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一是早期朝鮮半島、日本僧侶在到中國學佛的同時,傳去了茶葉、茶文化;二是朝廷、官府作為高級禮品賞賜或饋贈給來訪的外國使節(jié)、嘉賓;三是通過貿易,輸往世界各地。
中國茶葉和茶文化,最早通過陸路和海路東傳朝鮮半島和日本,通過僧侶傳播進行禪茶一味的文化交流。由于朝鮮和中國接壤兼有陸路和海路的緣故,專家認為茶入朝鮮半島要早于日本。茶入朝鮮半島約在六世紀和七世紀,新羅時代(668-935)就有大批僧人到中國學佛求法,載入中國宋代,《高僧傳》的就有近30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中國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專心修學后回國傳教。他們在中國時,就接觸到飲茶,并在回國時將茶和茶籽帶回新羅。韓國古籍《三國史記》載:“前于新羅第27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時,已有茶。”善德女王屬三國時代(公元18-935)末期人,故韓國飲茶不會晚于七世紀中葉。
日本關于飲茶的最早記載見《古事記》及《奧儀抄》兩書:日本圣武天皇曾于天平元年(729年)四月,召集僧侶進禁廷講經,事畢,各賜以粉茶,人人感到榮幸。又記載當時有高僧行基(658-749),到中國學佛求法的高僧最澄,回國時帶去浙東茶籽在日本播種。
作為一種經濟作物,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如始于西漢,從甘肅、新疆經中亞、西亞,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經中國西南入藏傳到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qū)的“茶馬古道”;明清時代,中國開始與歐、美各國進行海上茶葉貿易,清朝初期,開創(chuàng)的武夷山等中國東南茶區(qū)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由此可見,這些著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貿易為主的商業(y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