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國人眼里,茶是一種生活,一種享受,一種境界。”
這句話非常有高度,概括了中國茶文化的三個層次。“茶是一種生活”,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茶是一種享受”,指的是茶的文化審美,“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茶是一種境界”,指的是中國的茶德和茶道精神,和、靜、怡、真、清、敬、廉、健、理、融、儉、潔,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闡釋。這三句話高屋建瓴,覆蓋了不同的人群,世界大同。
每次習大大的茶會,茶友首先關注的就是,這次習大大喝的什么茶?綠茶還是紅茶?其實網友并不是想關注到具體的茶葉品牌。只是因為目前大多數(shù)茶友的知識面停留在六大茶類上,自然想對自己鐘情的茶類做個求證,找個說辭。當然,也有品牌自己站出來說,這是用的他們的茶,營銷手段,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這一點網友盡可放心,外交接待及國禮使用的茶葉品牌絕對不會披露,即使知情也不允許企業(yè)自行宣傳,這是紀律。
茶友求知的心情很容易理解。一般而言,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都只關注到吃什么喝什么,而不是怎么吃怎么喝。具體到茶,無論是從茶商嘴里還是茶友反饋,這些問題就很普遍,譬如,是綠茶比白茶更抗氧化,還是黑茶比烏龍茶更減肥,抑或紅茶比黃茶更有益心臟?諸如此類。其實六大茶類的功效雖然小有偏差,但都在“茶葉”這個物質的組成成分區(qū)間之內。茶類獨尊,地域獨尊,包括以茶獨尊,都不是科學的茶文化。過于關注結論而忽視了過程,記住最后一句話,這是中國人經常采用的方法。
看看習總在外交茶會選用的茶,其出發(fā)點真的比我們高,不服不行!習總的杯子里能裝好幾種茶,而我們很多人為一種茶設計了不同的杯子。站在生活方式的角度,而不是生產者的角度,這是中國茶文化當下推廣的著力所在。
2014年8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蒙古國總統(tǒng)額勒貝格道爾吉在烏蘭巴托市郊的總統(tǒng)官邸再次會晤。這是習近平同額勒貝格道爾吉會晤后在溪畔飲茶。從圖片看,桌上有一保溫瓶,兩個大碗,一盤茶點。蒙古國總統(tǒng)請習主席喝的應該是蒙古奶茶。蒙古奶茶,是草原人民的最愛,奶是好奶,茶是好茶。蒙古奶茶使用的茶葉包括青磚、黑磚、茯磚、紅磚、普洱,等等。當然,誰說草原人民一定就要喝磚茶?其中也包括這些茶品的散茶,也都可。這里面就有好幾個茶類。
同樣,在西藏、內蒙、新疆、貴州、云南等等,中國各民族雖然飲茶方式各異,茶俗各異,但都體現(xiàn)了俗話所說的:“有茶之家何其美”的景象。這就是中國茶的“和”。
2014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fā)表《弘揚傳統(tǒng)友好共譜合作新篇》的演講,指出:中國和巴西遠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沒能阻止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進程。200年前,首批中國茶農就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巴西種茶授藝。中巴人民在漫長歲月中結下的真摯情誼。恰似中國茶農的辛勤勞作一樣,種下的是希望,收獲的是喜悅,品味的是友情。
其實不光巴西,120多年前,中國茶農也在當時俄國的格魯吉亞墾田種茶。至今中亞的部分國家,如塔吉克斯坦自己也種植有少量茶葉。
在世界范圍內的茶葉種植區(qū)域,包括國內,中國茶就是一根“和”的紐帶。
2015年10月21日英國女王為習主席舉辦的金碧輝煌的“國宴”,吸引了太多目光。而晚餐前的那頓英式下午茶則除了出現(xiàn)在日程表上,就再沒影了。作為源自中國的“茶”,與來自英國的“英式下午”相結合的產物,“英式下午茶”可謂是兩國交往不可忽視的見證。2015年10月,習近平在訪英時說“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英國則將下午茶文化發(fā)揮到極致。”
白金漢宮國宴上,習主席致辭“茶葉影響中英兩國關系的重要性”,提及茶葉在中英兩國交往中的重要意義,習主席說:“中國的茶葉為英國人的生活增添了諸多雅趣,英國人別具匠心地將其調制成英式紅茶。中英文明交流互鑒,不僅豐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進了社會進步,也為人類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和英式下午茶一樣別具匠心的喝茶的,還有如俄羅斯的喝茶神器——”茶炊“,還有一些國家如肯尼亞,人們喝茶前先往嘴里塞一塊糖再喝茶湯,等等。中國的茶葉和茶文化供世界范圍內的不同人群消費,也是中國茶”和“的精神。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互稱先生。這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直接會面。66年來,兩岸領導人第一次要坐下來聊聊了,還要一起吃頓飯,當然少不了茶!習馬相會情更濃,兩岸同源一葉香。
2016年9月4日g20峰會,習大大與到訪的美國奧巴馬總統(tǒng)在西湖國賓館,舉行了一次重要會晤后,兩位領導人在西湖邊“閑庭漫步”,品香茗賞湖景,一路暢談。這次喝的是蓋碗茶。
根據蓋碗茶這一形式,適合蓋碗泡飲且可以直接飲用的茶,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一、京味蓋碗茶,一般以茉莉花茶為主;二、回民蓋碗茶,俗稱三泡臺,以綠茶加紅棗桂圓其他輔料;三、成都蓋碗茶,一般沖泡的是純綠茶。很多歪果仁才到接觸中國工夫茶的水平,對他們而言,顯然蓋碗茶這種茶飲形式是有門檻的。但蓋碗茶卻最大程度體現(xiàn)了”體驗愉悅,開放包容“四字,中國特色明顯,這也是中國茶的”和“
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發(fā)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獨樹一幟的經典。茶道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始矣谢始业牟璧?,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不一而足。
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將茶德歸之于飲茶人的應具有儉樸之美德,不單純將飲茶看成僅僅是為滿足生理需要的飲品。
唐末劉貞亮在《茶十德》文中提出飲茶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包括了人的品德修養(yǎng),并擴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際關系上去。中國首創(chuàng)的"茶德"觀念在唐宋時代傳入日本和朝鮮后,產生巨大影響并得到發(fā)展。
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質上就是通過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內心和塵埃和彼此間的介蒂,達到和敬的道德要求。而朝鮮茶禮倡導的"清、敬、和、樂",強調"中正"精神,也是主張純化人的品德的中國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啟坤和姚國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臺灣學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儉、靜、潔",林荊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倫",六如茶癡林治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臺灣的周渝先生提出“正、靜、清、圓”四字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代表。這些都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因茶文化的發(fā)展與普及,從不同的角度闡述飲茶人的應用的道德要求,強調通過飲茶的藝術實踐過程,引導飲茶人完善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類共同追求和諧、健康、純潔與安樂的崇高境界。
但無論怎么表述,“和”都是中國茶文化的一種共識。一個人喝茶,和氣;一個家庭喝茶,和睦;一個國家喝茶,和諧;一個世界喝茶,和平!茶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