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喝茶的人,都該有一處小院,閑看花開花落,靜觀春去秋來,如此才是寧靜。
小院未必是一間院子,一縷茶香、一趟茶山,皆是心頭的小院。
茶山,茶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
劇中的女強人顧佳,本可以在家庭與事業(yè)中平衡好,一面做家庭主婦,一面做職場精英,一家三口也挺和睦。
誰知卻在婚姻中遭遇了背叛,在經(jīng)歷了無盡的內(nèi)心折磨后,最終放棄已不值得珍惜的婚姻,離開繁華的城市。
她斬斷過去,帶著父親與孩子,歸隱茶山,選擇過淳樸而寧靜的生活。
劇中結(jié)尾時,她說了一句話:
“城里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哪兒有這兒的大山大川好啊。”
對于每個喝茶的人而言,茶山就是一處圣地。
唐代陸羽,為了喝到好茶,遍訪名山、名泉,過著與茶相伴的日子,最終成就一本茶書;
清代袁枚,中年辭官后,過閑云野鶴般的生活,作為文人中的吃貨,他同樣愛茶,也跟陸羽一樣,遍訪名山,留下許多茶詩。
茶山,是每個喝茶人心中,一望無垠的精神寄托。
我們見過許多的景色,但很少有哪片風景,能一直美麗,唯有茶山,四季各有其美,又都有其靜。
喝茶的人,平生最少要去一次茶山,在離茶最近的地方,感受自然的清香與美好。
愿有一個小院子,安心喝茶過日子
陶淵明有詩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短短的兩句詩,其實涵蓋了人生該有的那份樸素與寧靜。
每一個愛茶的人,都渴望有一所小院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四季變化中,泡著不同的茶,感受不一樣的時光。
林語堂先生在描寫人生快事的時候,也說:
“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
就如袁枚中年退隱后,修了一座隨園一樣。
青年作家張二冬,也有類似的做法。他在終南山上租了一處略顯破敗的小院子,略微修補之后,開始了一人一院的生活。
時而品茶,時而放空,在那種生活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霓虹的迷亂,聽到的是鳥叫蟲鳴,看到的是花開葉落,仿佛時間都安靜了。
張二冬的生活,令無數(shù)人羨慕。而這份羨慕,恰恰反映了大多數(shù)人,對寧靜的渴望。
古人云:鬧里掙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人在動與靜之中,尋找到平衡,這才是健康且有意義的生活。
忙碌是動的,而喝茶是靜的。
尋一處小院,靜靜喝茶。太熱鬧了未必好,人嘛,有時候還是要安靜一些。
茶香之處,便是歸宿
有人說現(xiàn)在房價那么貴,怎么可能擁有一座小院子讓你布置,還是別做白日夢了。
其實未必是現(xiàn)實的院子,心頭有茶香,隨處皆是小院。
每當提到淡泊,我們總會想到茶,感覺有茶香的地方,繁華總是離得遙遠。
茶香的世界,在于關(guān)上門,還自我一片寧靜,從一飲一啄中,品悟自然。
一縷茶香,便是每一位愛茶人的歸宿。心中有茶,抬頭便見青山。
有詩云: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無論有意無意,能遠離繁華,尋求茶中的滋味,這本身就是一場靜修。
茶人的茶生活,可以是自然中一處茶山,也可以是城市里一所小院,但更多的,是內(nèi)心的一縷茶香。
周國平說過:
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茶香之處,便得心安,心安之處,即是吾鄉(xiāng)。
來源:茶的故事,與百萬茶友,一起尋茶、學(xué)茶、品茶,傳播茶知識、分享茶故事、交流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