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一些時日,總會聽過“存新茶,喝老茶”這句話。
近些年,無論是因為老茶一直居高不下且仍在不斷攀升的身價、茶友之間興起的存茶熱潮、或是其他五花八門的理由,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存茶的隊伍之中。
可是,在存茶之前,這三個問題,你需要了解一下。
問題一:我們?yōu)槭裁匆娌瑁?br>①為了省錢
小編我看見杯中佳茗時,時常會有一種在杯中蕩漾的不是茶葉而是錢的錯覺。
喝茶是一種需要一定經(jīng)濟能力來支撐的愛好。無論是席上美器或是杯中好茶,無不需要投入一定金錢才能獲得。
而今市場上,原料好、山場好、工藝好的“三好新茶”已然價格不菲,由此更可以想見比那三好新茶更多了“倉儲好”和“轉(zhuǎn)化好”的“五好老茶”,身價會是如何高不可攀。
相對于已經(jīng)陳化多年的“五好老茶”,“三好新茶”價格會相對更為合理一些。
那么,不如自己購進原料,加以貯藏。靜心等待歲月沉淀,新茶轉(zhuǎn)老,再開啟自己多年前留下的這一份驚喜。經(jīng)常喝茶的人若是時常記得即喝即存,多年往復下來,怕是能省下不小的一筆開銷。
而若是不常飲茶,只是將存茶作為一筆透著風雅味道的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
②為了安心
隨著制茶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當今市場上對于老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貨不真價不實”的老茶,也越來越多了。
嚴格說來,市面上現(xiàn)今其實沒有能夠精準斷定茶葉實際年份的科學方法。
也因此,催熟、濕倉、灑水做舊、烘焗做舊、化學制劑做舊……層出不窮的造假手段,使得本就亂花迷人眼的茶葉市場愈發(f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若是沒有一雙火眼金睛,或是單純地運氣不好,都會有可能買到假老茶。哪怕是帶著一雙能霧里看花的慧眼,在眾多真真假假的茶品之中選擇一個,在時間極充裕的情況下,終究是不如自己買來原料,從零存起,等待它一點點轉(zhuǎn)化成為老茶會來得更安心一些。
③為了口感
老茶相較于新茶,口感上會變得更加平和順滑、醇厚綿柔,而在香氣和滋味所包含的諸如陳香、藥香等香氣,也是新茶中不具備的。“越陳越香”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不只是一句空話。
時間會雕琢出老茶獨特的滋味口感,也會帶給能夠靜心等待的茶主人一份大大的驚喜。
④彰顯品位與眼光
茶友之間,以茶會友。用自己的私藏招待朋友,那么杯中的每一片茶葉都成了展現(xiàn)你對于茶葉的了解與品位的最佳舞臺。
你是否精擅挑選新茶?是否精心存儲轉(zhuǎn)化?技術(shù)如何?眼光怎樣?
時間不會騙人,杯中茶葉更不會騙人。你之于茶葉一物上傾注的精力與心血,只消一品,便能讓人明晰。
問題二:所有的茶都適合存嗎?
若是您被這老茶的諸般好處撓得心癢癢,想要著手開始存茶,那么我可得喊個停。
存茶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存了一定年份的茶,不等于就是老茶!
成為老茶的第一步,便是需要作為原料的新茶本身具備優(yōu)秀的品質(zhì)。而同時,對于茶葉的品類和屬性也有一定局限,并非所有的茶類都適合存放為老茶。
中國茶,基本分為六大類:綠黃白青紅黑。
其中,綠茶、黃茶都是更適合趁著茶葉新鮮,喝一口鮮爽甘甜的茶類。
若是綠茶存放的時間太長,茶葉中的茶多酚會被氧化,從而導致鮮爽清甜的口感衰退,茶葉也會泛黃,綠茶獨有的清湯綠葉之美也會消失無蹤。
更何況,綠茶在陳化之后,并不會具備老茶所應(yīng)有的獨特陳韻,比起適宜存為老茶的諸多茶類,總會少了些情致。
故而,只聽說過茶友們?yōu)榱司S持綠茶的新鮮爽口而大下工夫,倒鮮少聽聞哪位茶友用心將綠茶貯存陳化的。
而黃茶與綠茶總體相似,也需趁著“年輕”早日享用。
除了綠茶與黃茶,部分紅茶、新白茶、清香型鐵觀音、焙火不太高的巖茶等,也適宜喝一個新鮮甘爽。
而普洱、焙火夠透的巖茶,還有品質(zhì)優(yōu)良的白茶,都是適宜貯存陳化的。
除卻茶葉品類的限定,茶葉本身的工藝與品質(zhì)也是決定了這款茶葉是否適合貯藏為老茶的一個重要條件。
那么,什么樣的茶會更適合存為老茶呢?
