**易繁殖;在硝化條件下,也可使大腸桿菌轉化成絲狀菌。此外,還與溫度和ph等有關。
116.問:厭氧污泥能否通過一定的措施轉化為好氧污泥嗎?有什么特殊要求?是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答:你說的情況在污水生物處理中常會碰到的,污泥厭氣后,***很快繁殖,而好氧菌則處于休眠狀態(tài),可維持很長的時間。至于能多長時間,這與溫度等因素有關,據說從理論上講在常溫下可維持約二周時間,實際上還可長一些。厭氧后的污泥再經曝氣,仍可恢復活性,只是污泥量會明顯減少。
117.問:我廠污水生化池為a/o 池,兩池都有曝氣裝置,令人疑惑的是:既然a池為厭氧池,為何還要裝曝氣裝置,難道是為了起推流作用嗎?
答:二個作用:(1)起輔助攪拌作用;(2)可在必要時作好氧池用。
118.問:我正在調試一污水處理裝置,設計進水 bod160mg/l,實際只有 40mg/l左右,污泥培養(yǎng)快一個月了,可污泥濃度從接種時的 250mg/l 才長到了 600mg/l 左右。目前進水1000m3/h,已達到處理裝置*大負荷,應該如何處理?
答:由于進水bod5較低,污泥濃度也夠了,現在不是讓污泥增長多少的問題,而是要想法養(yǎng)住這些污泥,防止污泥自身氧化。
119.問:都說助凝劑聚丙烯酰胺有毒,它的毒性表現在哪里?
答:這是相對而言的,少量的聚丙烯酰胺對微生物沒影響的,如果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時,投加一些聚丙烯酰胺能明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質,如果長期投加會在污泥中積累,可能會有影響的。聚丙烯酰胺沒毒的,其單體有毒。
120.問:關于有機磷農藥混合廢水如何能夠有效處理,使 cod達到 500 mg/l 以下?
答:這類廢水關鍵是預處理,然后用生化,預處理也*好分開,如高濃度有機廢水可用內電解等,含磷廢水可用堿水解等。
121.問:本公司廢水處理裝置的進水 cod>17000 mg/l,bod>6500 mg/l。擬采用sbr工藝,不知道能否達到達標排放(工業(yè)水排放標準)?
答:用厭氧處理或其它方法處理后再好氧處理,否則投資和運行費用會很高。
122.問:我們廠污水處理采用的是sast 工藝,運行一年多來,脫氮效果不是很好,一直找不到改進的方法。以下是某天的進出水指標:
bod
cod
ph
ss
色度
氨氮
總氮
總磷
進水
480
951
798
32 倍
22.05
34.7
6.7
出水
6
58
33
8 倍
19.86
4.9
0.6
進水cod,bod,ss偏高的原因是污泥脫水效果不好,濾液是直接排入進水泵房而導致的。(如果排除濾液的話,cod=350,bod=180,ss=100左右),每天的進水量在32000t。選擇池的停留時間在21min,有4臺攪拌器。4個模塊,共8個池子。每個模塊有效容積14000m3,每個模塊配備2臺回流污泥泵,流量420m3/h,1臺剩余污泥泵,流量80m3/h,回流污泥泵每個周期運行2小時,剩余污泥泵運行1小時。現在只用2個模塊,每天運行4個周期,每周期6小時,進水(爆氣)4小時,沉淀 1 小時,撇水 1 小時。2 號生物池 mlss=7300mg/l ,3號生物池mlss=9300mg/l。sv30=26%,svi=28 左右,泥齡在9天左右,do控制在2-4mg/l之間。幫我分析一下,是哪兒出了問題?
答:污泥脫水工序要控制好,如污泥加藥調質和脫水過程的管理,盡可能避免脫水濾液帶泥。還要確認一下硝化條件是否滿足,如:堿度是否夠,如不夠,要投加碳酸鈉或碳酸鈣。
123.問:實際運行中堿度是否根據進水氨氮控制?控制在什么范圍?
答:理論上很容易計算,但由于水量和氨氮的濃度有波動,而且在處理過程中氨氮的濃度是動態(tài)的,因為氨氮被硝化的同時,含氮有機物還會氨化(在某處理時段會同存),此外原水中的堿度也會變化,在實際使用中可通過試湊法確定,并控制好出水的剩余堿度。
124.問:請教sbr 工藝污泥負荷多少比較合適?(工業(yè)廢水為主,cod 在 700~1100 mg/l)。
答: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相比,不同之處是其負荷條件是根據每個周期內,反應池容積對污水進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數來決定的。由于在反應階段活性污泥濃度在不斷變化,并隨反應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反應后階段的污泥負荷會大大低于初始階段。
日常運行中,應通過試湊法來確定反應階段前半段某一時間的污泥負荷*佳控制范圍。在進水量和濃度基本穩(wěn)定情況下,也可根據某一固定時間的污泥濃度來大致了解和控制(時間上而不是空間上),還可通過反應階段的時間調節(jié)和控制。
125.問:在曝氣池停留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如果進水濃度高,加大回流污泥量是否能提高處理效果?
答:不能!加大回流污泥量并不能增加污泥濃度,而污泥回流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也要相應增加,使沉淀池內的污泥層下降,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時間也相應減少,這種情況下,回流污泥的量是增加了,但其濃度卻下降,回流至曝氣池的污泥優(yōu)良量并不會增加。與些同時,由于回流量增加了,可使污水在曝氣池的實際停留時間減少,進入沉淀池的混合液量增加,使沉淀池的上升流速加快,造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要增加曝氣池污泥濃度,只有減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或暫不排泥。
126.問:我們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工藝是sbr,原來處理效果一直可以,但近期由于進水的氨氮較高,處理效果下降了許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都不到30%。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否采用分時段曝氣的方法?
答:估計是曝氣時間不夠,不宜用你說的辦法,應該采用非限止曝氣法,即在進水階段也曝氣,閑止階段也可取消并作曝氣用,目的是要增加曝氣時間,要確認堿度是否滿足,在目前情況下反硝化不必考慮。
127.問:我廠使用生物膜法處理污水,在初運行時有一定的效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污水中的微生物活性時好時差。不知是何原因?
答:確認處理效果不好時ph 是否正常?生物膜是否太厚?溶解氧是否滿足?生物膜法的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
128.問:我廠是a-b工藝,污泥消化池有時不穩(wěn)定。尤其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消化池內泡沫過多的狀況,很容易泄壓,也很容易將阻火器阻塞。此種狀況一旦出現,就會發(fā)生需長時間排放冷凝水的現象。請幫助分析原因和提出解決辦法。
答:可能是新鮮污泥投加到消化池后沒充分攪拌,一般來說,新鮮污泥投入后幾小時內池內污泥至少應該全部翻動一次,這樣可使泥溫和污泥濃度均勻,穩(wěn)定池內的堿度,防止污泥分層和形成浮渣。還要確認投配率是否相對穩(wěn)定,溫度是否過低,這些會造成生化不*,使浮渣增多。
129.問:我廠是ab 工藝的污水處理廠,*近曝氣池表面褐色泡沫多,svi值居高不下,而且沉降性差,二沉池表面有大塊的絮狀污泥上浮。上周也采取了加大排泥和加大曝氣的手段,略有好轉。但周末又有所反彈,比上次更嚴重。同時,mlss值變化大,早晨是1200,中午是900,下午是 3000,沒有規(guī)律性,讓人無從下手。
答:可能是諾卡氏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泡沫一般呈褐色或灰褐色)這類泡沫不能用水和消泡劑有效去除。一般在含有油脂類、處理負荷長期過低、泥齡過長等條件下較容易發(fā)生。
一旦發(fā)現生物性泡沫出現,馬上要采取措施,如提高污泥負荷,也可采取人工**等措施,**的浮渣應該進入剩余污泥處置系統(tǒng),嚴格禁止重新回入廢水處理系統(tǒng)。日常運行時srt要盡可能短,特別是在溫度高的季節(jié),更要防止污泥負荷過低。目前應該增加b段曝氣池的排泥量,同時將a的一部分污泥排入b段試試。
130.問:我廠一期處理量1.4 萬噸,采用傳統(tǒng)活性污泥表曝法。進水月平均 cod 在300~350 mg/l之間,bod在 100~180mg/l 之間,tp在 6~8 之間,tn在 25 mg/l左右,廠位于南方。曝氣池混合液濃度一般維持在 2800mg/l,do 在2 mg/l左右,但多年來 sv(%)一直在 80%以上,svi 則在 240 以上,*高時 svi 可達350。但出水水質較好,/codbod、ss能達國家上等標準,除磷的效果也好,平均能達 70%,脫氮效果也能達50%左右(雖然其工藝本身并無脫氮除磷要求 )。這是為什么呢?
答:除污泥指數高外其它基本正常,雖然工藝設計上沒有去氮除磷工藝,而氮、磷去除效果較好也是正常的,氨氮主要是通過**菌體合成去除的(也不排除有部分的硝化作用),磷除少量被菌體吸收外,大部分是被吸附在污泥內隨剩余污泥排放或是通過微單元的釋磷-聚磷而去除的(只是推測)。
131.問:*近接手一個印染廠的工程調試,因經驗欠缺,請幫助分析一下:
公司的設計方案所寫:水量=3000m3/d,cod=1000mg/l,bod=200mg/l ,ph=6-13,色度=400 倍,ss=500mg/l,硫化物=30mg/l,溫度=48度(都是小于等于),但是這都是參考類似印染廠的水質定的?;竟に嚵鞒蹋簭U水--調節(jié)池--冷卻塔--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這個流程是別的環(huán)保公司給設計的,其中竟然沒有設置污泥回流,并且調節(jié)池的調節(jié)作用不好。
我接手的時候,污泥已經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了,活性污泥絮凝體較多,沉淀性能也算好,顏色呈灰色。操作如下: 曝氣 4 小時停 2小時,六小時一輪回。營養(yǎng)物投加量: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天33.5kg,兩次投加,每8小時一次)淀粉(水解酸化池:每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天33.5kg,兩次投加,每 8 小一次) 磷肥(水解酸化池:每次10kg,每兩天投加一次;接觸氧化池:每次 8kg,每天投加一次) 有機肥(水解酸化池:前 5 天每天 8 桶,后 10天每天6桶,一次性投加;接觸氧化池:每5天每天7桶,后10天每天6桶,分3次投加)這個應該是前段時間培養(yǎng)初期投加的有機肥。
因為*催的急,所以公司在8 月中旬強行運行了 5-6小時以應付采樣,結果人家沒來,反倒使得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內的水幾乎就換了一次,對尚屬培養(yǎng)期的污泥是有影響的。上周廠家又因為用了硫化黑的染料,廢水進了水解酸化池--接觸氧化池后,情況愈發(fā)糟糕,這幾天采樣上來觀察,發(fā)現幾乎沒有多少絮凝體,顏色呈黑色。這幾天都沒進水,曝氣3 小時停 2 小時,5小時一輪回,其他操作照舊,但是污泥狀況沒有什么改變。工藝存在一些問題,是物化在生化之后,調節(jié)池內淤泥較多,調節(jié)水質水量能力有限,又沒有污泥回流。請問怎么解決現在的問題,如果重新培養(yǎng)的話,如何控制可以好一些?
答:處理工藝并無不妥,但由于水質不穩(wěn)定,ph等波動較大,均質很重要,所以調節(jié)池的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可安裝水下攪拌器,安裝很方便。
你介紹的培養(yǎng)方法也不妥,不知道酸化池是用膜法還是泥法?一般來說,先培養(yǎng)接觸氧化池的生物膜,可先移入附近污水廠的污泥接種,這樣可提高掛膜速度,也可減少營養(yǎng)劑的投加量。在培養(yǎng)時的曝氣時間要根據溶解氧等來控制,以免污泥自身氧化,更要防止曝氣流過大而沖刷填料上的生物膜,如不能確定時,寧可少量曝氣。當生物膜初步形成后再逐漸進廢水來馴化,這個過程應該是漸進的。還有就是要控制營養(yǎng)比,可按bod5:n:p 按 100:5:1來參考,如用大糞作氮源投加,要用沒有發(fā)酵過的。酸化池采用生物膜法,要注意攪拌效果,據我了解用膜法的酸化池能充分混和的很少,不論是采用攪拌泵或脈沖攪拌都會發(fā)生攪拌不充分的現象,影響酸化效果。
132.問:煉油堿渣廢水含有很高的cod、氨氮、酚、硫,雖然水量不大但直接進入污水廠會對其造成很大沖擊,該采用哪種方法先處理一下?
答:可采用如下工藝:調節(jié)罐--氧化反應塔(空氣氧化)-中和--生化處理。
133.問:厭氧消化產生的甲烷不知如何處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徑很多,如作燃料、發(fā)電等,但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資費用也高,所以國內外大多是燃燒后排放,如 af、ic等厭氧處理裝置產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動點火燃燒。還可用于沼氣鼓風機,這是很好的利用途徑,這類鼓風機可分別以電和沼氣作動力。
134.問:本工藝采用淹沒式生物膜??紤]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勞動量,也不經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還好,出水硝酸鹽11mg/l,但是亞硝酸鹽很高。請教:在 c/n較低的情況下能否提高脫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將亞硝酸氮反硝化為氮氣,可大大節(jié)省能耗,只是因為亞硝酸氮是不穩(wěn)定的,很難積累,所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在實際運行中很難做到。既然出水亞硝酸氮這樣高為何不試試呢?如果能實現,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135.問:養(yǎng)豬廢水處理問題進水:cod1500 mg/l,氨氮500 mg/l,tp60 mg/l,堿度3000mg/l,硝氮與亞硝氮儀器檢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 mg/l,cod700 mg/l,但是硝氮高達1200mg/l,亞硝氮250 mg/l。srt:1 天 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么高的硝氮那來的?如何解釋?
答:如果數據測定正確的話,只有一個解釋,即總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況下,含氮有機物不斷氨化,氨氮不斷硝化,而此時處理系統(tǒng)都處于好氧條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積累,此情況下如果處理時間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而出水硝氮還會增加。
136.問:我調試一食品廢水,uasb產生顆粒污泥前,原水 cod2000-3000 mg/l,出水一直 750mg/l左右。這段時間(約 50天)跑少量絮泥。之后廢水濃度達到 4000-5000 mg/l,減少了處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 mg/l。之后開始加大處理量。跑泥更嚴重了,產泥量很大,三相分離器也不好。達到設計處理量一半時,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加快水量過程中,產氣量不斷減少,出水1100-1500mg/l。于十五天后接近設計流量,但與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樣驗收。之后甲方產量減少,但水質濃度變化很大(cod 在 3000-550mg/l),調小流量后,產氣量開始略增,但顆粒污泥隨水大量流出,非氣泡帶出為主,即使不進水,也會有大量污泥飄起,始終不下沉。這種現象已有十余天了,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是負荷太大,使酸性發(fā)酵過程延長,造成堿性發(fā)酵不*。對于進水負荷不穩(wěn)定的處理裝置,污水*好預酸化后再進 uasb裝置,這樣才能提高 ph,更好地保證處理效果。
137.問:我在做糖蜜酒精廢液的uasb 厭氧生化處理實驗,目前進水濃度
30000~50000mg/l,去除率 55~60%,負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硫酸根影響,接種污泥(非顆粒泥)流失嚴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階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提二個意見供參考:(1)酸化時間不宜長,以免 ph過低影響后續(xù)生化處理;(2)培養(yǎng)顆粒污泥時,可在接種污泥中加適量活性炭或pam,這樣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體情況僅供參考
138.問: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脫氮工藝運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運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厭氧池不能有氧,好氧區(qū)氧不足會影響硝化和聚磷,氧太高會使厭氧區(qū)產生微氧環(huán)境,影響釋磷。有時好氧區(qū)溶氧不高,厭氧區(qū)也可能有微氧,這與好氧區(qū)的溶氧高低外,還與二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缺氧程度等因素有關,要控制好二沉池的泥層高度。此外,還要做到按工藝要求及時排泥,磷的*終去除出路是通過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時排放,會在系統(tǒng)內周而復始地進行聚磷和釋磷的循環(huán)。
139.問:我這邊有一企業(yè)準備將處理過的污水進行回用,處理工藝是:調節(jié)池-厭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氣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和石灰,在氣浮池中加入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質的鐵離子很高,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能夠將其含量降低,成本當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氣浮,可將好氧處理后的水加石灰,調整至ph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攪拌等絮凝條件,這樣可提高鐵離子的去除率,可試試看。
140.問:bod 與cod 的關系中是否 cod 大于 bod, cod 減 bod 約等于不可生化有機物
答:這樣說不確切,因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況下完成碳化過程約需20天(也即bod20 與codb 接近)。
141.問:某縣城,約20 萬人口,預建一城市污水處理廠,規(guī)模 2 萬噸/日,由于政府資金有限,建設費用想控制在1500萬左右,選用哪種工藝比較合適?
