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fā)達經濟體中,工人被機器人取代的風險遠低于人們之前的想象,oecd中僅14%左右的就業(yè)崗位是“高度自動化的”。盡管如此,未來低技能工人的飯碗仍岌岌可危,各國應大力加強成人教育來應對和化解風險。
面對人工智能,我們不必過分擔憂,但需要適當做好準備,尤其是對于教育背景較弱的人,建議政府在技術能力或服務技能等方面對他們進行培訓。
近年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突飛猛進,這讓決策者和經濟學家擔心,隨著機器不斷取代工人,可能會出現(xiàn)工人大規(guī)模失業(yè)的“慘景”;此外,普通民眾也憂心忡忡,害怕自己被呼嘯而來的人工智能“列車”遠遠拋在身后。
大多數(shù)工作難以實現(xiàn)自動化,因為它們需要從業(yè)者具備就復雜的社會關系進行有效磋商和協(xié)調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以及復雜的推理能力,或者在無組織的工作環(huán)境中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而與人相比,機器要做到這一切更為困難。
與人相比,機器的弱點也很明顯,對于不能程序化、依賴于定性評估準則以及需要依賴常識智能的工作,機器目前還無法取代人類,比如照顧老年人和病人的工作等。這些工作依賴于人的生活經驗和情感,而這是機器所欠缺的。
自動化風險高度集中于低技能人群,有些人可能會在技能分級體系中進一步下滑。正如馬太效應所描述的:強者恒強,弱者愈弱。
面對自動化的沖擊,那些對教育經歷要求低的工作崗位可能面臨的風險大,尤其是食品制備、保潔等領域的工作人員以及采礦、建筑和制造領域的體力勞動者。與此同時,大部分勞動者的工作可能會因自動化發(fā)生巨變,這要求各國強化成人學習政策,以便讓本國勞動力做好準備,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工作變化。從事重復性工作和教育背景較弱的人員需要提高風險意識,未雨綢繆,好能多學點知識,以避免被機器取代。當然,政府也應考慮對這些人在技術能力或服務技能方面加強培訓,以跟上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的步伐。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就業(yè)崗位自動化 工人會被機器人取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