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茶概述
茶,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興于唐,盛于宋。
宋朝經濟繁榮,茶風熾熱,飲茶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事情。茶是民間百姓開門七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也是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棋琴書畫詩曲茶“之—。茶與宋朝整個社會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和重大的影響。
宋代榷茶制度(政府茶葉專賣)對茶葉經濟的管理與控制,使茶利成為宋代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茶葉經濟占到了全國經濟總量的5%。這種制度從宋代正式確立,直到清代才逐漸消失。同時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不可一日無茶以生“,所以通過茶馬互市,茶葉也成為了宋王朝與北方敵對政權對抗的重要手段。
茶已融入宋代文化長河之中,又獨具一格地自成一溪。宋茶文化盛如中天之日,知名茶人燦若銀河之辰:“古今第一茶皇帝“的宋徽宗,親著茶書《大觀茶論》;“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蘇軾,筆造奇文《葉嘉傳》;“眾人之濁我可清“的范仲淹,口誦民俗《斗茶歌》;“聽琴煮茗送殘春“的陸游,高產茶詩三百余首等等。而宋代保存下來的茶書多達30余本,吟茶詠茗的詩詞近千首,皆為歷代之最。其他以茶為主題的繪畫、書法、文賦、故事等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宋代飲茶之風氣昌盛尤甚,點茶之技藝高超獨特。宮廷民間各有“斗茶“喜好,文士高人別具“分茶“手段。茶于宋,承上啟下猶堪述;宋之茶,冠古絕今不可攀。
二、宋茶與政治
自唐代茶葉傳入吐蕃以后,至宋朝時 “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以生“ ,與唐朝相比,宋朝的疆域大為縮小,其控制區(qū)主要是農耕地帶,而且在北方相繼出現(xiàn)了遼、金、夏等政權。他們長期與宋對立,使得宋朝馬匹來源極其匱乏。于是宋朝采用榷茶制度加強了對茶馬互市的控制,以便一方面從茶葉等生活必需品的輸出上制約對方; 另一方面,借以取得足夠數(shù)量的馬匹以加強抗擊對方的軍事實力。
三、宋茶與經濟
在中國經濟發(fā)展史上,兩宋三百年居于重要地位。茶業(yè)經濟的異軍突起,則是該時期商品經濟空前發(fā)展的一個標志性現(xiàn)象。這個時期,在秦嶺淮河以南廣袤的土地上,成片的茶園聯(lián)袂相望,在汴京等喧囂繁華的都會城鎮(zhèn),茶店茶肆鱗次櫛比。茶葉遠播日本、高麗以及周邊游牧民族地區(qū),同時茶葉也日益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
四、宋茶產區(qū)
宋茶和唐茶有一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國家的茶葉主產區(qū)開始向東南轉移。在北宋時期,茶葉主產區(qū)開始向東南福建和兩廣等低緯度地區(qū)延展 。宋朝繼唐朝開江南廣袤土地之后,繼續(xù)向嶺南開發(fā). 茶農在廣東、廣西的山區(qū)開墾梯田廣種茶樹。全國范圍內已達到112個州產區(qū),共中:四川14、江西13、湖南12、湖北 11、浙江10、安徽9、廣西8、福建7、廣東6、江蘇5、重慶5、貴州3、河南3、陜西3、山東3。
五、宋茶產量
川陜茶區(qū)的產量約3000萬宋斤,而川陜以外地區(qū)的統(tǒng)計極不完整,按北宋神宗時人呂陶所言:“川陜四路所出茶,比東南十不及一“,按1宋斤折合現(xiàn)在1.19市斤,北宋時的茶葉總產量最高當超過2億斤。而北宋戶口最高統(tǒng)計為兩千多萬戶,約有六千萬至一億人口。
其中北宋政府每年購買的茶葉總額將近3000萬余斤,其余社會上流通的還有折稅茶、貢茶、耗茶以及無法禁止的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