答:建議用初步生化+納米硅藻精土法處理,本法特別適用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做保溫材料,投資少、運行成本僅傳統(tǒng)法的一半。納米硅藻精土與一般硅藻土的區(qū)別在于通過特殊處理有很強的電中和作用,比表面積也大大提高。
142.問:本污水處理場是制漿造紙廢水處理,使用的是活性污泥*混合法,*近污泥的sv下降到5-6%,污泥中只有鐘蟲、輪蟲,處理效果一般。一段時間f/m在0.3左右,溫度較高,曝氣池的溫度在37-39度,請問是不是污泥中毒?還是其他原因?
答:f/m不算太低,從生物相看不象中毒,因為鐘蟲對有毒物質是很敏感的??赡苁撬疁馗叩脑?,一般來說,水溫超過38度對好氧微生物的活動會有一定的影響。
143.問:我現在正調試sbr,處理屠宰場廢水,這幾天沉淀后上清液中總是有細小的泥粒懸浮,不能沉淀,導致出水 cod、ss不能達標,水溫在35-37 度左右,是不是溫度太高導致的?應該怎么辦?
答:污泥已有老化跡象,這樣的溫度對微生物活動有些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曝氣時間過長,要減少曝氣時間(如間斷曝氣),還需排泥。減少曝氣時間就是減少反應階段的時間,由于一個運行周期時間是固定的,閑置階段時間可相應增加,進水階段如已采用不限止曝氣方式,則改為限止曝氣方式。
144.問:含丙烯腈的廢水,加pac和 pam,再經生化,氨氮含量*高 217mg/l??赡苁潜╇孓D化為丙烯酸再轉化成氨氮,可能酰胺也增加氨氮,沒有理論和實驗數據基礎,是否能解釋?
答:這種情況很正常的,是氨化的原因,這類廢水需要很長的處理時間,出水氨氮這樣高說明丙烯腈的氨化過程尚未完成,要使氨氮達標,還需增加生化反應時間。
145.問:請問三座氧化溝兩座二沉池污泥如何回流?兩座二沉池設了一個污泥泵房,怎么才能將回流污泥均勻地分到三座氧化溝?
答:污泥泵前設配泥池,回流污泥經泵提升后經一根回流污泥總管輸送至氧化溝前的配泥池,再分三根支管進入各氧化溝。
146.問:現有高濃度廢水(bod值約 6000 mg/l),請問: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時(sbr法)為滿足污泥負荷要求mlss 值取非常大的值(如 20000mg/l)合適不合適?會出現何種問題?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避免出現的問題?
答:這樣高的濃度不宜直接用好氧法處理,應該在好氧處理前先用厭氧處理。無論sbr法或其它活性污泥法,mlss應該根據f/m值來控制,并受限于沉淀時間和供氧能力等因素,所以不可以這樣。
147.問:本人在做水產加工廢水方案,用 uasb,水質如下:
q=200t/d,cod=3000 mg/l,bod=1000 mg/l,ss=300 mg/l,總氮=200mg/l,
氨氮=20 mg/l。
污水排海標準:出水要求cod<300 mg/l,bod<150 mg/l,ss<200mg/l,總氮<40 mg/l,氨氮<25 mg/l。請教以下水質情況:
(1)在bod<150以后不降低bod,以節(jié)省工程投資,是否能去除總氮?
(2)uasb中是否對氮元素的反應終點是 nh4+和 nh3?
答:uasb對氮的轉化主要是有機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后還要繼續(xù)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議在uasb后采用a/0接觸氧化法。
148.問:養(yǎng)豬廢水cod:10000 mg/l,氨氮 400 mg/l,經厭氧+sbr處理后出水 cod:150 mg/l,氨氮 150mg/l,300方/天,穩(wěn)定塘 15畝,可蓄水1-1.5米深,請問穩(wěn)定塘如何設計,6月初種何植物,出水能否達上等?
答:可采用二級穩(wěn)定塘,第上等曝氣塘,**級靜止塘。曝氣塘可安裝少量浮動曝氣機(與養(yǎng)魚塘的一樣),一般不常曝氣,靜止塘內可繁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不過這樣的工藝氨氮還是不能處理達標的。
149.問:本人正在搞一化工污水的處理,主要難度是:可生化性差;易變色(比起染料廢水變色的程度更嚴重);且該廢水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其ph 值約 2 左右;生化后的cod時高時低,主要的污染物也是帶苯環(huán)的物質。應該用什么樣的工藝?答:需預處理后再生化處理,預處理可用內電解+混凝等方法。
150.問:本廠是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guī)模為 30萬噸,采用改良氧化溝工藝,*近二沉池特別容易跑泥,而氧化溝mlss 一直穩(wěn)定在 4000-5000mg/l,為什么會這樣?
答:可能是污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污泥解絮造成的,如是這樣,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曝氣量。
151.問:有一污水廠,采用的是普通曝氣池,采用穿孔管曝氣,污水量已超過了設計水量,現需要提高處理能力。請教在不改變曝氣池容積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曝氣池處理能力?
答:以下措施供參考:(1)池內設置一些彈性填料,采用泥-膜組合工藝;(2)將穿孔管改用微孔曝氣軟管,氧的利用率可提高數倍。這樣曝氣池容積負荷可提高一倍以上。
152.問:曝氣池的污泥越來越少,進水 cod 約100~200mg/l,污泥難生長,沒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辦好呢?
答:可采用間斷曝氣法,適量排一些污泥,雖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會更少。
153.問: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要求進水 bod 不能太高,水解酸化后再接觸氧化能保證接觸氧化池的進水bod要求嗎?如果不能,該怎么辦?
答:水解酸化去除cod和bod很有限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如接觸氧化池的進水bod太高,可采用厭氧工藝或其它方法進行前處理。
154.問:如何確定接觸氧化曝氣池內微生物的量?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是用污泥濃度(mlss)來表示,直觀的可用污泥沉降比(sv30)來表示。接觸氧化曝氣池內微生物的量應該怎樣直觀表示,有人說觀察生物膜的厚度,厚度是怎么個標準?
答:接觸氧化池生物膜的量不可能也沒必要測定,填料上膜太厚,比表面積就小,單位體積內有活性的生物膜量就少,膜太少也不好。在實際運行中控制好生物的厚度是運行管理中的關鍵之一,膜太厚就要加大氣量或沖刷。由于生物膜都安裝在池內水面下,所以*好在池邊上按裝可取上來的觀察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以剛覆蓋住填料為*佳。
155.問:有的a/o工藝中,a段為厭氧段,為什么還要空氣管曝氣呢?
答:a段設置曝氣管,既可厭氧運行,也可缺氧或好氧運行,同時可在攪拌效果不好時用曝氣管來輔助攪拌,防止污泥沉降,雖然 a段應該是缺氧的,但少量曝氣(do<0.5mg/l)沒問題的。
156.問: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過程中,如厭氧處理后還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
答:如果厭氧后還有大量硫化氫,就說明厭氧反應不*,要控制好反應條件。
157.問:我們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8g/l,怕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生產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12 g/l,對嗎?
答:這樣不妥!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裝置更不宜用周進周出沉淀池,單管吸泥機更不適合。
158.問:我做的100噸中試項目,近期氨氮去除效果不好,目前觀察的情況看:供氧還可以、堿度充足、生物活性尚可且無明顯毒性、污水悶曝還是不行,是否可以認為負荷不成問題?有機氮的氨化和硝化,是不是同時進行,其中氨化要稍微優(yōu)越于硝化?有沒有其它影響硝化的因素?
答:含氮有機物的氨化過程先于硝化過程,而慢于有機物的碳化過程。硝化只能在低有機負荷時才能發(fā)生。雖然不能說氨化過程完成后才能開始硝化過程,但可能在硝化過程的前期氨化過程還會發(fā)生,在某段時間內二個過程會共存。有的裝置進水中氨氮很低,總氮很高,經生化處理后,出水氨氮高于進水,說明該裝置不僅沒有足夠的硝化反應時間,甚至連氨化過程也不一定完成。從你說的情況來看負荷應該沒問題,還要確認營養(yǎng)比是否滿足,如:磷是否缺等。
159.問:我們正在做一個果汁廢水處理,用的是uasb+接觸氧化工藝。cod在8000mg/l左右,bod在4000mg/l左右,ph 波動很大,在 9-13 左右,有時會出現 5左右的ph,水量不穩(wěn)定,請問調試要注意那些情況?
答:這類水的水質水量調節(jié)很重要,調節(jié)池容量要足夠大,才能使處理裝置穩(wěn)定運行。
160.問:煉油廠(液化氣,直餾柴油,催裂化汽油)堿洗廢堿液,水量大概4 kl/hr,cod 約 40000mg/l,用什么方法預處理?
答:預處理建議:因為堿液中難免會含些油,要設一座帶有潷油功能的廢堿液調節(jié)儲罐,然后中和廢堿液。一般廢堿液還有含高濃度硫化物,可用空氣濕式氧化法處理(在中和工序前面)。
161.問:問幾個問題:潷油功能的廢堿液調節(jié)儲罐怎么操作?靠重力分離嗎?若乳化嚴重怎辦?污水冷卻塔近期因塔管堵塞,開旁路后水溫可高達44.7,雖說可加快反應速率,但也接近中溫微生物的頂限,(t h h 設在45c)不得已只好將進水管中溫度*高的支流切出系統(tǒng);活性污泥法對進水中甲醇含量有什么限制嗎?因為甲醇儲罐有問題需清理,又擔心沖擊生化出理場。查過一些資料,有的說它可生化性*,有的卻說太高會有毒性,不知對嗎?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1)嚴格說廢堿液如有油應該*行汽油洗滌的,堿液儲罐也要有潷油功能,簡單的辦法是在罐上部和中部間不同高度設放油管,并安裝閥門,這樣就可在不同液位潷油了。
(2)這樣的溫度會嚴重影響后面生化處理效果的(除非是厭氧法),要有降溫措施。
(3)甲醇雖然可生化性好,但濃度太高也不行。
162.問:我們廠采用的是改良sbr法,所謂改良就是實現了連續(xù)進水,只是將反應池用擋墻分為兩步分,一個所謂的預反應區(qū)與主反應池,擋墻下部有個2平方米的空洞相連,沒有污泥回流,預反應區(qū)與主反應池*一樣 ,預反應區(qū)長 3.5米,主反應池長36米,池深4.7米,池寬12.5米,潷水高度為1.3米,進水主要是生活污水,cod400mg/l,bod180mg/l,總氮 80mg/l, 總磷 8mg/l ,每天進水 10000立方米,現在兩個反應池運行,請教污泥濃度控制在多少合適?采用的是曝氣軟管曝氣,可能是曝氣管不太好,反應池只是兩頭曝氣中間不曝氣。運行半年了,出水還不達標,cod總在 80mg/l 左右,污泥濃度在 6000mg/l 左右。四個小時一周期,兩小時曝氣,1 小時靜沉,1小時潷水!請高手指點!曝氣時溶解氧為 2!
答:根據你說的應該是iceas工藝。建議你們檢查一下曝氣軟管前輸氣管中是否安裝氣包,輸氣管系統(tǒng)是否設置排氣管(也稱排污管),因為這些都與你說的曝氣管二頭有氣中間沒氣的情況有關。至于mlss高這只是一方面原因,還有曝氣時間等因素。
163.問:我現調試一個屠宰廢水,工藝為:化糞池(hrt>2d)-調節(jié)池-水解池(hrt=5)-接觸氧化池(hrt=6)-二沉池,由于前化糞池出水cod在700mg/l,而且接觸氧化時間比較短,故將水觸池改為曝氣池,但所加的一臺潛水曝氣機效果有限,do一般在0.5mg/l以下,原曝氣池do正常.兩池的sv都可達到20-30%,現在進水量為設計水量的70%,出水水質仍然很差,ss較多,原曝氣池有一定的泡沫,且比較稠,是否是因為污泥老化造成的?
答:好氧進水cod700 mg/l很正常的,泡沫與氨氮無關,要確定是生物泡沫還是化學性泡沫?如是化學性泡沫,在這樣的污泥濃度下維持下去會逐漸減少的,實在不行可用水噴淋消泡。感覺你們的污泥活性很差,原因可能是營養(yǎng)比沒控制好,如氮和磷。
164.問:我們的處理裝置已運行一年了,近來由于進水水質惡化,進生化裝置 s 含量達 100 mg/l左右,現在進水 s在10 mg/l左右,恢復有五天時間了,進水 cod在 600 mg/l,出水 300 mg/l左右,在10x16顯微鏡下看到一些樹枝狀東西和一些極小的(針尖大?。┑臇|西,不知道是什么,污泥幾乎沒有,現在該怎么調,是不是污泥被氧化,氣量該調小點?
答:說明污泥已嚴重受損而解體了,要重新培養(yǎng)。
165.問:污水處理系統(tǒng)剛建好,準備開始運行,工藝:調節(jié)池---水解池---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處理系統(tǒng),馬上要開始試運行了,擬用接種馴養(yǎng),請問開車和馴養(yǎng)中的具體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應采用靜態(tài)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過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廠都發(fā)生過此類情況,污泥長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營養(yǎng)和曝氣時間沒控制好,污泥在增長同時又在不斷自身氧化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钚晕勰嗯嗑笃冢m然污泥濃度較低,還是應適當排一些污泥,會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生長繁殖。
166.問:本單位的厭氧處理裝置將開始調試,請說說厭氧污泥培養(yǎng)方法和調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答:厭氧污泥培養(yǎng)方法有多種,建議采用逐步培養(yǎng)法,大致過程如下:好氧系統(tǒng)經濃縮池的剩余污泥(已厭氧)投入到厭氧反應池中,投加量約為反應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熱(如需要的話),逐步升溫,使每小時溫升為1℃,當溫度升到消化所需溫度時(根據設計溫度))維持溫度。營養(yǎng)物量應隨著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過急。當有機物水解液化(需一、二個月),污泥成熟并產生沼氣后,分析沼氣成份,正常時進行點火試驗,然后再利用沼氣,投入日常運行。 啟動初始一般控制有機負荷較低。當 codcr 去除率達到80%時才能逐步增加有機負荷。完成啟動的乙酸濃度應控制在 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好請有經驗的人來指導。
167.問:我廠是煉油廠,污水處理工藝目前是這樣的:高濃度污水進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后,一部分進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tǒng)(接觸氧化池),一部分作為sbr(sbr 處理濕式氧化后的堿渣)的稀釋水,sbr處理完后進入低濃度的接觸氧化池,整個低濃度污水處理系統(tǒng)為隔油、氣浮、接觸氧化池、二沉池、砂濾器、回用。現在的問題是:高濃度污水進曝氣生物濾池前的氨氮總是高于出曝氣濾池的水。請問這是什么原因?
答:很正常,因為一部分氨氮在生物濾池內被去除了,不是異化途徑去除,而是同化過程,即通過**菌體合成去除的。
168.問:咨詢一下去除率方面的問題,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水處理廠若進水 bod/cod為 0.4~0.5,出水的bod/cod 是否可能達到 0.8~0.9,也就是說,出水 cod 為 40~50,但bod還不能達標,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調整工藝(處理工藝為sbr或氧化溝)?
答:這是反常的,要確認bod5測定是否有問題,如:測定時是否做空白對照;取樣時出水中的細小絮體不能取入等。
169.問:我們的污水池水深9米,池長50米寬15米,現池底淤泥較多,如何**?池子常年有水的。
答:要說清楚是什么工藝?是什么池?我想應該是調節(jié)池吧,調節(jié)池應該配置攪拌設備,進行污水均質,如果沒有就要定期放空清泥。
170.問:城市污水二級出水如果只是經過過濾直接利用,過濾的方式應是怎樣的,如何經過過濾去除顆粒物、毛發(fā)、還有藻類等一些雜質?
答:要看回用水的要求,如作為一般的雜用水,至少要經過混凝、過濾和**三個工序,過濾的方法很多,比較經濟有效的是用石英砂過濾,至于水中毛發(fā)之類的物質是應該在前面污水處理裝置的預處理單元去除的。
171.問:我們用的厭氧工藝是uasb,沒有升溫裝置,整個工藝沒有污泥回流系統(tǒng),廢水是通過uasb溢流到好氧池的,而好氧池采用的是生物膜法,現在要進行污泥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uasb污泥培養(yǎng)可用其它污水廠濃縮后的厭氣污泥移植培養(yǎng),投加的污泥量要多,投加到厭氧反應裝置高度的約 1/3,污泥層至少 1m以上。如果沒有厭氧污泥,也可用放置后一段時間后的好氧污泥來移植培養(yǎng),因為培養(yǎng)初期不必追求嚴格的厭氧,即使移植的污泥中有氧會很快耗去,而形成厭氧條件,只是培養(yǎng)時間會長一些。培養(yǎng)過程中ph一定要經常測定,控制在7左右,還要控制好營養(yǎng)。具體的培養(yǎng)要求可參考相關資料。
172.問:我們處理的是半導體廢水(含氟化物,氨氮,磷酸鹽)。由于原設計考慮不周現在改得只有一個好氧池了,沒有厭氧池。好氧池進水氨氮30mg/l 左右(流量平均30t/h),加碳酸鈉調整 ph 值和堿度,ph 值一般在7.5左右,24小時曝氣;在后續(xù)沉淀池底放了一個 5t/h的污泥泵,也是24小時回流,由于不好控制,所以回流的有時是污泥有時是污水,出水氨氮幾乎為 0,連續(xù)這樣穩(wěn)定運行了2個月了。還能不能這樣穩(wěn)定運行下去?
