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落葉松造林是遼寧省東部山區(qū)主要樹種, 需求量大,其苗木的生產(chǎn)技術對提高苗木質(zhì)量是關鍵環(huán)節(jié)。苗木是造林的物質(zhì)基礎, 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是保證造林成活率, 實現(xiàn)林木速生豐產(chǎn)的關鍵。
1.選地
落葉松圃必須選擇在土壤結構疏松、排水良好、中性( ph 值6.5~7.5) 或微酸性( ph 值5.5~6.5)的壤土、沙土上。土層厚度不小于50cm, 土壤肥沃,地勢平坦, 水源方便, 無嚴重病蟲害的農(nóng)耕地上。決不可選擇在澇洼地上、重黏土、草炭土惡化沙石土( 旱垅道) 上。并且應盡量避開風口地和霜口地。
2.整地
落葉松幼苗根系纖細嫩弱,扎根擴展力差, 要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性能, 就必須保持土壤疏松,促進土壤的團粒結構,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zhì)的分解。整地要做到翻耙、清雜、整平、作床等工序。翻地分春秋兩季, 秋翻于結凍前, 深度達25~30cm 為宜,翻后不耙以利積雪和土壤風化; 春翻在解凍后, 深度達20cm 左右即可,耙地深度不小于10cm, 隨翻隨耙, 使表土細碎,過濕或過干都易產(chǎn)生土塊。耙后要立即抓緊作床, 落葉松幼苗即需水又怕澇,所以要采取作床育苗,從方便常規(guī)作業(yè)管理起見, 地勢高燥的圃地, 床高以10cm 為宜;地勢低洼的圃地以12~15cm 為宜。一般不超過15.0cm。床長以20.0m 為宜,床寬不大于1. 1m。
3.種子采集與調(diào)制
落葉松雌雄同株,雌雄花都著生在短枝上,多聚集在傾斜向下的部位。5月上、中旬先葉開放,雄花早開放4-5天。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約半個月左右種子脫落飛散,而球果不脫落,要切實掌握好采種期。落葉松球果多著生在樹冠外圍,且分散,采種困難,必須嚴禁折枝條。球果采集后,用日曬法和人工干燥法調(diào)制種子。日曬法調(diào)制種子時間較長,須反復曬篩,開始切勿用棍棒敲打,否則造成果鱗封閉,種子很難脫出。人工干燥法是置于45-55攝氏度的干燥室,經(jīng)常翻動,隨時收集脫出的種子。
4.種子處理
種子催芽一般有3 種,即雪藏、混砂、水浸。雪藏的種子長期處于低溫濕潤狀態(tài), 水分浸入種胚緩緩漸進, 且具備萌發(fā)所需的水分, 一遇適宜的溫度就可以發(fā)芽, 種子在雪中所處的溫、濕度條件一樣、萌動均衡, 芽勢整齊, 還可以隨著氣候條件隨播隨取, 如因陰雨、低溫冷害等特殊情況推遲了播種時間, 也不會招致?lián)p失。雪藏催芽還可以比混沙催芽早出苗3~5天, 提早了生育期, 增強了抗害力。
5.播種
落葉松種子經(jīng)過催芽處理后適時早播,播種時間可在4月末至5月初,土壤表層溫度達到5℃時,種子裂嘴達到30%~40%即可播種,覆土料采用山土為宜,有利于幼苗出土。播前先將苗床澆透水,第二天將處理好的種子按規(guī)定的播種量散播在床面上,用磙子壓一次,覆土厚度0. 3 ~0. 5cm, 保持床面濕潤。播種后床面土壤噴灑果爾, 用量為0. 2g/m^2 ,濃度比1∶600,實行化學除草,可保持40d。在這期間注意預防鳥害。
6.苗木物候與管理
落葉松一年生播種苗從下種到第二年返青, 大致分為五個不同苗木生長期, 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注意要點。
