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病毒在百香果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有可能發(fā)生, 由于百香果發(fā)生病毒病后藥劑防治效果較差,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近期有種植百香果的網友咨詢:百香果病毒病發(fā)生規(guī)律是怎么樣,百香果病毒病發(fā)病條件有哪些?百香果病毒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百香果病毒病預防措施有哪些?以下耕種幫種植網就作簡單介紹,供網友們參考。
百香果病毒病傳播途徑
百香果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和甜瓜花葉病毒(mmv)侵染引起。病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植物上越冬,由于田間雜草等都是桃蚜、棉蚜等傳毒蚜蟲的越冬寄主,每當春季瓜類發(fā)芽后,蚜蟲開始活動或遷飛,成為傳播此病主要媒介?;ㄈ~病毒(cmv)發(fā)病適溫20度,氣溫高于25度多表現(xiàn)隱癥。黃瓜花葉病毒(cmv)可通過蚜蟲和摩擦傳播,有60多種蚜蟲可傳播該病毒。病毒在植株體內增殖和轉移很快,侵染后在24度溫度條件下,6小時在葉肉細胞內出現(xiàn),48小時可再次侵染,4天后即可顯癥。黃瓜花葉病毒(cmv)可侵染36科雙子葉植株和4科單子葉植株約124種植物。不能在病殘體上越冬,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樹木及農田雜草上越冬。
病毒在第二年春季通過有翅蚜遷飛到健康植株上,蚜蟲以非持久性傳毒方式傳播該病毒,在病株上吸食2分鐘即可獲毒,在健康植株上吸食15~120秒就完成接毒過程。百香果在再蕾前旺長階段較感病,現(xiàn)蕾后抗病力增強。與黃瓜、番茄、甜椒等蔬菜相鄰的百香果,蚜蟲較多時發(fā)病重。大田蚜蟲進入遷飛高峰后10天左右,開始出現(xiàn)發(fā)病高峰。冬季及早春氣溫低,降雪量大,越冬蚜蟲數(shù)量少,早春活動晚,黃瓜花葉病毒(cmv)發(fā)病輕。如第二年春季比較干旱,旺長前溫度出現(xiàn)較大波動,有干熱風,可導致黃瓜花葉病毒(cmv)大流行。陰雨天較多,相對濕度大,蚜蟲發(fā)生少,黃瓜花葉病毒(cmv)發(fā)生較輕。
百香果病毒病發(fā)病條件
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其發(fā)病條件也不同:
1、黃瓜花葉病毒?。╟mv):種子不帶毒,主要在多年生宿根雜草和冬茬菠菜、芹菜、油菜上越冬,成為下年初侵染源。當春季雜草發(fā)芽后,蚜蟲開始活動遷飛,成為主要傳播媒介。發(fā)病適溫為20度,氣溫高于25度多表現(xiàn)隱癥。
2、甜瓜花葉病毒(wmv):種子可帶毒,傳播途徑與黃瓜花葉病毒相同。一般高溫干旱、日照強,或缺水、缺肥、管理粗放的田塊發(fā)病重。
3、煙草花葉病毒(tmv):種子帶毒,可在多種植物上越冬。主要通過接觸汁液摩擦傳染,只要寄主有傷口即可侵入。附在種子上的瓜屑也能帶毒。土壤中的病殘體和越冬寄主殘體均可成為該病的初侵染源。一般春末夏初發(fā)病率較高。
百香果病毒病預防措施
目前,對百香果病毒病的防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鏟除帶毒植物,減少浸染源。根除雜草通常是項艱苦的工作,因為該病毒具有非常廣泛的雜草寄主。而清除作物附近一些重要的多年生或二年生雜草可以縮小病毒密度,可以減少病毒的傳播。利用一些非宿主作物與主栽作物的間作套種方式,可延遲病毒的初侵染。
二是殺滅農業(yè)害蟲,減少病害傳播媒介。殺蟲劑和礦物油噴霧劑常用于病毒和其他以非持久性方式傳播的病毒防控。但是礦物油噴霧劑只對高株密度作物(如辣椒、番茄)有效,而對于一些低株密度作物(如哈密瓜、西瓜)來講效果很低。殺蟲劑的使用對蚜蟲的控制非常有效,但不能完全防止蚜蟲以非持久方式傳播病毒。在一些易感作物上采用移動膜覆蓋隔離,可以有效防止這些作物在整個生長時期的蚜蟲危害,大大減少蚜蟲帶毒侵染的機會。避開蚜蟲高發(fā)季節(jié)后,可適當打開膜蓋,以便蜜蜂等有益昆蟲能夠順利為作物授粉。
三是尋找抗病毒植株新種質。開發(fā)抗病毒作物新品種是防控病毒危害的一種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但這需要漫長的試驗周期。
四是百香果一年一種可以減少病毒的危害,百香果病毒除了種苗帶毒外,在田間也可能隨時被感染。無病毒種苗定植田間約5~6個月后,仍然有少數(shù)植株會經蚜蟲媒介感染病毒病,逐漸蔓延整個果園。所以一般看到,年尾果園的果品質量會比年初的差。如果留苗,修剪過程中,病毒也可能通過剪刀傳播,造成果園品質持續(xù)下降,賣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