答:不合理有二方面:一是無除磷功能,厭氧不應該取消;二是回流污泥量應該相對穩(wěn)定,在池底用泵這樣排不行。從好氧池的反應時間和進水氨氮濃度來看,氨氮去除應該沒問題。
173.問:本單位采用的是奧貝爾氧化溝工藝,近期在運行上出現問題。設計進水 5 萬噸/天、cod350mg/l、bod150 mg/l、ss220 mg/l、實際進水量每天 5000m3/d,cod300 mg/l,bod120mg/l,ss180 mg/l;運行方式是內外溝四臺推進器全開,內外溝溶解氧控制在3mg/l(近期化驗室檢測溶解氧與在線儀表數據不一樣,儀表比化驗數據高3mg/l,運行兩個月化驗才開始。)間歇曝氣,曝氣 5小時、靜沉 1 小時(推進器全部關閉),進水 1.5小時,進水一分鐘開推進器,開始曝氣,由氧化溝內污泥濃度在 100mg/l左右,一臺回流泵長期回流污泥,流量 700m3/h,回流污泥濃度在 100左右,氧化溝內的污泥濃度一直不變保持在 200mg/l左右,出水 cod140 mg/l*好是在 100 mg/l左右,bod50 mg/l,ss50mg/l,二沉池出水混濁。
(1)二沉池污泥不沉降,整個池面很混濁,
(2)氧化溝污泥沒有絮凝體,全部是很細小的顆粒。
(3)鏡檢只發(fā)現一種微生物,樣子像豆角籽,中間有氣泡,頭部多些。
(4)氧化溝一直存在白色粘性泡沫,
(5)我們處理全部是生活污水,運行3個月污泥濃度上不來,出水一直不好。請幫忙分析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
答:說明污泥已嚴重老化而解體了,是污泥負荷太低,曝氣時間過長引起的,培養(yǎng)過程中污泥在增長的同時又在自身氧化,污泥濃度當然不會提高。污泥要重新培養(yǎng),但問題是如果進水量和污水濃度還不增加,培養(yǎng)好的污泥又如何養(yǎng)?。磕銈兡壳暗倪\行方式是不行的,溶解氧高不是主要原因,關鍵是曝氣時間的控制。目前情況下內溝不用曝氣,可作為混合液流至沉淀池的過流區(qū),但推進器不能停。
174.問:對于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其是否已經克服了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二沉池的缺點呢?我也發(fā)現這里的幅流式二沉池都會出現液面翻很小的污泥絮體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認為周邊進水式沉淀池只是減小了進水水能對沉淀的影響和中心混合液短流問題,并沒有**改變幅流式沉淀池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講,周邊式沉淀效率應該很高,但對進水布水要求很高。后一問題原因很多,一言難盡的。
175.問:經常在一些論壇上看到類似這樣的說法:“曝氣過大,do過高,**發(fā)生自身氧化了,負荷太低,微生物發(fā)生自氧化了,導致解絮”云云。而在asm1#,asm2#,asm3#模型以及廢水生物處理*mccarty都是將微生物的衰減系數作為常數,用b表示,亦即衰減(自身氧化)是按一定的比例b隨時都在發(fā)生,進行的。而微生物的生長系數則與基質濃度密切相關,是一變數,當有機負荷較低,而供氧又充分的情況下,微生物將很快消耗掉水中的bod,使生長停止,只有衰減,結果導致凈增為 0,甚至為負,使生物量不增反降。因此說自身氧化隨時都在發(fā)生,而不是在低負荷,高do下才發(fā)生,不知這樣說是否妥當?
答:理論上沒錯,但實際運行中對污泥老化并不是局限于這樣的理解,雖然污泥老化主要是微生物長時間缺少營養(yǎng)引起的,即營養(yǎng)與微生物量的失衡,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長,但處理裝置在實際運行中的情況較復雜,污泥的活性還與運行控制條件、營養(yǎng)比等因素有關。有的裝置會發(fā)生以下情況:當進水cod等濃度正常,而碳氮比或碳磷比較低時,污泥的活性也會很差,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受到限制,產生的能量減少;當進水濃度和營養(yǎng)比等都正常,但由于剩余污泥沒按要求排放,加之曝氣時間過長等也會使污泥松散,活性差,這樣的污泥習慣上也稱老化。
176.問: 有一25000t的生活污水處理廠,采用 orbal氧化溝工藝,設計進水 cod:370mg/l,實際進水 cod在150mg/l左右,tp在 2mg/l左右,氨氮在 20mg/l左右,總氮高于氨氮 6mg/l 左右,mlss 在2000~2500mg/l 之間,sv 小于 15%,svi 大約50ml/g,mlvss/mlss=0.5。出水 cod小于40mg/l,tp幾乎沒有什么去除效果,氨氮在 8mg/l 左右,總氮去除率不到50%?,F在問題就是二沉池出水堰有跑泥現象,從去年七月份開始運行到現在從來沒有間斷過。另外,三個溝各有四個轉刷曝氣器,現在由于負荷較低,外、中、內三圈分別開了1、2、2個曝氣器,內圈溶解氧在 2.0mg/l左右,外圈在線監(jiān)測 obp*低達-400。請問:二沉沉跑泥是什么原因,這樣控制曝氣方式恰當嗎?
答:污泥已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活性已很差,出水帶出的是老化了的解絮污泥。主要原因是污泥負荷過低引起的。應對措施:(1)減少曝氣時間,可停運外溝,污水直接進中溝;(2)也可不停運外溝,增加排泥量,大幅降低mlss。這二種措施都是為了增加污泥負荷,前一條是通過減少反應時間來增加污泥負荷,后一條是通過減少污泥濃度來增加負荷,當然為了維持水、氣、泥三相平衡,曝氣量也不能太大。
177.問:周進周出沉淀池的對布水的要求很嚴。其實周進周出的布水口都有塊擋板深入二沉池底部的,但究竟深入多少比較合適,目前我還找不到資料。因為據說是直接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它的計算都沒有的,不知道您對這個問題有何見解?
答:你說得對,周邊的進水口有檔板的,在進水槽下有很多進水孔,經水能消散后向下流,然后從進水檔板下向池內擴散,具體位置我說不清,應該在水面2米左右處吧。我想關鍵作用應該是均勻布水和水能消散。
178.問:污泥中毒與污泥老化在表觀上如何鑒別?
答:一般來說污泥發(fā)生嚴重老化會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而污泥中毒會很快引起細胞解體。污泥老化和中毒時出水ess都會明顯增加,有經驗的人能從表觀上區(qū)分的。污泥老化時出水中的懸浮固體顆粒相對要大些,大多呈碎片狀。污泥中毒時出水的懸浮固體顆粒相對要小。污泥中毒與污泥老化也可從do值的變化上進行區(qū)分,污泥發(fā)生中毒的過程較快,會使do在短時間內上升,而污泥老化有個漸進的過程,do的上升過程也是漸進的。
179.問:在污泥脫水機進泥量沒變化的情況下,脫水后泥餅的含水率明顯上升,這是什么原因?
答:排除脫水機本身的運行狀況外,可能是污泥加藥調質工序有問題,也可能是前面的污泥均質池攪拌機故障停運或污泥濃縮池刮泥機故障停運等原因造成的。
180.問:近段時間本單位的污泥脫水機(帶式壓濾)濾布常會跑偏,是什么原因?答:要確認滾筒表面是否粘結或磨損,輥軸的平行度是否好等等,如果是濾帶壞要及時更換。
181.問:*近廢水中的油比較多,特別是格刪井的地方,有黑色結垢的油,你們通常是怎樣處理的?
答:先用人工清撈,然后用吸油氈或吸油介質吸油。
182.問:接觸氧化法處理低濃度的生活污水(小型社區(qū))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 n、p很難達到排放標準(二級),如何改進使該工藝使之能有去除 n、p的效果? 答:我認為并不是接觸氧化法脫氮除磷效果不好,而可能是控制環(huán)節(jié)有問題造成的,如好氧池的do控制必須比活性污泥法高,缺氧區(qū)要有充分混合功能,還有堿度控制等因素。
183.問:現在濃縮池上飄滿了浮泥,(顏色是灰色的)我們已經延長了泥齡,減少了濃縮池的進泥??蔀槭裁催€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答:這樣的措施沒有針對性,應該增加濃縮池的出泥量,使污泥在濃縮池的停留時間減少,以防厭氣發(fā)酵。
184.問:unitank工藝能否用在大規(guī)模污水廠中,有用過這個新工藝的工程師說不宜在大規(guī)模污水廠中應用,因為自控等很復雜,而且除磷效果較差,是這樣嗎?廣東獵德污水廠是22萬噸/日,上海石洞口污水廠是40萬噸/日(近期),據說運行總體情況不錯,而且石洞口污水廠要角逐詹天佑大獎,這個工藝用在大型污水廠究竟怎么樣?請解答。
答:我認為unitank工藝也適合大規(guī)模污水廠用,但對除磷要求高的污水不適合。
185.問:我們的好氧池為生物接觸氧化池,設計上氨氮從 30 mg/l降至 10mg/l以下,現在出水氨氮幾乎沒有。運行中加碳酸鈉調節(jié)堿度,從后面沉淀池回流污泥,由于回流不好控制,所以回流的污泥有時是泥有時是水。以前發(fā)現沒污泥回流時整個好氧池的ph 值就隨水流方向急劇下降,但有污泥回流時就不會了,能保證出水ph值在6.5-7 之間。但近幾天發(fā)現整個好氧池ph值偏低,前
端僅 6.9,出水 5.8左右(進水所有指標和碳酸鈉量均未改變,氨氮濃度依然測不出),即使相對以前改善污泥回流狀態(tài)也是這樣。請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采用的是豎流沉淀池,下面有四個小泥斗,在現有狀況下應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好氧池回流污泥狀態(tài)?
答:接觸氧化法沉淀池的污泥(脫落的生物膜)一般是不回流的,所以要先確認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否正常?如果生物太厚就要加大氣量沖刷,否則會嚴重影響處理效果。ph 的下降這么多有些反常,理論上解釋不通,因為進水氨氮不算高,硝化過程中產生的氫離子也不至于下降一個多 ph單位,*可能的是沉淀池積泥過多,在缺氧情況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發(fā)生局部酸化作用所至(好氧池前端do通常很低的),當然只是推測。所以建議確認填料上生物膜的生長情況,沉淀污泥暫不要回流,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186.問:(前一貼回復后的問題)我們的系統(tǒng)以前是不回流的,因為設計時氨氮根本不需要考慮。以前也沒注意好氧池情況,后來監(jiān)測時才發(fā)現整個好氧池ph 值程下降趨勢(按水流方向6.3——5.5——5.3——5.1),同時因氨氮進水濃度增高處理不了,請人來看時有兩個建議:一是提高堿度,二是污泥回流。當時只采用了**個建議,加碳酸鈉之后氨氮確實有效去除了,但ph值依然下降幅度比較大,而且很不好控制,后來再回流污泥,發(fā)現對 ph值的穩(wěn)定有較好的效果,現在就一直回流了。對好氧池系統(tǒng)總感覺很不放心,一來通過好氧過程僅僅是將氮從氨氮形態(tài)轉化成了硝態(tài)氮,并沒有將其從水中除去,對環(huán)境的危害也沒有降低;二來我懷疑這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請幫助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
答:紙上談兵不一定說得準,只能供參考。如果回流后生化池的 ph能穩(wěn)定,也只有一個解釋,就是污泥在沉淀池或好氧池前端發(fā)生反硝化,并產生oh-。這些只是推測,但不管如何,說明系統(tǒng)去除氨氮的效果是不錯的。如果要提高反硝化效果,不知反應時間是否夠?可試試,在好氧池的中間某時段,設置缺氧區(qū)(停留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少量曝氣,do在 0.5 以下),這樣可去除一部分硝氮,并穩(wěn)定 ph。還要注意:好氧池后半段do 高些,至少在3mg/l 以上。補充說明:我前一貼分析中說好氧池的 ph下降可能的是沉淀池積泥過多,在厭氧情況下污泥中酸化菌大量繁殖,回流至好氧池后發(fā)生酸化作用所至;在后一貼中又說污泥在沉淀池或好氧池前端發(fā)生反硝化,使好氧池的ph有了相對穩(wěn)定。這二貼似乎矛盾,但這是對二種可能性分析,前者是假如污泥已厭氣發(fā)酵成酸化反應了,后者是可能缺氧而發(fā)生反硝化,現在看來后者的可能性大些。
187.問:請教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應控制在多少范圍內,需要安裝曝氣及攪拌裝置嗎?
答:水解酸化池是用泥法還是膜法,如果是泥法有攪拌器就可,如果是固著型的接觸氧化法,除了安裝攪拌器外,再好設置穿孔管或曝氣軟管之類的曝氣裝置,主要起輔助攪拌作用。不用擔心曝氣會影響酸化效果,因為酸化池負荷高,充些氧對其影響是微不足道的。
188.問:我們廠在北京地區(qū),規(guī)模三萬噸,采用水解+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運行兩年以來,在開兩臺泵流量時,二沉池(負荷0.9左右)總有浮泥現象,有時候還出現針狀絮體,影響出水 ss。但在開一太泵的時候,效果很好,請予診斷!
答:主要原因是二沉池表面負荷太高,因為生物膜的沉降性能比活性污泥法差,設計時其表面負荷要相對小一些。
189.問:我們處理的是造紙廢水和化工混合廢水,采用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近一年來進水氨氮不斷增高,大約在250mg/l左右,氨氮的去除率在30-40%左右。請問氨氮增高對系統(tǒng)運行有何影響?應怎樣處理?
答:要確認污泥負荷和堿度等硝化條件是否滿足?如果這些基本條件都滿足,可增加好氧區(qū)的充氧量,將內回流閘門開大些,目的是使缺氧區(qū)前部的do上升,使部分缺氧區(qū)也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
190.問:怎么樣確定水解酸化停留時間? 用什么標準來確定污水達到水解酸化的程度和效果?
答:酸化時間要通運行試驗定的,一般來說酸化池出水 ph 下降,bod/cod比增加就說明酸化有效果。
191.問:我們廠采用cass工藝,進水濃度由去年的 cod 在平均 250 mg/l到現在的平均 350mg/l左右,同時進水懸浮物也比去年多了很多。處理周期是 4小時,間歇曝氣,采取邊進水邊曝氣2小時的方式,進水濃度沒這么高的時候基本采取進水 1小時,曝氣也 1 小時的運行模式。在曝氣階段結束時 do 基本保持在 2mg/l以上,但是活性污泥的顏色還是黑色的,水量也沒有大的變化。 采取前一方式運行已經有半個多月了,處理后出水還是維持在150 mg/l 左右,懸
浮物在50~60 mg/l,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的絮凝性差,結構松散,難見到原生微生物,mlss 在1700mg/l,進水bod 在120 mg/l左右。
答:我初步判斷是曝氣時間還不夠,理由是:進水濃度增加后,你們采用了非限止曝氣方式,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小時的曝氣時間,其實不然,因為進水期大部分時間,因水位低,氧的利用率很低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負荷增高,上一周期曝氣階段結束時生化過程尚未完成,在靜止沉淀階段加劇了污泥厭氣,至下一周期的進水階段雖然在曝氣,但這段時間實際上只是污泥活性的恢復或部分恢復過程,實際的生化反應時間并沒增加多少。工藝調整的基本思路是對的,建議:(1)輪換將各池的污泥悶曝至泥色初步轉棕黃色后再進水曝氣;還要確認氮或磷是否夠?因為進水cod濃度增加后,營養(yǎng)比可能會失調。我只是推測,僅供參考。
192.問:我廠采用a2/o 工藝(沒有內回流,回流污泥直接回流到缺氧池),即先是缺氧池、厭氧池再好氧(氧化溝),但是總磷的去除率不高,只有30%左右,很不穩(wěn)定。在工藝沒有調整的情況下,會偶爾出現不達標的情況(*近進水總磷在2.0mg/l左右,生活污水),也想不出好的辦法,請問這樣的情況下該怎樣做呢?