6.1 出苗期
從播種到種苗出土并脫去種皮為止,包括種子開裂、生根、抬頭、甩葉為止。當?shù)販剡_到8~10℃時開始播種, 一般在四月下旬, 最遲不得晚于五月上旬。播種育苗用的種子,是經(jīng)過催芽處在萌發(fā)的過程中,所以在出苗期必須保持種子層土壤濕潤。剛出土的幼苗子葉生長緩慢,其營養(yǎng)來源主要靠種子貯藏的養(yǎng)料供給,育苗管理上的手段要采取先促后控的措施,要促進幼苗迅速抬頭脫殼,子葉延伸,長出初生葉,由異養(yǎng)盡快轉(zhuǎn)到自養(yǎng)。
床苗上的雜草比播種苗出的早、長的快、數(shù)量多,用人工除草不徹底,損傷苗木,又易形成草荒,影響苗木生長??梢杂贸輨绮?,24%果爾0.1-0.15ml/m^2,或用25%撲草劑0.2-0.3ml/m^2,各兌水300ml/m^2,在播種后噴灑床面,可使苗床在40-50天內(nèi)無害草。
6.2 幼苗期
從初生葉出現(xiàn)到第一層次生葉形成止,一般歷時20天左右,若出苗后遇到長期低溫會拖長幼苗期,甚至會形成早期休眠現(xiàn)象。此期幼苗雖進入自養(yǎng)階段,但苗小幼嫩,根系分布淺,制造營養(yǎng)和吸收養(yǎng)料的器官少,使苗木生長過程中抗逆能力最弱階段,又出在氣候多變的時期,故幼苗的損傷率最高,又稱保苗期,也是決定苗木單產(chǎn)的關鍵時期。在育苗措施上,要注意防止低溫冷害、高溫灼燒和病害等自然災害。為提高苗木的質(zhì)量,還要改進下列措施的實施:
(1)灌水 在補充生理水時要一次灌足,灌水時間最好在傍晚,避免在光照強時進行,這樣既能防止苗木“熱休克”,提高光和效率,又能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根系生長。在灌生態(tài)水時,盡量減少水量,若高溫持續(xù)時間長,可酌情增加次數(shù),不宜增加用量,以免影響苗木生長。
(2)松土 落葉松播種苗再此期間,側根出現(xiàn)多條,且集中在0-5cm土層內(nèi),隨著主根伸長,側根逐漸下移5-10cm土層,地上部即將進入速生期,從而說明,保護好表層根系時提高苗木素質(zhì)的關鍵。傳統(tǒng)育苗法是每隔7-10天松土一次,并要求耕破創(chuàng)面,全面松動,主次增加。這樣做的結果既損傷了表層根,又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影響著苗木正常生長。故建議在此期內(nèi)不要采取松土措施,而且其他生長期也要減少松土次數(shù)。
6.3 速生期
當?shù)蜏睾蜌鉁胤€(wěn)定在20攝氏度以上時,或苗木長出第二層次生葉時,速生期開始,一直延續(xù)到苗高停止生長,歷時60天以上,時最長的一個物候期。前面的育苗措施都要為延長此期的天數(shù)創(chuàng)造條件,該期時提高苗木質(zhì)量的關鍵階段。苗木對水分、養(yǎng)分和光照的需求日益增大,故育苗措施的重點是水肥管理和除草工作。
落葉松幼苗發(fā)芽出土和生根發(fā)育都需要濕潤的土壤條件。在出苗期, 一般每天澆水2~3 次, 必須澆透, 促進根系在表土層的分布。大暑前后, 幼苗進入生長期, 一直要持續(xù)到八月末, 澆水的時間為早晨日出前, 晚上日落后。
幼苗出土20d 左右即生側根, 當生出2~3 條側根時即開始追肥, 每隔10d 追1 次, 連續(xù)追肥3~4 次, 以每次5g/ m^2、10 g/ m^2、20 g/ m^2 的施肥量, 逐次增加( 以硫氨為例) , 追肥總量40~50kg/667 m^2為宜。追肥不能過晚, 以免造成苗木貪青徒長, 影響木質(zhì)化, 最后一次追肥不得晚于七月中旬, 以促進肥料滲入土中,使無機鹽溶解,充分發(fā)揮肥效。
