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規(guī)《湖州貢焙新茶》詩說:“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活畫了宮中上下對貢茶進到時的歡欣情景,由此也反映了當時宮廷尚茶的情況。
茶作為方物土產(chǎn),其進貢最初可一直追溯到西周初年,但作為一種稅制和宮中固定的特需物資,其浩繁的貢奉,還是始于唐朝中期。據(jù)《元和郡縣圖志》載:湖州過去貢茶數(shù)額不多,“貞元以后,每歲以進奉顧山紫筍茶,役工三萬人,累月方畢。”
除顧山紫筍以外,同時課征的還有毗鄰的常州紫筍(或稱陽羨茶)和全國各地名茶。這說明唐朝宮廷茶葉的消費,和社會上的情況大致相同,也是在中唐以后才急劇增長起來的。
在當時一般的史籍中,對宮中飲用茶葉的情況記述很少,但在唐詩茶事資料中,記載相對較多的:如元鴝自述》(一作王建《宮詞》):“廷英引對碧衣郎,江硯宣毫各別床;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子蘭《夜直》描寫:“大內(nèi)隔重墻,多聞樂未央,燈明宮樹色,茶煮禁泉香”;鮑君徽《東亭茶宴》:“閑朝向晚出簾櫳,茗宴東亭四望通”;花芯夫人《宮詞》:“近被宮中知了事,每來隨駕使煎茶”;以及李昌符《婢仆詩》所說的“不論秋菊與春花,個個能空腹茶;無事莫教頻入庫,一名閑物要些些”等等。
上面這些詩句,形象地描述了從皇帝、后妃一直到宮女的嗜茶情況;特別是子蘭“夜飲”和鮑君徽“茶宴”的史料,說明唐朝中期社會上尚茶的風俗,也很快傳到了朝廷后宮。
當時宮廷對茶葉的消費,除供宮中上下的日常飲用之外,用于祭祀奉獻、分賜王親近臣、禮聘番邦使節(jié)的支出也很多。在喜慶節(jié)日,宮廷還要舉行排場宏大的茶宴,君臣共聚一堂。
皇宮飲茶表現(xiàn)的是皇家氣象、陶然自得的心態(tài),顯示的是豪華貴重、君臨天下的權(quán)勢。茶本為清芬潔凈之物,但宮廷飲茶卻有著富麗堂皇、豪華貴重的特點,講究茶葉的絕品、茶具的名貴、泉水的珍御、湯候的得宜,以及場所的豪華、服侍的愜意。
皇室飲茶,喝得瀟灑,喝得浪漫,但其情懷的核心,還是追求豪華貴重的極致,在于炫耀顯赫的權(quán)勢和無比的富有。而現(xiàn)今,飲茶不再是炫耀,而更多的是養(yǎng)生保健,更是一種心境、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