答:應該是脫氮除磷工藝吧?如是的話,回流污泥直接回流到缺氧池沒錯,但好氧池混合液也要回流至缺氧區(qū),使之具有脫氮和除碳功能。目前應該及時排放剩余污泥,這是磷的*終出路,好氧池do至少要維持在2mg/l以上,以兔污泥絮體內部因缺氧而釋磷,二沉池污泥層不能太高,因為污泥在泥層中的停留時間過長也會釋磷,造成出水磷不能達標。還要控制好缺氧池的運行條件,盡可能去除掉硝酸氮,避免硝酸氮進入厭氧池影晌釋磷效果。
193.問:制藥廢水,硫酸鹽3000-4000 mg/l,cl-3000-4000 mg/l,cod3000-4000mg/l,想在水解酸化池內掛填料,但小試發(fā)現掛膜相當困難;不知是填料選擇不當,還是 cl-較高的原因?環(huán)保公司說 cl-超過 3000mg/l填料就無法掛膜。
答:這樣的cl-濃度會影響生物膜培養(yǎng)速度,但仍可掛上膜的,*好引入活性污泥或厭氧污泥,這樣可增加掛膜速度。從填料來看,軟性填料*易掛膜,彈性填料次之,半軟性填料較差,但彈性填料易結球,要慎用。
194.問:制革廢水生化處理工藝采用單溝的 carrousel 型氧化溝,進水氨氮在 300mg/l左右,出水氨氮在130mg/l以上,出水 cod約在100mg/l,請問應該在二沉出水用化學方法還是對生化系統(tǒng)進行改造?對生化系統(tǒng)要怎樣改進才能使出水氨氮達到排放標準。
答:首先要確認堿度等基本硝化條件是否滿足,一般的化學法去除氨氮效果不好,只有擴建生化裝置,可將單溝改擴建為多溝(很方便改造的),也可在氧化溝前增建生物接觸氧化池。
195.問:有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裝置,污泥壓濾前要加 pam,但固體 pam 的溶藥裝置太貴,pam用量也不多,是否有簡易的溶解和投加方法?
答:可先在小容器中將粉劑預濕(加少量水讓其濕潤,讓分子充分伸展開),然后加水溶解,也可購買液體的pam,稀釋后投加。
196.問:我單位從別的污水處理廠購買厭氧污泥 28立方,分兩天投加到氧化溝,液下推進器全部開啟,轉碟外溝開啟4臺,內溝開啟 2臺進行悶曝**一夜,外溝連續(xù)曝氣,同時 2 臺回流污泥泵開始回流,期間沒有進污水,悶曝開始靜沉 1小時,氧化溝出水cod為 100 mg/l左右。
現在的問題是曝氣池的污泥還沒有變黃色,溶解氧下降很慢,而且一開轉碟溶解氧很快就很上升。不知道問題出在那里?
答:按理說這樣的情況下泥色應該轉變了,不知接種用的是脫水后污泥還是濃縮池的污泥?可能是接種污泥厭氣的時間太長了,不管如何,現在應該繼續(xù)曝氣,但要進些污水。由于具體情況不大清楚,僅供參考。
197.問:我們采用的接觸氧化工藝,生物鏡檢幾乎沒發(fā)現有動的生物,填料上掛的膜幾乎沒有了,僅剩下薄薄的一層附在膜上。處理的是含*廢水,以前是間歇進水,把進水的cod控制在 2000 mg/l以下,出水可以達到 200 mg/l左右。前幾天連續(xù)進水,水量偏大,導致*近幾天生化池的cod 總是在 1500 mg/l 左右,出水口 cod 達 600多 mg/l,do較高,是否是生物中毒,怎么恢復生物活性?
答:可暫停止進水或間斷地少量進水,用其它廠的活性污泥移入生物接觸氧化池,這樣可加快生物膜生長,此期間曝氣量不能太大,以防膜脫落。
198.問:生物法要求的n, p 需求量和 bod 的關系。課本上說的是100:5:1,實際運行中如何控制?
答:營養(yǎng)比控制值書上說的沒錯,這是大致的比值,但在運行中廢水的濃度和水量是在
波動的,還要考慮其它因素,如有的廢水可能氨氮較低,而含氮有機物較高,這樣的情
況如按營養(yǎng)比要求來計算就不對了。在實際運行中是通過試湊法確定的,有的方面還要憑經驗。
199.問:一座5000t/d 的污水處理站,工藝為生物接觸氧化法,進水水質不穩(wěn)定,cod在300-1500mg/l,出水一直達不到排放標準,請問如何解決(設計進水為 cod為≤500mg/l)?
答:先要解決調節(jié)池問題,如容積不夠要擴建,根據你們的情況,調節(jié)池容積至少要2000立方米。還要確認生物膜是否太厚或結球,供氧和營養(yǎng)比能否滿足等因素,如果確實是反應時間不夠,就需擴建生化池,也可利用調節(jié),在池內安裝一些填料或曝氣軟管,使之有一定的生化功能。
200.問:煉油廢水的污泥處理是把油泥和生物污泥分開處理好呢?還是先把油泥和生物污泥混合后進入離心分離機一起處理好?答:單獨分開處理效果不好,有條件再好與生化污泥混合后脫水。
201. 問:有一綜合化學合成廢水,采用 sbr工藝,正在調試中,因受一次有毒物質沖擊,只能停止進水,連續(xù)悶曝 5天,廢水cod緩慢下降(從 1600 mg/ l降到 900mg/l),但污泥濃度卻從 1300上升到了 6500mg/l, sv僅為14%,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sv下降可以解釋,因為污泥過度曝氣而在一定程度上礦化了,這種情況下污泥雖然中毒,但沒有*失去活動能力。污泥濃度不減反升無法解釋,但要確認每次污泥濃度測定時的取樣時間是否基本一致,因為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曝氣池不同,sbr池曝氣階段的污泥濃度是隨時間變化的,所以取樣時間需要固定,否則就無可比性。
202.問:本廠的廢水經物化、生化處理后達國家標準直接排入河中的。我要問的是:如果將放流水先流入一個池塘中(池塘的容積約為每日的放流水量),然后再排入河中,這樣對放流水的水質會有何影響?如果考慮在池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那么在南方地區(qū)應該種植哪種水生植物可以降低放流水的cod及 tp。
答:可以起進一步凈化水質作用。在池塘容積不變情況下,池塘盡可能淺而長,這樣有利于自然充氧和改善短流現象,效果會更好,池塘內可種植水葫蘆,有一定的凈化效果,只是多余或死的水葫蘆清理出來有些麻煩。
203.問:鋁合金的廢水里的氟如何去除?
答:去除方法很多,還要看去除程度,一般可用石灰和其它混凝劑混凝分離來去除,如濃度較高,就需要采用二級混凝或混凝+吸附法才能處理達標。
204.問:印染廢水的色度能否用保險粉去除?如果在二沉池加保險粉有何弊端?
答:在二沉池加保險粉來除色不妥,因為二沉池污泥要回流至曝氣池,保險粉及反應物會在污泥中積累,會影響生化處理效果,如果采用接觸氧化法問題不大,因為污泥一般情況下不回流至生化池。
205.問:我們的生化裝置采用接觸氧化工藝,沉淀池的回流污泥量應該如何控制?是否應該連續(xù)回流?
答:接觸氧化一般是不回流污泥的,但有不少裝置是回流的,我認為是不可取的,表面上看這樣可強化處理能力,其實不一定,因為懸浮污泥中微生物會與生物膜中微生物爭奪營養(yǎng),影響生物膜的活性,特別是在二級生化池這樣很不好,如果一曝池受到濃度有機物和毒物沖擊時,可作為應急措施回流污泥,同時增加排泥量,使一部份被污泥吸附的物質隨污泥排出系統(tǒng)。我曾看到一接觸氧化裝置,容積負荷已很低了,污泥還要回流,造成沉淀池出水有大量解絮污泥,后來停止回流情況明顯好轉。也有活性污泥--生物膜組合工藝,在工藝設計上已考慮供氧能力和有機負荷等平衡問題,即便如此,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行。
206.問:印染廢水脫色在調節(jié)池加脫色劑會不會對菌產生影響?應該在生化前加還是生化后加合適?
答:脫色劑加在調節(jié)池內不妥,至于在生化前加還是生化后加合適的問題,我認為在生化前加效果較好,但脫色的反應物要能分離并排出,如混凝污泥等,否則脫色劑就加在生化后,即沉淀池后面。
207.問:我們用的是周邊傳動刮吸泥機,有 10 個吸泥點,沉淀池 dn=30m,曝氣池30 分鐘污泥沉降比5~9%。我們只能做nh3-n,codcr,總銅的測定,其他都沒有設備和條件。前兩天氣溫降低,沉淀池上浮的大塊污泥少了許多,溫度稍有升高,泥塊又大量出現。溫度低的時候飄出的污泥很小,不過在有些地方有一大片的污泥往外涌,且有些地方出水較為清,分布無規(guī)律。不知道出水色度與飄泥有沒有關系,現在的出水色度一直保持在8左右。
答:從二方面來分析: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污泥有老化的跡象,主要是負荷太低、反應時間過長的原因,要控制好曝氣時間;**方面是沉淀池大塊泥上浮現象,可能是沉淀池本身的問題,所謂括吸泥機其實就是吸泥機,池底有吸不到泥的死角,我估計吸泥管下部是一個扁長型的吸泥口吧?廠方設計時可能認為這個扁長型的吸泥口兼有括泥和吸泥的功能,其實不然,這樣的刮吸泥機吸泥效果很差的。還要確認:靠池*外的吸泥管底部扁長型的吸泥口是否靠近池壁,如果不是就說明吸泥機設計上是有問題的,會造成池底部分區(qū)域的泥吸不上來。此外,沉淀池管理上也要注意調整好各吸泥管的出泥量,靠池邊的吸泥管出泥量應該調大些,中心的吸管出泥量要小。出水色度一直保持在8左右應該很好了,國家排放標準是小于50。
208.問:本單位曝氣池 sv30為7%,mlss2800mg/l,連續(xù)幾天測定都如此,我也知道污泥過度礦化了,含有過多的無機質。但有專家說這不可能,說一定是 sv或者mlss測定有誤,不知道這么低的污泥指數究竟可不可能?
答:污泥指數只有25 是有些反常,但也不能說不可能,mlss用重量法測定不會誤差很大,礦化嚴重的這樣的情況也有,有的裝置受到高濃度含鹽廢水的沖擊,鹽類在污泥中積累也會使污泥指數大幅下降,但不論是何原因,這樣的污泥應該進行生物修復或重新培養(yǎng)了。
209.問:高氨氮廢水處理,現在調試結果出水 cod和氨氮偏高。有人建議延長 srt,會有效果嗎?現在的 srt是20天,采用的 sbr 工藝,我覺得雖然延長 srt可以提高生物中的硝化菌比例,但是延長srt的同時也會降低**整體的活性,降低cod的去除效率,不知我的想法對不對?
答:cod和氨氮都偏高的情況下延長 srt沒錯,一般不會影響cod的去除效率,因為碳化速率快于氨氮的硝化速率,硝化過程在碳化過程的后期,污泥負荷低時才發(fā)生,所以應該延長srt,也可采用非限止曝氣或提高污泥濃度使污泥負荷下降,目的都一樣,當然還要確認do、堿度等是否滿足等因素。
210.問:我們是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 cod280mg/l,bod70多 mg/ l,出水為 129 mg/l,bod50.6mg/ l。曝氣池 mlss1980mg/ l,沉降比70%~80%?,F出現這樣的問題:量筒內沉淀的全是黃色渾濁的東西,上面的液體非常澄清。取二沉池表面的水觀察,感官也非常好。另外還有我們這個地區(qū)土壤的含鹽兩較高。請給分析一下,如何處理?答:盡管是生活污水,但b/c太低,污水的可生化性很差,這樣的情況下出水cod高,bod5低也很正常,也就是說這類污水只用生化法處理出水 cod很難達標的,污水含鹽量高,也會抑制生化反應。從數據看污泥沉降性能也不好,有些反常,主要原因還是可生化性差,應該在沉淀池后增設化學混凝工序來進一步去除cod。
211.問:對于污水廠離心機所投加的絮凝劑,用什么辦法檢驗該絮凝劑的效果比較好呢?聽說做比阻實驗可以,但也有人認為不好,究竟用什么來檢驗呢?
答:污泥加藥調質的效果應用污泥比阻試驗來大致確定的。
212.問:有些污水廠污泥培養(yǎng)后的馴化階段把活性污泥濃度控制在 1500mg/l左右,我的想法,若要馴化菌種適合這些工業(yè)廢水,應盡量在前期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待污泥適應了進水水質后再根據實際情況調節(jié)污泥濃度至較適合的水平,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對嗎?
答:污泥馴化過程中污泥濃度不宜高,因為污泥馴化過程的進水量是逐漸增加的,污泥濃度過高會造成營養(yǎng)不足,此外由于馴化過程中微生物對有毒物的降解能力很差,大量毒物會在污泥中積累。
213.問:沉淀池上有厚厚一層污泥,出水帶有大量的泥,用稍加攪動后,污泥即可沉下去,出水也變得較為清澈.用量筒在好氧池取樣,污泥沉降1小時后,即開始上浮,輕輕攪動后,又沉下去,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答:二種可能:(1)沉淀池污泥層發(fā)生反硝化引起的,反硝化過程的氮氣將部分污泥攜帶出水面并積累;(2)曝氣量大,污泥中氣泡進入沉淀池前來不及充分釋放。如果是前一種情況,應在生化池設缺氧區(qū)去除硝酸氮,或增加曝氣量,增加回流污泥量,使污泥在沉淀池的停留時間減少,防止沉淀池污泥缺氧。后一種情況時應該**生化池池面、沉淀池配水井和中心導流筒水面的泥渣和泡沫**,以便混合液內的氣泡釋放。
214.問:在三價鉻鍍鋅廢水的處理中,我們是先加堿,再加 pac 和 pam 處理。請問在加堿的時候 ph值應該控制在什么樣的范圍內?
答:根據我的經驗加pac時ph 控制在7~7.3較好,pam 對ph的適應范圍較大的, 具體我也說不準。加pac后ph會下降,加 pam 就不一定下降,可通過試驗確定。
215.問:酒精生產廠**有600 來噸廢水,如果只來了 100 噸的***種,請問有沒有可能一個月的時間能夠把厭氧部分調試好?cod 約55000mg/l。還有為什么厭氧罐的 ph 一直處在 6.7~6.9,達不到我們一般的 7.2~7.3?
答:一個月的時間是無法把厭氧部分調試好的,目前厭氧罐的 ph這樣也是正常的,因為有機酸較高,還沒有*到堿性發(fā)酵階段。
216.問:1、我們的水解酸化池一直失控,沒調整過,池表面氣泡均勻,cod去除率20%左右,是否要作調整?在進入 uasb池之前也有個小型的 ph 中和池調節(jié) uasb池進水 ph到 8.5左右。
2、uasb池目前主要是絮狀污泥,如要加顆粒污泥怎么操作?現在uasb池的上升流速是很低的(2.5t/h,10m高,4.8m直徑),如多進水,有可能是發(fā)生嚴重酸化更,有什么好的辦法調整?
3、還有個新問題,公司的工藝冷卻水中每天有大量無機鹽流入污水站,這會對生化池造成重大影響嗎?是不是除了減少無機鹽流入沒有其他辦法了?生化池的問題,我現在已經著手大規(guī)模清理了,抽干后底層污泥很厚,生化池沒有排泥管,現在有重新設置的的必要嗎?
答:1、水解酸化池cod去除率 20%左右還是不錯的,但還要看出水 b/c比是否增加。u池進水的ph沒必要調到8.5,中性或中性偏堿一些就可。
2、u池也可培養(yǎng)顆粒污泥,培養(yǎng)時要特別注意二點:一是升溫要慢;二是培養(yǎng)初期容積負荷要低,逐漸增加。還有就是培養(yǎng)時投入的污泥量要多,至少要達反應池容積的1/4,再好是直接購買顆粒污泥,可大大縮短系統(tǒng)啟動時間。
3、鹽類對厭氧反應的影響比好氧反應小一些,只要在微生物能承受的范圍就可,我認為鹽類在5克/升以下沒大的影響。生化池的排泥管當然要設的。
17.問:我們有個工藝是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組合的,這些的工藝在運行中生物膜會分解污泥嗎?是否能它們會各自承擔一些負荷?
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結合的工藝可以強化處理效果,但負荷低時會有負面影響,有一種污泥減量法就是利用生物接觸氧化法來生物氧化剩余活性污泥而達到污泥減量的目的,在污水處理中如負荷低,是有可能加速污泥過度氧化的。
218.問:我們處理的是酚醛樹脂廢水:水量 250l/h,原水 cod17 萬 mg/l多,甲醛3700mg/l,*含量不是太高,該如何處理?
