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以前大多在長江以南種植,近10年被引進長江以北,并逐步成為道路綠化的主力軍。隨著揚州市邗江區(qū)樟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其主要蟲害樟巢螟也隨之大面積發(fā)生。通過幾年的防治觀察,現將樟巢螟的防治方法總結如下
1、林業(yè)防治
林業(yè)防治是基矗樟巢螟在連片單生香樟林地段的為害重于混生林地段,在選擇行道綠化樹種時,應以香樟樹與非樟科其他樹種適當搭配。同時,由于樟巢螟老熟幼蟲在每年10月以后入土結繭越冬,蟲繭比較集中在樹冠下或松土1~3cm的淺土層中,一直到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因此通過冬季翻耕土壤,能有效地消滅越冬蟲繭,壓低發(fā)生基數。
2、物理方法
人工摘除蟲巢的關鍵是掌握摘巢時間和摘巢方法。通常第1代幼蟲在6月上旬出現,而人工摘蟲巢的最佳時間為7月上中旬;第2代幼蟲在8月上中旬出現,人工摘蟲巢的時間為9月中旬。每年受氣候、樟巢螟發(fā)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摘巢的最佳時間前后有變化。因此,掌握摘巢時間可以有效地控制樟巢螟的發(fā)生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蟲巢處置的問題。摘下蟲巢后要立即將巢中的幼蟲踩死,然后將蟲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燒毀。另外,在樟、?;煸缘囟?、魚蝦池附近以及樟巢螟發(fā)生嚴重的地段,應提倡人工防除,將蟲包剪下集中銷毀,不僅能有效地減輕當代為害、降低下代蟲口基數,而且避免藥劑防治造成的污染和魚、蝦、蠶中毒事故。成蟲期也可以用燈光誘殺。
3、生物防治
在幼蟲初孵期用生物農藥bt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0.3%高滲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使樟巢螟畸形漸漸死亡,抑制其下代的幼蟲質量和蟲口發(fā)生量。香樟的天敵較多,如蟾蜍、蛙類、姬蜂、繭蜂、寄蠅等,使用生物防治還能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天敵的生存環(huán)境,以蟲治蟲。
4、化學防治
樟巢螟成蟲喜在樹齡3~5年、生長旺盛、枝葉繁茂的香樟上產卵,往往上一代幼蟲蟲包較多的地段,下一代發(fā)生量也大。在防治時間上,應做到“治前”與“控后”相結合,7月上中旬進行第1次有效的藥劑防治,防除第1代幼蟲,在發(fā)生嚴重的地方隔7~10d再用第2次藥;第2代防治時間宜安排在8月底至9月初,蟲包大量出現約在9月上中旬,即2代幼蟲盛發(fā)暴食期。發(fā)生嚴重的地區(qū)或地段隔7~10d再用第2次藥。常規(guī)農藥可選用50%蟲殺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上述藥劑混合使用;也可以用25%滅幼脲iii號1:000倍液噴霧。噴藥要在傍晚進行,并盡量淋透蟲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