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判斷是否是古樹茶,從葉底來判斷,幾乎是不可能的,也不要聽信言論,還是那句話,多喝多看,自然就會判斷了。
嚴格意義上的古茶樹為300年以上的喬木型大葉種茶樹,才能被冠以“古樹”之名。多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云南版納茶區(qū)、臨滄茶區(qū)、普洱茶區(qū)、以及老撾北部豐沙里省都有古樹群落,數(shù)量稀少。自從普洱茶古樹茶這個概念被很多人認知以來,各種教茶友判斷所喝的普洱茶是否是古樹茶妙招也隨之出現(xiàn),其中也不乏一些荒謬至極的招數(shù),例如從葉底判斷普洱茶是否是古樹茶。
為什么從葉底不能判斷是否是古樹茶呢?
一些人告訴我,如果你泡的普洱茶葉底基本都是對夾葉,那么很大程度都說明了你喝的茶就是古樹茶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只能說,會相信這樣的理論,只能說你不懂茶,即使你喝過很多茶,你也一定沒有去茶山,見過茶樹的生長狀態(tài)。
我的故鄉(xiāng)就是茶鄉(xiāng),父母是茶農(nóng),采茶是從小就做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從葉底判斷是否是古樹茶這個事情,就是不可能!對夾葉是什么?對夾葉就是茶樹生長的一個狀態(tài),就算是臺地茶里的小樹,也能形成對夾葉。
一般來說,采摘普洱茶,都是一芽兩葉。但是農(nóng)忙的時候,沒有時間采茶,等你有時間再去采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基本上所有的茶都已經(jīng)變成了沒有芽頭的對夾葉。這樣的茶就是茶農(nóng)所說的“茶老了”。這樣的茶很多茶農(nóng)是不采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的牙頭富含氨基酸,有芽頭的茶葉,品飲起來鮮爽度很高,沒有了芽頭,茶的口感就會沒有那么好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云南的夏季一般都是雨水多氣溫相對高,茶葉在這種季節(jié)會瘋長,瘋長的后果就是茶葉生長出來基本都沒又芽頭,這就是對夾葉。所以夏茶的品質(zhì)甚至不如秋茶,茶農(nóng)采茶的重點就是春季,秋季少量采摘,夏季基本不采。
另外,有人說可以從葉底的肥厚程度判斷是否是古樹茶,通常人們認為古樹茶的葉片更肥厚,臺地茶則相對更“纖瘦”,其實事實并非如此,一些地方的臺地茶比古樹茶的葉片更肥厚顏色更深。如果同一茶區(qū)的春茶秋茶葉底放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春茶葉底更加肥厚,兩個葉片之間葉梗的長度要小于秋茶,秋茶葉片略薄,充分泡開之后依然顯的單薄細長,并且不如春茶粗壯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