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tribute tea] 古代進奉給皇室飲用的茶葉。
始見于晉。宋代寇宗爽《本草衍義》載:“晉溫嶠上表,貢茶千斤,茗三百斤?!碧茣r不但各地名茶人貢,而且還設(shè)立專門采制供王室御用的貢焙。唐大歷五年(770),在湖州長興及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交界處顧渚山設(shè)貢焙,起初僅供五百串,后加至兩千串、一萬串,至?xí)?,貢額增加到一萬八千四百斤。
《新唐書 地理志》中提及唐代貢茶的地方,達十七州之多;其中以陽羨、紫筍和雅州的蒙頂茶最為有名。五代貢茶數(shù)量更多,《舊五代史 梁太祖本紀(jì)》載,乾化五年( 915),“兩浙進大方茶二萬斤”;清代吳任臣《十國春秋》載,馬殷歲貢后梁茶二十五萬斤;《宋史 錢俶傳》載,吳越一次向宋太宗貢浙茶十萬斤,建茶萬斤。更有甚者,《舊五代史 周世宗本紀(jì)》載,顯德五年(958)春,江南李景,遣宰相一次獻茶達“五十萬斤”。
宋代貢茶更盛。入宋以后,宋太祖首先易貢焙于建州北苑?!端问?食貨志 茶下》:“建寧蠟茶,北苑為第一。其最佳者日社前,次曰火前,又日雨前,所以供玉食、備賜予。太平興國始置。大觀以后制愈精,數(shù)愈多,胯式屢變而品不一,歲貢片茶二十一萬六千斤?!痹鑸@由建甌移焙鄰近的武夷山。襲唐宋貢制,仍以采造團餅為主。
明洪武初,太祖朱元璋罷團茶改貢芽茶,這一舉措,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散茶生產(chǎn)和用開水沖泡飲茶方式的發(fā)展。據(jù)明代談遷《棗林雜俎》載:明代有四十四州縣貢茶,雖主要改貢芽茶,但數(shù)量仍達四千斤。清代貢茶與明制同,除田賦性質(zhì)的土貢外,各地名茶均在其列。
貢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名茶開發(fā)及茶葉栽培、采造技術(shù)的提高,并促進了包裝、貯存技術(shù)的進步。有不容置疑的影響。
(本文來源:中國茶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