答:不同的樹脂廢水處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我對樹脂廢水了解很少,但知道樹脂廢水的預處理很重要,一般的預處理有混凝沉淀、過濾和內電解等,然后用厭氧加好氧處理。在預處理上,如果廢水中老化的樹脂多,就不能用內電解法,僅供參考。
219.問:有兩個工程上的問題:1、有一個生活污水的小型處理站,現在正在調試過程中,采用的是水解+兩級接觸氧化+沉淀+過濾的處理工藝,要達到中水回用標準?,F在接觸氧化池上方產生大量泡沫,如果用消泡劑會不會對微生物的培養(yǎng)造成不利影響?有什么方法解決?調節(jié)曝氣量是否有用?
2、你對臭氧曝氣處理醫(yī)院污水這個工藝是否了解?能否介紹一下相關的設計參數,比如臭氧和污水的氣水比、停留時間等。
答:1、消泡劑盡可能不要用,可用水噴淋消泡或引入一些活性污泥試試;2、近年來臭氧發(fā)生器的制氧成本已大大下降,具體的設計和控制參數要根據廢水的性質和濃度等定的,可參考同類廢水的應用情況。
220.問:什么方法去除廢水中低聚物效果好些,水解酸化能否效提高b/c,如為厭氧處理是不是效果更好些?還有關于接種污泥的問題,如果購買一微生物的干粉來培養(yǎng)污泥是否浪費?
答:對含大量低聚物之類的可生化性很差的廢水,要提高可生化性光靠酸化不一定行,先要用混凝法去除一部分低聚物,還可考慮內電解等其它預處理方法。厭氧法處理可生化性差的廢水比好氧法好些,但厭氧需較長的反應時間,如果濃度不高就沒必要用。污泥接種方法很多,用濃縮和脫水污泥都可以,微生物的干粉當然也好,關鍵是要控制好接種和培養(yǎng)條件,如:營養(yǎng)比、曝氣時間等。不能直接用有毒的廢水培養(yǎng),否則接種的污泥再多也沒用。
221.問:我廠是處理生活污水的,采用的是 a2/o氧化溝處理方式,*近廠里曝氣沉沙池上的曝氣設備壞了,不能用,對后面的處理效果會有多大的影響?
答:曝氣沉砂池曝氣的目的是將粘附在砂上的有機物剝離而進入后面的生化池,曝沉池如不曝氣,對后續(xù)的生化池沒有大的影響,相反有機負荷會有所減少,但曝沉池排出的砂中會含大量有機物,易發(fā)臭。還有在曝氣沉砂池進水量大時,不曝氣會影響沉砂效果,因為池內水由旋流變?yōu)槠搅髁恕?br>222.問:我廠進水cod約 800mg/l,bod約 400 mg/l,是 ab工藝,b段是 t型氧化溝。請問a段是厭氧運行比較好,還是好氧運行好?
答:ab工藝的a段是以生物吸附為主,污染物主要是被吸附后通過剩余污泥排出,當然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由于a池有機負荷較高,池內基本上沒有溶解氧,但仍屬好氧反應,只是氧供不應求,所以不存在你這樣的說法。
223.問:污水廠是采用a/a/o 工藝,有一些工藝上的問題請教:
1、toc在線監(jiān)測儀安裝在集水池,但是無法適應水質。污水中大量固體物質都被吸入儀器中,監(jiān)測儀無法常運行。請問放在什么地方合適呢?放在調節(jié)池可以嗎?
2、缺氧池的do值達d 在5-6mg/l,是什么原因呢?
3、二沉池中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是否與前面氣浮池的不正常運行有關系或與前面的混凝池添加混凝劑的多少有關系?
答:(1)toc在線監(jiān)測儀一定要安裝在進水處,如果污水中垃圾多可在安裝處周圍設置護圍網,還要經常清洗探頭;(2)采用前置反硝化,如排除測定誤差的原因外,缺氧池do高是因為好氧區(qū)曝氣量過大,使溶解氧很高的回流液把氧帶入缺氧池,此外回流量太大使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大大減少也是原因之一;(3)二沉池中污泥沉池效果不好,與前面氣浮池的不正常運行或混凝劑沒直接關系,可能是好氧池曝氣量過大,使混合液在沉淀前氣泡來不及釋放的原因,還要注意回流污泥量不能太大,否則會使進沉淀池的混合液總量增加,進而使水能對沉淀區(qū)的沖擊程度增加。
224.問:我公司采用活性污泥法(a/o)工藝處理合成氨企業(yè)廢水,主要問題有:1、由于有高 cl 水進入,我不清楚cl-高到什么程度對污泥有抑害作用?2、有硫化物,不知道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對污泥有抑害作用?3、污水進口 cod300mg/l,nh3-n300 mg/l,出口 cod190 mg/l,nh3-n16mg/l,應如何提高處理效果?
答:(1)據我所知氯離子在10g/l以下微生物可以逐漸適應的,但cl濃度波動不能大;(2)硫化物對好氧而言,大于50mg/l會有明顯影響;(3)污水的cod低,氨氮高能處理到這樣說明處理效果好,很正常的,如果反硝化控制好一些還可以降低cod,因為反硝化過程中也能去除一部分碳,當然還要確認b/c比是否低。建議在生化后面再設化學沉淀工序,選用合適的混凝沉淀劑,可進一步降低cod。
225.問:關于pac、pam加藥量的計算。書上說要根據實驗確定加藥量,但由于缺乏儀器設備不可能實驗,想問一下有什么辦法知道混凝劑的加藥量的嗎?
答:當然要根據實驗來確定加藥量,這方面試驗很簡單的,在量筒或燒杯中試驗一下就可大致了解。
226.問:本人目前也正在調試 uasb,至今快 40多天了。調試的效果不理想,uasb出現了嚴重的酸化現象,導致失敗。5月進行二次調試。處理的廢水為油脂化工廢水,cod 達到30000mg/l,ph 值為 1.6~4.5。調試過程中控制不好 ph 值,vaf量也不太好控制,理論上與實際差距太大了。請指點一下,以便二次啟動能夠成功。答:下面幾方面在uasb調試中要特別注意:(1)培養(yǎng)前厭氧污泥的投加量不夠,一般要求一次性投足污泥,污泥量至少占池有效體積的1/4;(2)培養(yǎng)初期容積負荷或水力負荷應維持在較低水平,并逐漸緩慢提高,一般應采用間歇進水的運行方式;(3)如果加溫的話,池內溫度要緩慢、逐步地升溫;(4)油脂化工廢水要預處理去除油脂。
227.問:*近本單位的cass系統(tǒng)進水受到一定的負荷沖擊后(進水cod上升),出水水質變壞,污泥沉降很快,沉降后上部水體渾濁,有小絮狀泥不沉,曝氣時泡沫越來越多,泡沫很粘不易破碎,降低負荷也不見效果,鏡檢有很多纖毛蟲、鐘蟲,少量輪蟲(一直這樣),*近也一直在排泥,污泥濃度維持在2500左右,請問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污泥對新水質不適應,發(fā)生了老化?
答:如果是有機負荷沖擊造成的話,你們采取的應對措施不妥,違背了活性污泥法三相平衡的基本控制原則,因為進水濃度增加,為了維持污泥負荷的穩(wěn)定,就要增加污泥濃度,同時增加供氧量,而你們在降低污泥濃度。這種情況下不存在污泥老化的問題,我估計是污泥負荷過高,生化反應不*造成的,還要確認溶解氧是否滿足。
228.問:我們公司的水解酸化池裝有填料,填料上有生物膜,底下有曝氣管道,每兩小時曝氣10~20分鐘,這樣行嗎?
答:膜法厭氧或兼氧池的填料上長膜后,一般的攪拌器攪拌效果很差,通過曝氣可以使廢水和生物充分接觸,但兩小時曝氣10~20分鐘不妥,應該連續(xù)曝氣。很多人擔心酸化池曝氣會影響水解酸化效果,其實不然,因為酸化池的有機負荷高,有一些氧充進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般不會有溶解氧,即使有影響,其正面作用肯定遠大于負面作用。當然水解酸化池底下的曝氣器*好采用大孔的,這樣充氧效率低而曝氣量大。
229.問:我們單位的廢水主要是甲醛和少量的甲醇。進水 cod在 2000mg/l左右。出水 cod 在200-400mg/l。*近曝氣池上產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沫(以前也有過,但都是黃色的)。沉淀池水很渾濁,sv24在 45左右(由于我們sv30很高,常在 97-98%間,是 24 小時后的沉降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另外,處理水的硝酸根含量偏高對處理水有何影響?請指導一下。
答:要確認是否有表面活性類物質進入。測 sv24 是沒意義的,化學性泡沫可用水噴淋來消除或減少,sv30這樣高很異常,要確認絲狀態(tài)菌是否多?硝酸根含量高易使沉淀池發(fā)生反硝化。
230.問:請教一個cod測定試驗方面的問題,*近兩次做 cod實驗時,從外觀上看很透亮,ss 也很少,*后側的結果卻是140~150mg/l,甚至更高,我以為是藥劑配制的問題,可測的標樣值卻差不了幾個,空白水樣的滴定體積也基本一樣,觀感比較好的水樣cod值卻較高這種現象正常嗎?
答:如果分析本身沒問題的話,可能是無機性cod高的原因,如亞硫酸鹽之類的物質,還要注意測定時空白樣品的條件要與水樣*一致,如水樣加硫酸銀和硫酸汞,空白樣品也要同量加。
231.問:在活性污泥反應動力學中,由勞倫斯--麥迪尼所推導的動力學公式表明:出水的水質與泥齡有關系,而與其他的因素無關,這與現實有些矛盾,但具體怎么矛盾我實在搞不清楚!希望能給我解答一下!
答:這是純理論上的推導,所謂的與其他的因素無關其實只是排除了其他諸多因素,否則是無法推導的,我們總不至于由此而認為活性污泥工藝中只要控制好了泥齡就可以了。所以不是理論推導與現實是否有矛盾的問題,而是實踐應用上的理解問題。如同很多專業(yè)書上提出的活性污泥裝置回流污泥量控制的四種估算式一樣,在理論上都沒錯,但在實際運行中就不能按這些估算式來控制,因為實際運行中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調節(jié)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質和二沉池運行狀態(tài)等因素。所以我認為這些理論上的推導式或估算式只是讓我們明確工藝控制中一些主要因素間的相互關系,*而已。
232.問: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懸在池*,是不是污泥的活性太差,污泥更新太慢,泥齡太長了?該怎樣改善呢?
答: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懸在池*,要說明是在中心的導流井內還是外面,如在圈內很正常,只要經常**就可,如果在中心圈外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原因就很多,除了污泥老化外還有其他因素,還要確認是浮泥還是泥夾泡沫,如果是污泥,是塊狀還是碎散的,這些對于運行故障診斷是很關鍵的,僅憑這樣說我很難診斷的。
233.問:二沉池出水堰下長滿青苔,nh3-n=0.88mg/l,(tp、tn 沒測),是不是說明出水tp、tn超標?如這樣該怎么處理?
答:二沉池出水堰下長滿青苔不一定說明出水tp、tn超標,即使出水只有很微量的營養(yǎng)物質,由于出水不斷地在流過,青苔也可在光照下條件不斷獲取營養(yǎng)而繁殖。出水堰青苔只能清掃。
234.問:我們的裝置(活性污泥法 a/o)的a池出現了一層厚厚的浮泥,向被子一樣蓋著,是否是產生的氣體附在污泥上起來的?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減少?a池有攪拌機,單純提高攪拌機轉數是否可行?
答:這是很具體的運行問題,不身臨其境觀察很難說準的,只能大致分析一下。a池上一層厚的浮泥,估計是a池局部厭氣造成的。a/o工藝的a池是缺氧池而不是厭氧池,如果攪拌效果不好,部分污泥可能在池底部沉積而發(fā)酵并上浮,所以攪拌機的運行一定要控制好,能提高攪拌機轉速就應該提高。
235.問:化學法除磷按1gp+0.9gal的方法對嗎?我現在采用 1gp+1.5gal 投加 pac,除磷效果不好(原水 p2.5mg/l,要求0.5mg/l),出水 p1.3mg/l 就是降不下來,請幫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按1gp+1.5gal投加pac已足夠有余了,考慮到不*反應的因素,這樣的投加量是合理的,要確認 ph的控制范圍,在中性偏酸時的除磷效果較好。如果還不能達到要求,可用石灰來除磷,但投加量要大一些,因為用石灰除磷時ph要較高。
236.問:我們處理的是生活污水和少量屠宰廠的污水,工藝是: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化學除磷—斜板沉淀—出水。ph 值在7.3—8.5 之間。我以前試過用石灰水上清液除磷,沒有效果。是不是直接投加石灰漿?投加量和濃度如何控制?
答:石灰水上清液當然不行,要投加石灰漿,投加量要試驗確定,并適當過量投加。
237.問:我們用的是生物接觸法(組合填料),把好氧池中的觀察填料拎上來看已發(fā)黑,有惡臭。我覺得這負荷太高所以回流沉淀池污泥來增加生物量,不知這樣是否妥當?若不回流則水特別清,但處理效果不好。混凝劑是加在**個沉淀池,回流污泥是從**個沉淀池回流的,應該不存在污泥中毒吧?如果聚鋁不合適,那該用什么呢?另外我們*后有氣浮,用的也是聚鋁,不知道是否合適?
答:你的問題回答如下:
(1)好氧池的水清很正常,水清也不說明cod等的濃度低;
(2)生物接觸法的負荷是容積負荷,與填料上的生物膜量無關,填料上生物膜太厚會影響處理效果的,所以生物的厚度要控制;
(3)沒特殊情況沉淀池污泥不要回流,會增加好氧池的耗氧量(額外耗氧),觀察填料上的生物膜發(fā)黑說明好氧池已嚴重缺氧了;
(4)應該增加好氧池的曝氣量,好氧池出水端的 do 應該控制在 4mg/l以上(與活性污泥法不同的);
(5)藥加在**個沉淀池就沒問題,氣浮用聚鋁可以的。
238.問:本單位用的是船型一體化氧化溝,前面設置水解酸化池,每天處理 5000-7000噸(印染廢水占 80%,生活20%),進水 cod609mg/l,bod329.1 mg/l,ss310.6mg/l。出水效果一直不好,且有色度,感官很不好,出水 cod150-200 mg/l,bod 為 50-90mg/l,ss100mg/l以上。由于水量太小,不能連續(xù)進水。氧化溝排泥通過管道流到進水泵房再抽到水解池通過池中的排泥管排出,這樣的工藝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因為所用的工藝不符合廢水特性,如:廢水的可生化性不錯,沒必要設置酸化;在生化前應該設置混凝等預處理工序。
239.問:隔油池里的油*終怎么處理,因為油很少不考慮回收,是否要單獨加藥破乳?
答:如果油多會有人來收的,油少就不好辦,隔油后的水中還會有乳化油,要進一步處理,如:采用混凝氣浮法。
240.問:咨詢關于環(huán)氧乙烷處理的的問題。因為環(huán)氧乙烷可以與水發(fā)生反應產生有毒的乙二醇,想將生活污水和環(huán)氧乙烷通過同一個生化反應池來處理,這樣是否可行?
答:沒錯!應該混在一起處理。
241.問:本廠的接觸氧化池停止回流有一個月了,現發(fā)現里面的青苔越長越多,生物膜摸上去很厚,影響處理效果。怎樣才能改善這種狀態(tài)?是否可以再回流看看,如可以的話是否有理論依據?
答:這是治表而不是治本,生物膜的厚度是要控制的,在日常運行中要定期用大氣量進行沖刷,如果嚴重結球,可采用厭氧脫膜法,當然這樣會在短期內影響處理效果,操作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二沉池污泥回流與這問題無關,所以沒必要回流。
242.問:我們的污水處理采用活性污泥(a/o)工藝,曝氣池和缺氧池都是泡沫,但二沉池中沒有,感覺很困惑。有人說曝氣池中泡沫是絲狀菌過度繁殖,但鏡檢什么也看不到,請分析原因?