若是只能給一個條件,那小編姑且會選擇“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具有遠大上升空間”這一條。
我們所想要在老茶中品嘗到的,是歲月賦予的變化的滋味。若是十年后與十年前除了倉味變重其余別無二致,又何必存這款茶?
那么,茶葉中內(nèi)含物質(zhì)的豐富程度,就是這款茶是否有成為優(yōu)秀好茶的潛力的重要評判標準。
就以白茶為例:
白茶的傳統(tǒng)工藝極為簡單,少加以繁瑣工序:采摘→攤晾→萎凋→烘干。
其中沒有殺青、沒有揉捻、沒有焙火,不用茶青。這種原生態(tài)、純天然的特殊工藝,最大可能地保留了葉片的完整度和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而內(nèi)含物質(zhì)足夠豐富,便是茶葉后期轉(zhuǎn)化的最重要的基礎(chǔ)條件。
而普洱茶能夠成為老茶,則少不了真菌的幫助。在有真菌參與的發(fā)酵過程,即“后發(fā)酵”過程中,真菌會輔助普洱茶的內(nèi)含物質(zhì)進行轉(zhuǎn)化,生成獨屬于普洱的別樣風韻。
由此不難看出,繪事后素,唯有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的茶葉,才有成為老茶的資本。
問題三:存放了多久的茶能算老茶?
雖說一般情況下,陳化十年以上的茶葉才能被稱為老茶,可是根據(jù)不同茶葉的類別,進入老茶行列的“時間門檻”也是不一般高低的。
①白茶
好飲白茶的茶友,多聽說過“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個說法。
存放了不到兩年的白茶,尚且被稱作陳茶,而一旦存放時間到達三年,便以堪稱作“老白茶”了。這個階段的白茶,已經(jīng)具備了老白茶的基本表現(xiàn)特征。
比如白毫銀針,在存放三年后便可能產(chǎn)生奶油味;而壽眉在存放三年后則會漸漸產(chǎn)生斑斕的色澤,具備比較清晰的藥香。
因此,三年,是新白茶成為老白茶的一個起步門檻。而接著存放,到達七年、乃至更高年份,白茶中的棗香與藥香會愈發(fā)濃郁迷人,也就更能擔得起“老茶”之稱了。
②普洱
普洱茶有生普洱和熟普洱之分,而生普與熟普完全轉(zhuǎn)化所需的年份也不一樣。
熟普是以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等工藝加工而成的茶,故而需要等待渥堆味轉(zhuǎn)化充分,滋味變得醇化之后,才能成為老茶——這往往需要將熟普陳放五年以上。而想要完全完成轉(zhuǎn)化的熟普,就須要陳放二十年甚至更久。
而只是由新鮮的茶葉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jīng)過渥堆發(fā)酵處理的普洱生茶,只有經(jīng)過二十年及以上的充足陳化,茶葉中的咖啡堿、茶多酚、兒茶素等基本成分才能夠轉(zhuǎn)化完全,讓湯色、香味更趨理想化。
③巖茶
武夷巖茶的老茶目前在市場上的年份多在三到六年左右,十年以上較為罕有,堪稱可遇而不可求。
④鐵觀音
有擅存茶的人根據(jù)經(jīng)驗得出,在保存良好的情況下,安溪鐵觀音存放十五到三十年,香氣、滋味和口感等都將達到巔峰。
因茶而異,因地制宜。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滋味,自然品飲方式也不同。
正如在這個網(wǎng)紅當?shù)?、審美趨同化的世界里,我們不斷呼喚審美的多元化,愛茶人對于茶的欣賞,也絕不僅僅在一個“新老之爭”。
新茶有新茶的鮮爽,老茶有老茶的甘醇。將一款茶從新品到老,就中體會到的,還有時光與歲月的沉淀,絕不僅僅只是為了“老”這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