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竹(phyllostachys viridis)葉銹病為剛竹常見病害之一.
癥狀
葉銹病初發(fā)病時,病葉上密生許多橘黃色針點斑,后葉背生出暗黃色夏孢子堆,圓形至長橢圓形,裸露,四周殘存表皮。秋后形成黃褐色至深褐色冬孢子堆。
病原
puccinia kusanoi diet.稱草野柄銹菌,屬擔(dān)子菌門真菌。夏孢子堆生在葉背,淺肉桂褐色,夏孢子淺褐色,具小細刺,大小25~ 33×22~ 26(μm),有時出現(xiàn)側(cè)絲。冬孢子堆暗褐色,也生在葉背面。冬孢子褐色,平滑,柄長,大小35~82×16~23(μm)。此外p.longicornis pat.&hur.、chrysomyxa bambusa teng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冬孢子和菌絲在病部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冬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直延續(xù)到10月份。氣溫20~35℃,相對濕度高于70%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
(1)精心養(yǎng)護,減少初始侵染源,及時修剪,并燒毀病枝、落葉。~早春噴灑波美2—3度石硫合劑。
(2)從5月初開始噴灑20 %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隔15~ 20天1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