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褐斑病菌主要為害桂花葉片。受害葉片開始出現(xiàn)小黃斑,后漸變?yōu)辄S褐色到灰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或受葉脈限制也可呈角斑狀。病斑直徑為2-10毫米。外圍有一黃色暈圈。病部在潮濕時產(chǎn)生黑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桂花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尾孢屬的木犀生尾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倒棒形,以此侵染傳播。
桂花褐斑病菌以菌絲在病株和病落葉上越冬,成為第二年初侵染來源。3月下旬產(chǎn)生分生孢子,經(jīng)風雨傳播,進行侵染,病害在4-10月均有發(fā)生,10月以后病情減退。高溫高濕有利于發(fā)病,老葉感病比嫩葉嚴重。品種間的抗病性也有一定差異,一般丹桂比金桂、銀桂抗病力強。
防治方法1、結(jié)合修剪,仔細摘除植株病葉,清除地下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初侵染來源。
2、加強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積水。增施腐殖質(zhì)肥料和鉀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發(fā)病期間可噴灑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50%苯萊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嗪氨靈5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