落葉松苗是生長期長而生長勢弱的植物,而雜草時生長短期而生長勢強的植物,此兩類生物學特性不同的植物,生存在同一地塊上,苗木的生長必然受到欺壓降低其參量。為此,在第一次化學除草的基礎上,可用果爾和蓋草能的緩和劑噴灑苗床,藥效可保持到速生期結束。
6.4 生長后期
從苗高停止生長到根系生長結束止,歷時20天左右。此期氣溫開始下降,晝夜溫差加大,苗稍開始打旋,形成了頂芽,繼而葉子變黃而脫落,生長期結束。在此物候期內(nèi),除苗高不增長外,地徑稍有增加,根系生長較多,干物質(zhì)積累較明顯。主要的育苗措施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適當松土),促進根系生長,控制土壤水分(注意排水)加速苗木的木質(zhì)化。
6.5 越冬期
落葉松苗木春季萌動早,最好在秋季起苗,翌年春及時移栽,也可以原床越冬春起春換。起苗時間應在晚秋苗木落葉時進行起苗。起苗時土壤過干,要在起苗前灌水,以免起苗時傷根。起苗時采取隨揀、隨選、隨數(shù),按苗木標準分級,及時進行臨時假植。待立冬前后土壤封冬前,為確保苗木安全越冬,對苗木進行越冬坑藏和窖藏。
7.病蟲害防治
在落葉松的育苗生產(chǎn)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不同類型的病蟲危害,造成苗圃缺苗斷壟現(xiàn)象,甚至引起成片死亡。歸納原因主要有:日灼、立枯和地下害蟲三大類型。
7.1日灼
苗木日灼害亦稱根頸灼傷,是常見的林業(yè)氣象災害,病理學中列為非侵染性病害類。自從六十年代推廣落葉松全光育苗以來,這種災害普遍發(fā)生。落葉松苗木受日灼危害通常發(fā)生在夏季太陽輻射非常強烈的中午,在幼苗與土壤表面接觸的根頸處的輸導組織和形成層細胞被高溫殺死,形成一個寬幾毫米的無色環(huán)帶,輸導通道遭到破壞,致使苗木倒伏落葉松苗木日灼的根本原因是高溫。危害部位只在幼苗接觸地表的根頸處。由于地表溫度過高和苗木組織幼嫩使根頸部失水變細縊狀而倒伏。但起初苗木根部完好無損、無腐爛。危害時期集中表現(xiàn)在出苗后1~2 月內(nèi)。所以落葉松苗木在出土初期,就得設法讓其避免接受過強的太陽照射和降低地表溫度。生產(chǎn)上常用噴水和遮蔭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具體情況視苗木出土初期的氣候、土壤以及當?shù)貤l件而定。
7.2 苗木立枯病
苗木立枯病屬浸染性病害,是由真菌所引起(也有積水板結所致) ,受害部位主要是苗木根部或根莖部。從種芽至苗木木質(zhì)化之前是危害的主要時期。受害苗木的特征:根系腐爛或根莖處呈水漬狀并倒伏或枯立。通常分為猝倒型和根腐型兩種。猝倒型特征是:幼苗地表根莖部呈輪狀腐爛,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爛、莖葉枯黃。有的種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爛,在被害苗周圍土壤呈輪狀菌絲體。
防治措施:
(1)選好圃地
盡量不用種過薯類、瓜類、蔬菜等作物的土地育苗,否則要嚴格進行土壤消毒。同時要求表層土質(zhì)松散、排水良好。
(2)合理施肥
苗木在生長側根前不應大量追施化肥,特別是硫銨、尿素等,否則會延長發(fā)病期,并激發(fā)病菌孢子和菌絲的浸染活力。森林腐殖質(zhì)土中含有大量的菌根菌。這些菌根菌能使苗木的根形成菌根,提高苗木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能力,同時對立枯病菌有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