答:應先確認是“泡沫”還是“浮上來的泥渣”,這是二種不同的現象,根據你說的情況可初步排除是生物泡沫和反硝化泡沫。雖然鏡檢時沒發(fā)現有絲狀菌,但要觀察在顯微鏡下浮上來的泥膜中是否包裹有細小氣泡。因為在季節(jié)環(huán)境交變或污泥負荷過低時,污泥活性會下降,菌膠團變得分散細小,與曝氣氣泡結合后產生泥渣和氣泡的混合體上浮。當含大量空氣的混合液進入沉淀池前,大部分氣泡已在配水井等處釋放了,所以二沉池中不一定會有泡沫出現。此外還要確認是否有洗滌劑或毒物質進入,洗滌劑引起的泡沫外觀呈新鮮的乳白色;如泡沫色澤較暗,不易破碎,出水水質變差則說明系統(tǒng)受到受到毒物沖擊。
243.問:接觸氧化池生物膜已結球,如要厭氧脫膜法要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答:厭氧脫膜法就是停止曝氣一段時間,讓生物膜厭氧發(fā)酵,發(fā)酵后的生物膜容易脫落,然后加大曝氣量來沖刷生物膜,促使其大量脫落,厭氧時間要根據生物膜發(fā)酵程度來定,至少一二天時間。如有二只以上生化池的,可輪換來脫膜,因為脫膜后填料上生物膜的活性有一個恢復過程,當生物膜厭氧后,就可用大氣量沖刷,讓其脫落,采用微孔曝氣的,脫膜效果差,可用水力沖刷。如果填料結球是低聚物之類粘結引起的,厭氧發(fā)酵后也是無法脫膜的,要先確認一下。
244.問:本單位的接觸氧化池進水和出水在上面,中間是填料層,下面是推流式曝氣機。水流運動是水平的,幾乎沒有脫氮效果,是不是進水和出水產生短流造成的?請幫肋分析。答:進水和出水在上面沒問題的,只是推流式曝氣機用于接觸氧化池充氧和混和效果不好,但不至于會嚴重影響脫氮。要確認填料上生物膜是否結球,堿度是否滿足,還有接觸氧化池出水端的do 是否低,膜法的溶解氧應該高于泥法,這些都會嚴重影響處理效果。
245.問:本廠處理酒精廢水.,主要情況如下: cod <40000 mg/l ph5-6 ssmg/l tn 500 mg/lso42- 35 mg/l 溫度65-75℃擬采用的工藝是在處理系統(tǒng)的前端設置固液分離器,后面連接usab+三槽式氧化溝,請問:這樣的工藝合適嗎?如果用uasb工藝是用高溫還是中溫呢?還有在設計應該注意些什么?
答:(1)厭氧用中溫好,溫度太高要降溫;(2)由于厭氧反應對水質、水量和沖擊負荷較為敏感,所以要建造容量較大的調節(jié)池,這是厭氧反應穩(wěn)定運行的基本保證;(3)要根據水質特點設置預處理工序,粗、細格柵或沉砂池、營養(yǎng)鹽和ph 調控系統(tǒng);(4)厭氧部分用egsb或ic 更好,好氧部分建議用卡魯塞爾氧化溝。
246.問:本廠的處理規(guī)模為3 萬 m3/d,采用水解+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運行兩年以來,二沉池總是漂泥(負荷 0.9左右),嘗試多種調節(jié)方法也無濟于事,初步認為是二沉池設計負荷太高,請予以確認。
答:雖然不知道污泥沉降性能是否好,但從二沉池設計的表面負荷看,你們的意見是對的。現在有一種誤解,以為接觸氧化池脫落的生物膜不多,沉淀池表面負荷可高一些,很多接觸氧化池后續(xù)的沉淀池表面負荷與活性污泥的沉淀池差不多,這是不對的,膜法沉淀池的表面負荷選擇應該比泥法沉淀池小,因為脫落的生物膜沉降性能通常較差。
247.問:今早上發(fā)現本單位污水站曝氣池內四套溶解氧測定儀的 do 突然從 4.0mg/l下降至接近0,增加了生化池曝氣量。但 do值仍未上升,由于四套溶解氧測定儀的顯示值都這樣,可排除溶解氧測定儀故障。
答:應該確認一下廢水中是否有較多的無機性cod進入。
248.問:電鍍廢水中鉛離子一般如何處理? 廢水排水對硫化物有要求,對硫酸根有要求嗎?
答:電鍍廢水中鉛離子去除方法很多的,如:電解法、活性炭等吸附劑吸附等。廢水排放標準中對硫酸鹽濃度沒有限止的。
249.問:一個醫(yī)院污水處理裝置,水量 300方/天,厭氧 1.5天,接觸氧化1.5天,進水主要為門診及住院部廢水,進水淡黃色,厭氧效果極差,其出水 cod約為 300mg/l,氨氮 55mg/l,接觸氧化出水cod180mg/l,氨氮 35mg/l。已經培養(yǎng)了快半年了,也就這效果,加了很多次污泥也沒用,*近開始加面粉,有點好轉,因成本的限制,每天只加了10公斤面粉,怎么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起生物膜?
答:應該確認一下基本的控制條件是否滿足,如:厭氧池的攪拌效果、溫度、營養(yǎng)比(是否缺磷)和接觸氧化池的堿度、溶解氧等。因為介紹得太簡單,我只能這樣回答。
250.問:本單位廢水處理裝置采用 a/o 法,平時 a池進水氨氮 38mg/l,o 池 9mg/l,現在 a 池氨氮在60mg/l,o 池在45mg/l,不知氨氮降不下去和硫化物變高是否有關系?已經悶曝**了,情況還是沒有好轉,運行條件一直沒有變化,突然之間就變成這樣的,中間只發(fā)生了兩件事情:1、硫化物變高;2、cod變高,又有油水。此后 do就變低了,污泥從褐色變黑?,F在該怎么辦?
答:不知道硫化物濃度有多高,但從你提供的情況來分析,污泥中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供氧不足引起污泥厭氣,氧不夠與前面幾種情況都有關。應該盡可能提高充氧量,減少進水量,如果充氧量已無法提高,可適當增加排泥量來減少污泥濃度。這樣的做法表面看與三相平衡原則相勃,因為污泥負荷更高了,其實不然,因為適當增加排泥量可使吸附在污泥中的物質多排出些,也有利用于緩解氧的不足,這樣處理會好一些。
251.問:我們廠廢水cod 在 500~600 mg/l 之間,原來采用的是明礬+pam混凝+氣浮的方法,處理效果不好。我用雙氧水+*作實驗處理效果不錯(cod在150mg/l左右)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氫氧化鐵沉淀能否用加壓氣浮的方法除去?
答:氫氧化鐵沉淀物的比重較大,不宜用氣浮。
252.問:關于接觸氧化掛膜過程中的問題:
1、o池一開始投加5%池容的脫水污泥,盡管有活性的污泥不多,請問那些死污泥是如何從系統(tǒng)中消失的,是解絮成單個生物體隨水流出去的還是好氧消化掉?或者是連續(xù)進水后和未死亡的污泥結合以小的絮體流出沉淀池?
2、悶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是否應降低水中懸浮的污泥濃度,以利于填料上污泥充分利用營養(yǎng)快速成長?此時水中懸浮的污泥濃度應保持約多少為合適?
3、填料掛膜快可縮短調試的時間,有那些方法有利于污泥黏附至填料上以及填料上的污泥快速繁殖成長?
答:1、所謂的死污泥中存在著一些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好氧菌,在好氧狀態(tài)下會恢復活性。一些揮發(fā)性固體也可被**降解,有些污泥解絮后隨水漂出,部分通過剩余污泥排出。
2.悶曝至填料上有少量黏附的污泥后,要增加進水量(及時補充營養(yǎng)),此時水中*好不要有污泥。
3.要縮短調試的時間,就不能用脫水污泥,應該用未脫水前的濃縮污泥接種,或在生化池未進水前將種泥噴灑在填料上,當然具體培養(yǎng)過程中還有技術要求的。
253.問:我們正在調試一個皮革廢水處理裝置,工藝:格柵-調節(jié)池-兩級絮凝反應池-沉淀池-活性污泥池-中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廢水量700m3/d,進水 cod 3000 多mg/l,出水要求 cod 在 90 mg/l 以下。活性污泥池 srt9.3小時,接觸氧化池 srt4小時,中沉池及二沉池 srt2 小時。**次投泥后沒有悶曝,進行連續(xù)回流培養(yǎng),泡沫及氣味很重,生化池去除率一直提不上,后來投加**次污泥,悶曝了幾天再逐漸增大處理水量后效果明顯,物化工序出水
cod700-1000 mg/l左右,中沉池 cod200 多 mg/l,經過接觸氧化后cod還有100多mg/l,仍高于設計要求(90mg/l以下)。運行過程中活性污泥池與接觸氧化都有回流污泥,后來調整為活性污泥池回流,接觸氧化不回流,但這樣操作接觸氧化池泡沫增多了,二沉池每隔兩小時排幾分鐘泥,出水還是帶有不少ss,去除效果也沒見提升?,F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
1、投泥后幾時開始排泥合適?以什么為標準(沒條件測svi 及mlss)?
2、物化出水總磷只有零點幾,c/p 很低,現活性污泥池污泥膨脹,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3、若要計算磷肥投加量怎么計算可否列個例子(磷肥有效成份:p2o5=12%)
4、接觸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顯比回流時候要多,是否池內懸浮污泥少后容易使 las攪拌后覆蓋池面?回不回流是否以其負荷高低來決定的?高時增加些懸浮污泥分擔負荷,低時減少懸浮污泥單靠掛的膜處理水是否可行?
5、污泥膨脹是否將進水ph值提高,讓曝氣池ph值保持在8-9之間3-5天后再投加營養(yǎng)復壯即可?
6、膨脹時 sv很高達 35-60 之間,是否就應增大排泥量除去沉降性能較差的污泥?
答:分別回答如下:1、mlss不能測的話,sv一定要測定,可大致判斷污泥的多少和污泥性能,現在投泥只是接種培養(yǎng)污泥,不用考慮排泥的。
2、磷不夠易造成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也會影響污泥增長,磷應該控制在生化池進水bod5的1%左右,不足就要加,還要確認n是否滿足。
3、 如果沒有測定bod5,磷的投加只能用試湊法大致確定,磷濃度以單質磷表示,假如每小時要設加純磷x公斤,需設加12% p2o5的量=x×p2o5/p×12%。
4、接觸氧化池不回流后池面泡沫明顯比回流時候要多是很正常的,現在用回流污泥來減少泡沫是治表沒治本,一般來說生物膜*形成后泡沫會減少的,如仍不能消失可用水噴淋消泡。
5、你們現在的污泥還不能算膨脹,可能還是營養(yǎng)比問題,生化池進水 ph 控制在 6~9就可。此外還要說明的是接觸氧化法正常運行時污泥是不回流的,培養(yǎng)期內可適當回流,但在營養(yǎng)不足時不能回流,如果營養(yǎng)比不滿足,投加污泥也沒用。
254.問:接觸氧化工藝的二沉池投入使用后,是否要把二沉池的污泥回流到接觸氧化池中,還是污泥培養(yǎng)的后期再排走污泥?如果污泥鏡檢中發(fā)現有鐘蟲、累枝蟲大量出現并活躍是否可認為接觸氧化掛膜成功,并且不用再回流了(簡單的說就是回流該如何控制,是否要滿負荷進水時才不回流呢)?
答:如果填料上已有少量生物膜,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否則污泥中微生物會與填料上微生物爭營養(yǎng),如果生物膜還沒形成,可增大進水量,讓污泥在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起接種作用。污泥培養(yǎng)成熟與否從生物相可大致判斷,污泥初步形成是會出現一些游動形原生動物,如果鐘蟲、累枝蟲大量出現并活躍一般可認為接觸氧化掛膜基本成功,但也有例外,有的廢水處理裝置運行正常,而固著型纖毛類原生動物很少甚至沒有,所以還要結合sv等來分析。生物膜初步形成后如沒特殊情況二沉池污泥就不用回流。
255.問:普通的開放式厭氧折流式反應裝置的厭氧泥流失后,回流量怎么控制?如何安裝攪拌?如用液下攪拌一臺控制面積有多少?
答:折流式厭氧反應池的泥水混合是通過水流的上下向交替來實現的,所以不需安裝攪拌器。厭氧泥流失的原因很多,不能單純與回流量聯系起來。增加的過程。雖然專業(yè)書上有介紹加氯等殺死絲狀菌的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說對膜法而言讓其長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現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種作用。
258.問:接觸氧化池在進水時曝氣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投加營養(yǎng)是在進水前或后各個生化池均加?進水時投加是否會造成營養(yǎng)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養(yǎng)過程中,無論是悶曝或進水曝氣營養(yǎng)流失都是無法避免的,只能做到盡可能少流失。我不認為進水時曝氣會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連續(xù)進水培養(yǎng)關鍵是要控制好進水量和曝氣量。
259.問:本公司在處理一醫(yī)藥廢水,廢水含大量苯環(huán)類物質,水量 600t/d,進水 cod平均 27000mg/l。工藝:預處理+厭氧+活性污泥池+兩個串連接觸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mg/l左右(要**綜合排放上等標準,cod100mg/l以下)。現接觸氧化出水 c0d降到 200mg/l左右以后就再也無法下降了,繼續(xù)悶曝還有回升現象?,F想采用純氧曝氣,先作中試,看看有沒有效果,還準備加活性炭試試。是否還有其它辦法?
答:在排除運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 確實只能降至200mg/l左右,說明廢水的b/c比太低;如果繼續(xù)悶曝還有回升現象,說明曝氣時間過長生物膜出現老化而部分解體了。想采用純氧曝氣是否是因曝氣池供氧不能滿足而考慮的,如果廢水可生化性差,用純氧曝氣也沒用的,加活性炭有用,但不經濟。我感覺這樣的工藝組合有問題,也不知厭氧工序前還有什么預處理工序,所以無法作進一步評論。
260.問:氣浮池投加pac 和 pam 后在反應室里有明顯的分層,上清液約30cm,下層都是絮狀沉淀物,流入上浮室后的出水又變渾了,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解決呢?答:不知你們是采用 caf 還是daf,根據你說的情況投加藥劑后有絮體產生,但絮凝效果不大好,這就要確認藥劑投加環(huán)節(jié)是否有問題,pac 和 pam不能同時投加,應有分別投加單元,還要有適當的混合攪拌絮凝過程。如果排除藥劑投加因素,就是氣浮設施和設備方面的問題,如:氣液界面不夠;有溶氣罐的話要確認溶氣罐壓力是否正常;4、雖然專業(yè)書上有介紹加氯等殺死絲狀菌的方法,但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行的,再說對膜法而言讓其長在生物膜中是好事,現在的污泥只是起接種作用。
258.問:接觸氧化池在進水時曝氣是否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投加營養(yǎng)是在進水前或后各個生化池均加?進水時投加是否會造成營養(yǎng)流失?
答:在生物膜培養(yǎng)過程中,無論是悶曝或進水曝氣營養(yǎng)流失都是無法避免的,只能做到盡可能少流失。我不認為進水時曝氣會不利于生物膜的形成,連續(xù)進水培養(yǎng)關鍵是要控制好進水量和曝氣量。
259.問:本公司在處理一醫(yī)藥廢水,廢水含大量苯環(huán)類物質,水量 600t/d,進水 cod平均 27000mg/l。工藝:預處理+厭氧+活性污泥池+兩個串連接觸氧化池。目前出水在300mg/l左右(要**綜合排放上等標準,cod100mg/l以下)?,F接觸氧化出水 c0d降到 200mg/l左右以后就再也無法下降了,繼續(xù)悶曝還有回升現象?,F想采用純氧曝氣,先作中試,看看有沒有效果,還準備加活性炭試試。是否還有其它辦法?
答:在排除運行控制方面因素外,如果cod 確實只能降至200mg/l左右,說明廢水的b/c比太低;如果繼續(xù)悶曝還有回升現象,說明曝氣時間過長生物膜出現老化而部分解體了。想采用純氧曝氣是否是因曝氣池供氧不能滿足而考慮的,如果廢水可生化性差,用純氧曝氣也沒用的,加活性炭有用,但不經濟。我感覺這樣的工藝組合有問題,也不知厭氧工序前還有什么預處理工序,所以無法作進一步評論。
260.問:氣浮池投加pac 和 pam 后在反應室里有明顯的分層,上清液約30cm,下層都是絮狀沉淀物,流入上浮室后的出水又變渾了,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解決呢?檢查管路是否有堵塞,溶氣釋放器是否完好等;采用葉輪氣浮還要確認氣浮機是否過小等。
261.問:采用多級好氧接觸氧化工藝,前面2個池生物膜顯黑色,是否供養(yǎng)不夠?要不要把氧氣開大些呢?如果長時間這樣會不會有不佳后果?現在進水 cod1000mg/,泥色變黑,鏡檢生物數量少,停止一段時間之后悶曝,生物活性又好起來了,請問怎么樣才能使進水的濃度再提高點,而不影響生化系統(tǒng)。
答:多級串聯的池,前面池負荷高,氧供不應求,膜發(fā)黑很正常的。對于是否增加充氧量的問題,我認為也可以適當增加供氧量試試,但效果不一定會明顯,因為除高負荷外還受反應時間限止,如反應時間不足,充*多氧也來不及利用,此外還要考慮充氧量對生物膜的沖刷情況,防止因曝氣量過大而使生物膜過多脫落。
262.問:正在調試一座紡織印染廢水處理裝置,進水水質不穩(wěn)定,cod:1000-1400mg/l,色度:600-1000,ss:200 mg/l 左右,ph 值在 12左右。采用的工藝是:調節(jié)池→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加硫酸中和。物化采用*+pam 混凝。出水除了 ss外都達排放要求,色度不理想,稍帶黃色,不透明,出水帶有懸浮物。現在的污水量不多,不能夠持續(xù)進水,每天進水時間大概三小時,請問如何解決出水懸浮物高的問題?
