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光可以用來喝,還可以用來吃。
提到云南的茶,99%的國人都會想到“普洱”。日飲普洱,已成為很多國人養(yǎng)生保健的必選項目。其實,云南的四大茶區(qū)多位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喜愛茶葉的各族人民,又摸索出了不少獨特的食茶方法。茶葉不光能喝,吃起來那也是美味絕倫滴!
多數(shù)人都知道的茶泡飯
1、德昂族:腌茶
德昂族制作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內(nèi),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內(nèi)壓緊蓋嚴,存放幾個月后,即成為“腌茶”,取出當菜食用,也可作為零食。
景頗族腌茶則是使用竹筒。將茶鮮葉用鍋煮或蒸,再放在竹簾上搓揉,然后裝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緊,筒口用竹葉堵塞,將竹筒倒置,濾出筒內(nèi)茶葉水份,兩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
經(jīng)二三個月后剖開竹筒,取出茶葉晾干裝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當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2、基諾族:涼拌茶
居住在西雙版納景洪縣基諾山的基諾族,自古至今仍保留著用鮮嫩茶葉制作的涼拌茶當菜食用的習慣,是極為罕見的吃茶法。
將剛采收來的鮮嫩茶葉揉軟搓細,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隨即投入黃果葉、酸筍、酸螞蟻、白生、大蒜、辣椒、鹽巴等配料拌勻,便成為基諾族喜愛的“拉撥批皮”,即涼拌茶。
3、布朗族:酸茶
勐??h的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他們保留著祖先食酸茶的習慣。
每年五六月份,布朗人將采回的茶鮮葉煮熟,放在陰暗處十余日讓其發(fā)霉,然后放入竹筒內(nèi)再埋入土中,經(jīng)月余即可取出食用。酸茶放在口中嚼細咽下,可以幫助消化和解渴,這是供自食或互相饋贈的禮物。
4、納西族:龍虎斗
龍虎斗,納西語“阿吉勒烤”,是一種富有神奇色彩的飲茶方式。首先將茶放在小土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黃后注入開水煎煮,像熬中藥一樣。加在茶杯內(nèi)盛上小半杯白酒,然后將熬煮好的茶汁沖進盛酒的茶杯內(nèi),頓時,杯內(nèi)發(fā)出悅耳的響聲。納西族把這種賂聲看作的吉祥象征,響聲越大,人們越高興。
有的還會在茶水里放一個辣椒,這是納西族用來治感冒的良方。喝一杯“龍虎斗”周身出汗,睡一覺后就感到頭不昏,體不乏,感冒也好了。
5、怒族:鹽巴茶
鹽巴茶是怒族一種較為普遍的飲茶方法。先將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燙,再放茶入罐烤香,沖入開水沸騰翻滾3-5分鐘后,去掉浮沫,將鹽巴塊放在瓦罐中涮幾下,并持罐搖動,使茶水環(huán)轉(zhuǎn)三五圈,再將茶汁倒入茶盅加適量的開水稀釋。
這樣邊煨邊飲,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為止。剩下的茶葉渣用來喂馬、牛,以增進牲口食欲。怒族居住在高寒山區(qū),舊時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
6、傈僳族:雷響茶、油鹽茶
雷響茶是將餅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將開水加入熬茶五分鐘,后將茶汁倒入酥油筒內(nèi),再加入酥油、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鹽巴或糖、雞蛋等。
有洞的鵝卵石在火中燒紅后,放入酥油筒內(nèi),使筒內(nèi)茶汁作響猶如雷鳴一般。響聲過后馬上使勁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霧狀,均勻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熱飲用。
僳僳族喝的油鹽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將小陶罐在火塘上烘熱,然后在罐內(nèi)放入適量茶葉不斷翻滾烘烤均勻。待茶葉變黃并發(fā)出焦糖香時,加上少量食油和鹽。稍時,再加水適量,煮沸2-3分鐘,就可將罐中茶湯傾入碗中待喝。
油鹽茶因在茶湯制作過程中加入了食油和鹽,所以,喝起來香噴噴,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濃醇,又有糖的回味。
7、苗族:打油茶
苗族喜好喝的油茶是將油、食鹽、生姜、茗茶倒入鍋內(nèi)同炒,待油冒煙,便加清水煮沸。用木槌將茶舂碎,再用文火煮,然后濾出渣滓,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黃豆、花生、米花、糯米飯的碗里,放入蔥花、蒜葉、胡椒粉和山胡椒作為調(diào)料。
夏秋兩季用豆角,冬季可用紅薯丁等泡油茶。苗家不但喝茶,而且還有表示感謝的茶歌。喝茶時主人給每人一根筷子,如果不再喝了,就把筷子架在碗上,不然主人會一直陪你喝下去。
8、瑤族:油茶
瑤族人民也十分喜愛油茶。以茶葉、大米和茶油(花生油最佳)為主要原材料。制作時,先將大米入鍋炒成焦黃色,然后依次放入茶葉、油和鹽,后用小火慢慢炒到茶香四溢時,加入姜、蔥和大蒜,再加入開水熬煮便成為油茶了。
油茶最講究的吃法是在盛著油茶的碗中加入花生、炒黃豆、豬腸粉、香菇等等用以佐味。還有些地區(qū)的瑤族喜歡用油茶泡米飯食用,味道也別具風味。
如果接待的是貴客,主人會先煮一杯黃糖雞蛋茶款待,然后再喝油茶。其油茶的花樣也比一般人要豐富,里面會加入炒花生、炒黃豆、油炸米果、米粉、糍粑、餅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