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行知茶文化講習所誕生了,終于開啟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朝夕與學生相處,與茶相伴的日子。行知茶文化講習所的名稱為我的恩師,已故書畫家王九朝先生所起,“行知”一詞來自明代大儒王陽明先生所倡“知行合一”,“講習所”是民國時代常用的名稱,那時的講習所大都已經演進為現(xiàn)在高等院校的茶學專業(yè)。這是一個教育者投身茶學私學教育的親身實踐經歷。知行合一,游學訪茶春天不是讀書的季節(jié),我們打點起行囊,奔赴云南的茶山,用腳步丈量大地,探訪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參觀普洱茶的企業(yè),拜訪普洱茶專家學者,在游歷中觀察、學習、思考,并將其付諸實踐。2011年至2015年,每年的春秋兩季,我們都云集云南,用5年的時間遍歷云南普洱茶三大產區(qū)。拜謁普洱市鎮(zhèn)沅縣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茶樹王,普洱市瀾滄縣邦崴1000余年過渡性茶樹王,普洱市瀾滄縣景邁山千年萬畝古茶園,普洱市寧洱縣困鹿山清代皇家貢茶園。
西雙版納州勐臘縣易武(曼灑)、蠻磚、革登、莽枝、倚邦,景洪市攸樂山(基諾山)等古六大茶山。勐??h南糯山、勐宋、帕沙、賀開、班章、巴達等江外六大茶山。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zhèn)冰島、臨翔區(qū)昔歸、鳳慶縣香竹箐等名山名寨。地域廣袤的云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詰齒拗口的地名。課堂上的講習,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地名,學生們一個個一籌莫展。放下手中的書本,去實地探訪。
作者馬哲峰自己就是普洱茶“私學”的積極推動者,每年帶領學生無數,一起尋遍茶山,研習茶葉生長環(huán)境,制茶工藝,為人師表,在普洱茶私學的貢獻極大。正如他本人所說的,“獨立的品格、開闊的胸襟、兼納并蓄的學養(yǎng),‘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應是每一個普洱茶學教育者的追求。茶路漫漫,每一個行走在茶路上的人都需要上下求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