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xù)說茶的評審。昨天,我們說了散茶方面的一些內(nèi)容,今天我們進入到緊壓茶環(huán)節(jié)。
第一 干看
從餅面看,觀察餅面的條索,大致判斷茶葉的等級。從餅面可以展現(xiàn)的內(nèi)容,第一無非是芽毫多不多,梗是怎樣的狀態(tài),然后,開始做各種推測。推測是什么地區(qū)的茶,推測是春茶還是夏茶。
為什么說推測呢?因為這里做出的僅僅是猜想。當然,如果是紫芽茶或者紫娟茶,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能看出80%。如果是野生茶,你可以看出90%以上。所謂的評審,就是做出一個個猜想,逐步驗證的一系列動作。
如果拿著一餅茶,看著茶,沒有任何感想,沒有任何推測,那基本上對普洱茶還在一無所知。這個是對原料級別的推測。另外,從整體餅形來看,可以看出加工的水平。有茶友一看餅形,只要看到壓制較緊的,立刻給予較高評價。看到餅型松散的,就開始批評。實際上凡事都有個度,如果餅壓制很緊,第一個問題是陳化很慢。這個很多茶友不在乎。大滇2010年壓制了鐵餅,0520,存儲期定義在15-30年。實際上我對到15年的轉(zhuǎn)化仍然不樂觀。30年,我會有足夠的信心。
第二個問題,則是干燥的問題。餅壓制得緊,則意味著中心部分,不易干燥,必須通過烘干的方式。烘干的火候很難控制,通常采取,寧肯稍過,也不能受潮。如果內(nèi)部沒干透,中心發(fā)霉,后果不堪設(shè)想。不是茶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直接威脅到身體健康的問題。大滇一貫強調(diào),衛(wèi)生第一,口感第二。所以,市面很少見到3公斤以上的鐵餅,就是這個道理。
松緊適度,利于陳化,利于干燥。就算在后期,某些茶受潮,只要不是很厲害,松緊適度的茶可以很快把水分蒸發(fā)掉,不易霉變。所以,許多人茶友只看到了緊壓茶有利于香氣的方面,而沒有看到陳化和防潮方面。下午大滇內(nèi)部在討論一個500克磚茶的時候,為什么500克的磚茶要壓制成厚磚,不壓制成薄磚,也是因為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看見一餅茶的外觀,必須有很多想法,讀出很多東西。
第二 分解茶
把餅茶分開,看面茶、里茶、底茶有何不同,大致判斷各種等級茶的比例。最后干看結(jié)束,混合茶,選取5克,進入濕看這個環(huán)節(jié)。濕看,跟看散茶的內(nèi)容基本一致。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香氣,在我們之前已經(jīng)講過。這里的香氣稍有不同,還要聞葉底的香氣。是不是茶一泡,就要聞香呢?不是,要在葉底溫度在50度左右聞,茶湯放置3~5分鐘左右聞,冬天時間可以在2~3分鐘。如果在很高溫度聞,鼻子受不了,如果溫度過低,則香氣沉悶,雜味較難分辨出來。聞香時間,應該在2-3秒,一口氣聞完,不要聞很長時間,更不要換氣聞。
香氣聞完,我們看湯色??礈?,要快,主要看出湯那一瞬間。因為隨著溫度下降,湯色會變化,顏色通常會變深。某些茶隨著水溫的下降,還會出現(xiàn)渾濁狀態(tài),俗話說的冷后混。這是因為在高溫下溶解的物質(zhì),冷后產(chǎn)生膠凝或沉淀。這是一個正?,F(xiàn)象,不代表品質(zhì)。有人把冷后渾成為優(yōu)質(zhì)茶的一個特征,因為溶解得越多,冷后越渾。這個,姑且聽之。湯色黃亮、橙黃、深黃、黃紅、紅亮、紅褐、紅艷等,是判別普洱茶年份的重要依據(jù)。
第三 滋味
關(guān)于滋味的判別,要注意兩個標準,溫度和茶湯量。茶湯溫度在35-45度是適宜的。高了燙舌頭,導致判斷失誤,低于35度,反應較為遲鈍。而茶湯量,這個很關(guān)鍵,太多和太少都會導致錯誤的評價。入口茶湯預估為5毫升左右。太多,無法分辨,太少,口里空,較難辨別。通過看這樣的細節(jié),看這個人在評價茶時,入口茶湯多少,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出此人喝茶的水平。當然,中茶的老師傅還傳授了一些其他技巧。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審評者必須沒有喝茶和抽煙的嗜好。所以,我在招收員工的時候,會注意這些問題,而且,我也會注意到客戶對茶的評價,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
第四 看葉底
看葉底的時候,太多人容易犯一個錯誤,即把節(jié)間距離較長的茶,誤認為夏茶,或者認為是粗老。某些肥壯的茶,經(jīng)常被誤認為是雨水茶。實際上,這個跟當?shù)氐牟烧晳T很有關(guān)系。比如易武六大茶山地區(qū),采摘葉梗較長,包括冰島、勐庫地區(qū)的古樹茶,因為持嫩性較強,某種春茶甚至摘到第四葉。如果不是實際了解當?shù)氐牟烧晳T,就容易得出錯誤的看法。總之,普洱茶實際上是一個實踐科學,很多東西不能想當然。
我們來看一個茶評:原料芽葉肥壯顯毫;色澤褐黃油潤;餅形周正,松緊適度;成品配料勻凈,陳香初顯;滋味醇香甘滑;湯色深紅透亮;葉底肥嫩柔軟。這樣的評論涉及了方方面面,算是一個標準答案。任何一個茶評,都可以在這個上面略作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