答:色度主要通過物化工序去除,要確認混凝工序是否控制合理,如:亞鐵和 pam是否有分別投加的單元,藥劑投加量是否合理,并有適當的混合攪拌絮凝過程等。出水ss高可能是負荷過低引起污泥發(fā)生老化而部分解絮,要嚴格控制曝氣時間,必要時可間斷曝氣,如有二座以上生化池,可停運一部分池。
263.問:本單位采用接觸氧化工藝,現在兩個氧化池生物膜都掛好了。由于水量不夠,為了維持運行,要投加很多的營養(yǎng)(尿素+磷肥+淀粉),使運行費用增加。現兩個池子都掛好膜了,不知道停一個池子行不行,并且過不久污水量就會增大,一個池子是處理不過來的,現在怎么樣做?可否兩個池子都開而減少曝氣量?
答:水量太小的話還是停一個池為好,進好污水后就停止曝氣,停曝期間生物膜厭氣后好氧菌處于休眠狀態(tài),這樣維持一二個星期沒問題。再次運行前應預先曝氣至生物膜初步轉色就可進水,但要注意,再次投運初期,曝氣量不能大,因為嚴重厭氧狀態(tài)的生物膜很容易脫落。
264.問:有一處理以生產氧化鈷為主的化工廢水處理裝置,廢水的 cod 2200 mg/l、 氨氮 6600mg/l?,F在采用厭氧(加曝氣頭攪拌污泥)+好氧(生物膜接觸法)+缺氧工藝, 這樣的工藝是否有問題?
答:工藝當然有問題,這樣高濃度的氨氮直接用生物脫氮不行,還會嚴重影響生化,所以必須用吹脫法或化學沉淀法等方法先去除大部分氨氮,然后進行生化。本工藝采用后置反硝化還是合理的,因為廢水碳氮比太低,但后置反硝化要引入一部分原水作反硝化碳源,引入的原水肯定會過量,應該在后面再設一個停留時間短一些的好氧池,把過剩的碳源去除。至于預處理方法還要根據水質特性,如可生化性等才能具體確定。
265.問:ic裝置的**反應室與**反應室負荷差距太大是否會造成浪費?由于污泥大部分都截留在**反應室導致**反應室投資效率低下,我們試驗了將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反應室,但結果并不好,對此有何建議?
答:**反應室與**反應室負荷應該有較大的差距,如過大當然是浪費,雖然上下反應室的容積比是相對固定的,但在實際運行中二個反應室的負荷差在一定范圍內是動態(tài)的,所以這種負荷差與廢水水質和反應條件有關。將部分污泥提升回流到**反應室的做法不妥,這樣易加劇出水懸浮固體增多,加重了后續(xù)處理的負擔,這樣的運行工況就與egsb差不多了,只是多了一個三相分離器罷了。
266.問:為何有時三槽式氧化溝邊槽靜沉出水時有大量氣泡冒出?
答:可能是b階段時間短或充氧不足,c階段時間過長,造成污泥層發(fā)生酸化,出水時上升流速擾動污泥層使泥內積聚的氨氣逸出,也可能是c階段時間過長出水邊溝污泥缺氧而發(fā)生反硝化,使泥內積聚的氮氣逸出。
267.問: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在調試過程中出現了生物膜變薄的現象,鏡檢發(fā)現有大量體積很大周身有毛帶黃色或紫色斑點的生物,二沉池有大量綠色東西浮在水面上,已嚴重影響出水水質。這樣的現象說明什么?該如何處理?
答:你說的可能是瓢體蟲,在污泥或生物膜嚴重老化前期會大量出現,應該增加進水量,如進水量無法增加,則減少曝氣時間,必要時采用間斷曝氣,有多池運行的,可停運部分生化池。二沉池有大量綠色東西可能是綠藻,不能說是營養(yǎng)太多,這與生物膜老化不矛盾的,雖然生物膜因進水量太少而缺乏營養(yǎng),而對藻類是足夠的。
268.問:我們在設計垃圾的滲濾液處理工程,進水cod:8000mg/l,bod:3500mg/l,出水要求達上等排放標準,擬采用:反硝化+硝化+超濾+nf+ro 工藝,同時我們在想,是否要取消 nf這段,又沒有把握,所以來咨詢。
答:垃圾滲濾液性質各異,濃度高且可生化性一般較差,從你們擬用的工藝可知處理后的廢水還要回用,納濾是否可取消我也說不準,但處理這樣的廢液前面的厭氧工序不可少的,否則無法達到處理要求。
269.問:本單位正在進行處理生活污水的 a2/o 工藝調試, 現在水量比設計(500m3/d)少很多,100m3/d左右。加泥接種后,悶曝 24 小時后,采用間斷曝氣(進一個小時水20m3,然后停水曝氣4個小時,不斷重復)這樣的運行方式是否可行?
答:培養(yǎng)初期應該采用間斷曝氣,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好曝氣時間,特別要注意曝氣時間過長,因為剛形成的污泥如曝氣時間過長會很快自身氧化掉。如果沒把握控制好曝氣時間,則應該采用“寧可曝氣不足,也不能曝氣過度”的保守原則,這里說的曝氣過度或不足不是指曝氣量,而是曝氣時間。先培養(yǎng)好氧池的污泥,缺氧池的污泥以后從好氧池引入就可。
270.問:1、印染廢水處理工藝中物化工序用的是*,一沉池出水非常清澈,二沉池出水有色度,可能是亞鐵氧化造成的,現廠家需中水回用,但三價鐵超標,該如何處理?2、化纖廢水的 uasb 裝置因發(fā)生酸化失敗,現想重新投入些城市污水廠的污泥(未厭氧消化過),進部分原水,控制 cod 在 2000mg/l 以下,保證池子內的溫度以及堿度,讓其充分發(fā)酵,待產氣明顯,cod下降80%時再進水。這樣的思路是否可行?
答:如鐵含量不是很高的話,可用石英砂過濾,現成的流砂過濾器有買,可自動清洗砂,中水回用總要進一步處理的。u池厭氧污泥培養(yǎng)初期要控制較低負荷,一般要低于 0.1kgcod/iss.d,當 codcr去除率達到80%時才能逐步增加有機負荷,溫度只能逐步提高。
271.問:本單位正在調試醬菜廢水處理裝置,廢水中含鹽量高,但與生活污水在調節(jié)池混合后,含鹽量不是很高了。工藝流程:調節(jié)池+生物接觸氧化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石英砂過濾器。絮凝劑采用堿式氯化鋁,但試下來效果不好,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在調節(jié)池中水顏色有點偏黃,在接觸氧化池中,顏色有點偏黑,并且氣味很臭。調試了半年水質一直很差,應如何處理?
答:這類廢水生化處理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還是鹽的問題,如濃度較高就要馴化,并且鹽濃度不能波動太大,否則微生物很難適應的,所以要穩(wěn)定進生化池廢水鹽的濃度,必需有較大容量的調節(jié)池。
272.問:我們處理的是印染廢水,平時處理量是 1000t/d,*近一段時間廢水量很少,約300~400t/d,每天都要投大量的營養(yǎng)以維持污泥的正?;钚?,運行費用太大。所以想減少營養(yǎng)的投放量,讓一部分污泥死掉,每次減少10%的投放量,三天減一次,逐漸減少到維持處理現有廢水量的污泥正常運行。請問這樣做有問題嗎?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答:不能這樣做!水量少減少營養(yǎng)投加量沒錯,但只能按水量比例減少,讓一部分污泥死掉的說法和做法都不妥,如果按你這樣做,會影響污泥的總體活性?,F在應該增加排泥量,使污泥濃度下降,如果是多池運行,可停運一半的反應池。
273.問:本廠曝氣池的活性污泥狀態(tài)現在很差,mlvss/mlss 只占到了 40%左右,svi 值也只有40~50。曝氣池混合液沉淀速度快,但絮凝效果不好,上清液混濁,懸浮物可以達100mg/l。為了提高mlss,就減少剩余污泥的排放,但效果不明顯,四五天了污泥濃度還是沒有上去,進水量和水質與以前并沒有大的變化?,F在應該怎么辦?
答:說明污泥活性已很差,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供氧量。不要擔心污泥排得太多,有條件的引入其它廠好的污泥進行生物修復。你說現在的進水水質與以前變化不大,這不一定的,如果污水中不可生化的物質的比例增加,cod不一定能反映出來。還要確認一下,污水中是否含較高濃度的鹽類,如有大量鹽類進入,也會出現你所說的情況??傊鶕唧w情況分析,但不論是何種原因,按我前面說的處理辦法沒錯的。
274.問:我們處理的是生產氧化鈷的廢水 ,廢水的 cod5500mg/l, nh3-nmg/l ,bod很低,cl離子 7000mg/l。采用的工藝是:厭氧生物接觸氧化法+好氧。前期預處理吹脫 nh3-n:用生石灰和 na0h,氨氮處理效果較好,在 35 mg/l左右。但現在 cl 離子升到了 14000mg/l,應該如何處理?
答:首先應該確認污水的cod 和 bod5 是否有代表性,盡管 cod測定中要加硫酸汞來隱蔽氯離子,如氯濃度過高還是會使測定結果高于實際值,氯離子高對bod5 也有干擾,使測定結果大大低于實際值。前廢水平均的氯離子濃度要使微生物通適應是有難度的,如果通過馴化能適應,也要有較大容量的廢水調節(jié)池,使進入生化裝置污水的含氯濃度盡可能穩(wěn)定。因為經馴化后的微生物能適應高的氯離子濃度,但氯離子的濃度波動大也不行的。
275.問:我們采用的是ab工藝,進水cod500-800mg/l,bod100-150 mg/l,ss600-700mg/l,nh3-n和 tp 在 2mg/l左右,部分污水為造紙廢水,沒有水解酸化池,請問如果調試時是否要補充c源?正常運行后是也要長期投加 n、p和c源?
答:磷夠了,氮要加的,培養(yǎng)污泥時補充些碳源可縮短培養(yǎng)時間,正常運行時不用加碳。只是這污水可生化性較差,如果今后水質還是這樣,cod要達標有困難的。
276.問:造紙廢水處理采用活性污泥法,運行一直很正常,近 5天因進水水溫升到 41度,生化池中午的水溫到了 42.2度,污泥出現了解體現象、二沉池出水水質也變得差了。后來采取了降溫措施,但生化池水溫仍在 40攝氏度左右,也采取了降低進水負荷,但二沉池出水水質未明顯改變。請問這種情況運行上應注意哪些問題?答:對好氧處理來說,水溫超過38度就會有一些影響,高于40度則嚴重影響處理效果,所以只有采取降溫措施。不知道你們是用鼓風曝氣還是表面曝氣?如是鼓風曝氣,在保證曝氣池氧能滿足的前提下,盡可能少開風機,因為鼓風曝氣在一定程度上會增溫的。在目前無法再把水溫度降低的情況下,可通過調節(jié)池調節(jié)水量(均衡水溫)來使進曝氣池污水的水溫相對穩(wěn)定,這樣會好些。
277.問:醫(yī)院污水處理難題: (無化糞池)原水:cod 612mg/l;bod:324mg/l;氨氮;53mg/l;水量:300m3/d。采用厭氧+好氧接觸氧化工藝,厭氧池反應30小時,接觸氧化池采用折流式池形(分 2格),后一段前端采用 2只 14毫米噴嘴的射流器攪拌充氧,但溶解氧仍在0.5mg/l以內。厭氧出水:cod 272mg/l; bod118mg/l ;氨氮;33mg/l,接觸氧化池采用彈性填料,掛膜效果很好,采用5.5kw射流曝氣機2臺 ,每天曝氣20小時,二沉池出水清澈,無明顯懸浮物.,填料上膜呈褐黃色,約5毫米厚,在接觸氧化池**格前段設
置 4 只 14 毫米射流器,其對應射流泵 5.5kw 放置在接觸氧化池**格末段,在**格末段設置 4 只 14毫米射流器,其對應射流泵 5.5kw 放置在就地。**格基本作為缺氧池使用。好氧出水:cod 77mg/l ;bod:21mg/l;氨氮;37mg/l。請教:這樣的工藝有什么問題?為何氨氮不能達標,充氧效果也能達到要求,也采用了大的回流(估計約300%),*近還在缺氧池前段(即接觸氧化**格前段)每天投加5公斤白糖用于補充反硝化碳源物質不足,但沒明顯效果。答:主要是工藝設計問題:(1)cod不高,且 b/c 比高,用厭氧工序不妥;(2)好氧接觸氧化用射流曝氣會造成氣流不均勻,污水不能充分與生物膜接觸,生物的厚度也無法控制。其次是運行問題:
(1)硝化效果不好的原因不是反應時間不夠,而是彈性填料上生物太厚,生物膜厚度達5mm太厚,這是影響處理效果的原因之一。
(2)硝化效果不好還可能是缺少堿度,要確認堿度是否夠。
(3)目前這種情況下不要考慮反硝化,更不用加白糖,硝化效果不好又何言反硝化呢?倒不如將缺氧池作好氧池用,來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4)由于缺氧池還在大量回流,使好氧反應該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整個系統(tǒng)處于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所以必須調整工藝,缺氧區(qū)如無法曝氣,可提高前面好氧池的曝氣量,使好氧區(qū)向后擴展。還要強調的是后面好氧接觸氧化池溶解氧要控制在4mg/l以上。
278.問:我們處理的是原料藥和制劑兩種廢水,采用的工藝:兩級酸化水解池+接觸氧化+沉淀。目前正在進行調試,兩周前沉淀池中生長了許多魚蟲,為了消除魚蟲,接觸氧化池采取了間斷曝氣,結果一夜之間魚蟲全部死光,出水cod明顯增高,接觸氧化池填料上的微生物量減少,現在連續(xù)曝氣,接觸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沒有增加,請問引起原因及下一步如何做?另外如何衡量酸化水解池微生物量?
答:二級酸化池沒聽說過,也沒必要,我想第上等應該是厭氧。沉淀池出現魚蟲說明水質好,沒必要采用這樣的措施來消除它。你說接觸氧化池微生物量仍就沒有增加這話不對,因為接觸氧化沒有生物量的概念,要控制的是生物膜厚度,生物膜過厚會嚴重影響處理效果。
279.問:廢水調節(jié)池設計上寫明調節(jié)池中*高水位不高于進水管的水位,有效水深 2—3米。 現有的調節(jié)池從進水管至池底3.6米,進水管至池頂還有 1.5米,當水位控制在與進水管相平時停留時間為 7.4小時,車間排水井與廢水調節(jié)池進水井標高差0.3米?,F在領導認為原水混合不均勻(原水某成分*高濃度與*低濃度之比有時達2),想盡量抬高調節(jié)池的液位。請問現在水位能否在不使車間出水倒流的情況下盡量升高?設計的水位和有效深度有多大限制性?
答:根據你所說的,現在水位不宜提高了,再說調節(jié)池水位與均質關系不大,應該在池內安裝水下攪拌器來強化均質。
280.問:接觸氧化調試,池中只見生物膜不見活性污泥,接觸氧化池很清啊,估計是負荷太低了(生活污水),只看到極少量的脫落的膜在水中,出水有點偏黃,這樣是否正常?
答:接觸氧化池只見生物膜不見活性污泥很正常的,與活性污泥相比,生物膜更能適應低負荷處理。
281.問:*近我廠的接觸氧化池出現了一些問題,情況如下:
1、填料上滋生了很多幾毫米長的紅色小蟲,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實際廢水量350-400m3/d,調節(jié)池停留時間 9個小時,沒法實現水量由很小到滿負荷的培養(yǎng)過程,只能一開始就進一半的水量來培養(yǎng)并投加少量紅糖,開啟沉淀池回流泵回流污泥來促進掛膜。這樣培養(yǎng)后接觸氧化池cod去除率達不到50-60%的效果。這樣培養(yǎng)妥當嗎?掛膜時回流比多少為好?初期沉淀池污泥很少也需要回流嗎?
3、接觸氧化池后面是豎流式沉淀池,接觸氧化池出口處水面以下約 50 厘米有一根進入豎流式沉淀池中心導流筒的 abs管。若在這根管上加個彎頭抬高其高度,如果出水離標準很接近了,用這方法來提高點接觸氧化池的水位延長點停留時間是否可行?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如果是俗稱的魚蟲,說明水質良好,而你說的長型的紅色蟲不是魚蟲,在水質好的水中不會出現。
2、如果污水有毒物質不高,全部用廢水來培養(yǎng)問題不大,紅糖就不用加了。說到回流比,一般的接觸氧化池沒有回流的,也就是說后面沉淀池的污泥不用回流的,也有設置回流管的,以便在特殊情況下用,所以要確認填料上是否有生物膜形成,如果已初步形成,就不要回流。
3、要確認出水管是在接觸氧化池內50厘米以下接出,還是出水從池面流至出水槽,再在池外的出水槽水面 50厘米以下接出。如果是前者就是設計上的低級錯誤,因為無法穩(wěn)定池內的液位,可以用你說的辦法來解決,如果是后者就沒問題。
282.問:我們處理的是印染廢水,出水水質已達標,處理工藝是:物化→一沉池→酸化池→氧化池→二沉池→出水。酸化池和氧化池各有兩座。這兩天出現其中一座酸化池內的水變成白色,另一個池子還是跟以前一樣。請問是什么原因?如何解決?
答:池水發(fā)白的酸化池可能進水量少或攪拌不均,要確認二池負荷是否不均或攪拌問題。
283.問:本單位處理制藥廢水,接觸氧化池采用微孔曝氣,現接觸氧化池水面上產生大量白色泡沫,水面上水的翻動比較均勻,但是溶解氧監(jiān)測不出來,固定溶解氧時形成白色沉淀,請教為什么檢測不出溶解氧?
答:不是檢測不出溶解氧,而是沒有溶解氧。當水樣中沒有溶解氧時加入硫酸錳后就產生白色氫氧化錳沉淀,如果有氧就會生成棕黃色的錳酸錳沉淀物。
284.問:*近調試一座中藥廢水處理站,采用的工藝是 uasb-dit-iat工藝,廢水的b/c 比為0.45?,F在厭氧出水有大量漂泥,水的顏色發(fā)黃,有酸味,請問怎么解決?還有我想快速啟動好氧,污泥濃度在3g/l左右還是處理不理想,這又有什么辦法來實現?
答:應該先解決厭氧的問題,厭氧工序運行正常后,好氧工序也會正常。根據你所說的可以初步認為 uasb已發(fā)現酸化了,應該先降低 u 池的負荷,還要確認營養(yǎng)比等條件是否滿足。
285.問: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前段時間運行很好,但近日來六座生物接觸氧化池出現了這種情況:前三座池的生物膜很厚,顏色發(fā)黑,鏡檢發(fā)現鐘蟲占大多數,后三個池子膜很薄,摸起來沒有滑膩感,能看到纖維并且塑料板上有一塊一塊暗紅色物質,將暗紅色物質放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時,偶爾有鐘蟲但大部分是一種體形碩大,成節(jié),有短纖毛,頭部(也許是為部)有兩個觸角,淡黃色透明有點像豬吻輪蟲的生物出現,請問該生物是什么生物,什么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處理?
答:我想這六個接觸氧化池應該是三組并聯,每組前后二池串聯吧?前三個池生物膜厚是因為負荷高,如生物膜太厚就要控制好厚度,否則會影響處理效果。生物膜中有很多鐘蟲,這是生物膜活性好的標志。后三個池因負荷低生物膜就少,所以有較多的后生動物出現,如果是活性污泥就易造成
污泥老化,生物膜相對好些,因為生物膜對低負荷環(huán)境有一定的適應性。你說的后池的生物也許是飄體蟲之類,這類后生動物多說明有機負荷很低,數量過多會造成生物膜減少和脫落,因為這類生物會捕食生物膜中其它生物和物質的同時也會吃進污泥,同時在其活動過程中會攪動生物膜,使生物膜大量脫落。所以后幾個池生物膜少除了負荷低的原因外,也許還有這方面負面因素。
286.問:本公司污水處理裝置的剩余污泥含水率在98%左右,加絮凝劑后絮凝效果很好,但在帶式壓濾機上運行時,污泥卻從濾帶漏下并從濾帶兩側擠出來,請問這是濾帶選擇問題還是絮凝劑的問題。
答:你說的是濾帶上污泥鋪泥問題,造成的原因除了加藥調質不當外,還與前面污泥濃縮池的濃縮效果有關,此外,還要確認壓濾機帶速是否太快等因素。
287.問:為什么曝氣池的mlss一段時間增加較快,一段時間又逐漸減少?化驗室做mlss時用濾紙過濾速度很慢,比過濾污水的速度慢很多。這是否屬于粘性污泥膨脹?曝氣池混合液的沉淀上清液混濁,sv20%,svi= 52。
答:mlss一段時間增加的快,一段時間又逐漸減少并不一定是系統(tǒng)的污泥總量有波動,進水量波動也會引起污泥濃度波動的,因為曝氣池的回流污泥量是相對穩(wěn)定的,進水量增加mlss會相應低些,反之則會提高。從你介紹的情況來看,污泥沒有膨脹,而是有些礦化了,這樣的污泥活性很差,應該減少曝氣時間或增加排泥量。還要說明的是測定mlss不需要用濾紙過濾。
288.問:我們的好氧池采用鼓風曝氣,風機開 10來分鐘,do 就上升到 5mg/l左右,進水后 do又很快下降,如風機再開 10來分鐘又會升到 5mg/l左右,只能停停開開,在不進水的情況下,開 10分鐘就要停1個多小時,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答:有二種可能:1、進水濃度低、水量少;2、進水中含較多的無機性cod。由于生化過程的耗氧速率不會這樣快,所以后者的可能大于前者。
289.問:我單位是焦化廠,用 a2/o處理蒸氨廢水,現在想請教的是排泥是否每天都要排?運行一年以來,由于進水波動大和污泥量少的原因一直沒有排泥,沉淀池出來的泥全部回流了。現在好氧池的泡沫顏色深,是不是污泥老化了?進水ph 值為 6.2,好氧池里天天加堿,出口堿度也只有49,還有鏡檢活性污泥時用十倍鏡沒有發(fā)現生物,這是否正常?
答:排泥是否每天排要根據裝置的規(guī)模等情況定的,有的大型裝置剩余污泥是連續(xù)排放的,只是排多排少而已,中小型裝置一般都是間歇排的,一年多不排泥是不對的,雖然泥量少,但長期不排泥會更糟。好氧池的泡沫顏色深不能說是污泥老化,要確認是否是若卡氏菌過多引起的生物泡沫。鏡檢污泥至少應該用100倍觀察。
290.問:關于cass 設計的問題:cass前置生物選擇區(qū)和兼氧區(qū),后面是主反應區(qū),通常認為的容積比例關系是1:5:20。我看了很多設計實例,生物選擇池和兼氧區(qū)通常維持在 1:1左右的關系(都在1小時左右),有時候生物選擇區(qū)甚至比兼氧區(qū)大。不知這一比例用意何在?
答:比例關系不是優(yōu)良的,要根據進水濃度和選擇方式等來定,生物選擇池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生物選擇池和兼養(yǎng)區(qū)1:1,我認為不妥,至少沒有選擇的機動性,這樣的情況只適合厭氧選擇,如果采用好氧選擇,會造成帶有溶解氧的混合液進入兼氧區(qū),使兼氧區(qū)實際有效容積減少。所以前面的容積比較合適。我還有一觀點:采用生物脫氮的裝置沒必要設生物選擇區(qū),因為缺氧區(qū)已有生物選擇功能,由于存在硝酸鹽,使菌膠團**能夠利用池內硝酸鹽作氧源進行生長繁殖,而絲狀菌沒有此功能,會在選擇池內受到抑制,降低了污泥膨脹的可能性。
291.問:生物選擇區(qū)的設置是否還有其他的功能,如:(1)難降解有機物的預水解酸化,當然由于 hrt的限制,這一作用只是輔助性的;(2)污泥的釋磷(包括回流到厭氧區(qū)的污泥)。所以我認為厭氧區(qū)的設置還是有必要的,在目前的設計中也廣泛應用,即普遍的采用厭氧,缺氧,主反應區(qū),當然由于各區(qū)hrt 比例的不同,這與空間上的a2o還是有所不同的,cass主要是通過時間上好氧、缺氧、厭氧來達到降解有機物的目的。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對?如果對的話,就存在下列問題:即各區(qū)的hrt 比例如何確定,我看過的資料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比例關系,某國內大院做的就有 3:1:12和 1.5:1:8不同的關系,其他院做的更是五花北門,是否是由于水質條件和處理目標的不同或者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這是我**個不明白的。還有就是你所說的生物選擇區(qū)het一般不超過 0.5h,這是很多教材和設計指導書上給出的指標,但很多設計圖紙資料,提供的卻普遍在 1小時左右,這是困惑的地方。因為單從生物選擇來說 0.5h 已經
足夠,增加 hrt 是不是為了酸化水解和磷的進一步釋放?
答:有些方面我也有困惑,我感覺目前國內對cass的運行機理還缺乏深入研究,設計上也主要針對主反應區(qū)容積,而生物選擇區(qū)容積是根據廢水的特性和處理要求定的,所以對生物選擇池的容積不一致,我想也可以理解的。cass主反應區(qū)和預反應區(qū)的反應時間主要是通過時間上而不是空間上沒錯,但與容積也有關的。至于增加 hrt是不是為了酸化水解和磷的進一步釋放,我不認同,因為1小時對厭氧酸化是遠不夠的,釋磷作用有一些,但不*,如果要酸化或釋磷就不能僅靠選擇區(qū)來完成。
292.問:我正在做一個電子廠清洗廢水的調試,廢水中含松香水,工業(yè)酒精,洗潔劑,cod5000mg/l,采用水解酸化-2級接觸氧化。因廠方生產還沒有達到設計值,廢水量不多,水解酸化池停留時間達 2.2 天,接觸氧化池為2.2 天和 1.5 天。現在生物膜生長很不穩(wěn)定,投加面粉后有好轉,厭氧池污泥懸浮,水面有大量沼氣氣泡,跑泥嚴重,以至后面 2個好氧池都是黑色。好氧池沉降效果很差,清夜為黃白色乳狀,二沉池水很黃。請幫助分析一下。
答: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太長了,污泥可能進入堿性發(fā)酵階段了,好氧池生物未生長好是因為負荷太低。所以應該減少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時間,好氧池停運一只或暫時不用酸化池,先培養(yǎng)二座好氧池的生物膜。
293.問:印染廢水處理,采用多級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進水濃度大大低于設計值,現在各池的生物膜已基本形成,可能是水溫高的原因(40 度左右)出水還是不達標,鏡檢時每滴水中都能看到至少二、三個輪蟲,鐘蟲有的是苞囊。輪蟲出現應該說明處理效果好,可出水cod居高不下?,F在加了些磷肥,這樣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停部分曝氣池?接觸氧化池生物膜老化應該怎么辦?
答:輪蟲出現一般水質較好是相對而言的,還要看數量。40度的溫度對生化是有些影響的,建議暫時不要再停曝氣池,生物膜能適應在較低負荷下運行的,按這樣運行后一段時間后再視情況處理。
294.問:本單位廢水處理裝置處理造紙白水,廢水中經常有大量造紙機器涮洗用的洗滌劑,ph6~9。主要工藝:混凝(pac+pam)+沉淀物化處理。處理后的水經常不能達標,請問在工藝方面不做大的改動的情況下,是否有什么方法去除表面活性劑?
答:要確認運行控制上是否有問題,如pac和pam的投加量、投加方式、ph、混和擴散等條件,這些都很重要,如沒問題,可用其它無機藥劑代替 pac試試,如:聚合硫酸鐵等。也可增設氣浮工序或用混凝氣浮代替混凝沉淀,氣浮對表面活性類物質的去除效果較好。
295.問:我們采用的是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工藝處理廢水,后面還有穩(wěn)定塘。進水 cod只有 40mg/l左右,p為 1 mg/l左右,nh3-n為 20左右,曝氣池內基本上沒有污泥,溶解氧 8mg/l左右,水又不能直接排放,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答:停運曝氣池,可在曝氣池出水槽投加混凝劑,沉淀池作混凝沉淀用,處理后的污水再進后面的穩(wěn)定塘,這樣也許能達標。
296.問:印染廢水處理處理裝置(生物接觸氧化),一個月前部分生化池生物膜脫落后,出水一直超標?,F在生物量已經上來,但出水還是不行,生物膜中鐘蟲占優(yōu)勢,但生物種類較少(有部分變形蟲、草履蟲,*后一個接觸氧化池有輪蟲)。為了提高處理效果,目前的情況下是否能在接觸氧化池投加活性炭?如何投加?
答:從生物相看情況應該不錯的,是否再運行一段時間看看?粉末活性炭效果較好,但要有專門的投加設備,投加量要看情況,如果臨時投加每噸進水至少200克,可投加在氧化池進水端。
297.問:本廠采用奧貝爾氧化溝,設計處理能力為 2.5萬m3/d,本系統(tǒng)進水與回流污泥是*入一個方型的厭氧池,再進入外溝-中溝-內溝-出水?,F要制定污泥運行方案,請問接種污泥是投入氧化溝內溝進行培養(yǎng)還是同時投入各池培養(yǎng)?具體該怎么做?
答:可采用級數擴大培養(yǎng)法,先在內溝培養(yǎng),污泥形成并增多后再逐漸引入中、外溝。也可三溝同時培養(yǎng)(根據進水量、進水濃度和接種污泥運輸是否方便等情況來定)。厭氧污泥不必專門培養(yǎng),待氧化溝正常運行后將排出的剩余污泥逐步引入并讓其自然厭氣就可。
298.問:本廠的染色廢水處理裝置出水的 cod雖然較高,但出水一直很清澈,所以出水沒經進一步處理就回車間重復利用了,布匹染出來與用自來水沒什么區(qū)別。這樣重復利用是否會不利于生化?另外,沉淀池的污泥和氣浮浮渣滲濾液部分回流到了調節(jié)池,現調節(jié)池底部已有部分淤泥,是否也會影響出水?原來主要用分散染料,出水化學需氧量雖高但很清澈,現在用了部分硫化染料出水混濁,氣浮也不出渣。
答:處理后的污水重復利用很好,只要處理后的出水 cod沒有進一步上升,就可認為對生化沒影響;沉淀池的污泥和氣浮浮渣滲濾液回流至調節(jié)池是不妥的,改用硫化染料后如氣浮效果不好,應該換藥劑試試,對生化反應來說,改用染料后也會有一個適應過程。
299.問:我們廠是一個日處理量 50 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為 ao法。從去年底開始通水試運行至今,出水水質仍未達標。具體情況如下:(1)設計進水 cod為500mg/l,現實進水 cod值為 1100mg/l左右,實際進水量只有設計的 60%;(2)旋流沉沙池由于設備不能保證正常運行導致出砂量很少;(3)近3個月來初沉池表面出現大量浮泥,大的直徑達到30-50cm(其漂泥中有很多小塊的柵渣),采用的措施是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4)曝氣池表面也出現大量的浮泥,在池體回旋區(qū)內表面聚集,曝氣池內水體呈黑褐色,泡沫呈黑色,偶爾部分池內會出現白色泡沫。以上問題該如何分析和處理?答:雖然進水cod高出設計值一倍多,但水量只有設計值的3/5,也就是說有機負荷稍高于設計值,已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tài),但問題不大的;目前處理效果差的主要原因估計是污泥缺氧所至,應該盡可能提高好氧池的充氧量;如果充氧量無法再提高,就要確認
曝氣池污泥濃度是否太高,如果太高就要增加排泥量,使曝氣池mlss下降,以免增加額外的耗氧;旋流沉沙池設備不正??赏_\旋流設備;初沉池內污泥要及時排出,以防池內污泥積累過多而發(fā)生腐化。
300.問:我們公司的一個垃圾滲濾液工程現在正處于試運行階段,已兩個多月,采用厭氧池+cass+反滲透處理工藝,開始時cass 的出水氨氮還可以,在 10mg/l。但本周出水氨氮突然升高到 50mg/l,cod 也從原來的 100 多 mg/l 到200 多 mg/l。處理裝置三班運行,每班進水 36噸,進水 cod在 1200 mg/l左右,氨氮在 1100mg/l左右,bod在 400 mg/l左右。估計可能是由于進水bod的減少導致反硝化碳源不足,想通過添加甲醇來提供部分碳源,但要加多少不太清楚。目前曝氣為四個小時,sv 為18%,sbr 池約1365 立方米。還要問的是 bod的高低跟泡沫有沒有關系。目前泡沫比較多還有點粘性,上面都粘有一些活性污泥。
答:氨氮的處理效果已很不錯了,關于進水 bod的減少導致反硝化碳源不足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問題是現在是要降低氨氮而不是總氮,也就不用考慮反硝化了,否則會影響硝化效果。如果要反硝化的話,bod5與 tn 之比應該在 5 以上。目前應該增加曝氣時間,控制好堿度來提高硝化效果,否則出水氨氮還會上升。泡沫多少與進水bod5沒直接關系,與污泥濃度有關,污泥濃度上升會減少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