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在馬來西亞開始流行是始於八十年代后期。在這之前,絕大多數(shù)的華族在日常生活中所謂的喝茶都是以一個大壺沖泡一次就可喝一整天,只有少數(shù)一些潮州文人雅士富賈商人的家里,店面里可看到一些潮州工夫泡的保持與流傳。
今把我在馬來西亞所知道的潮州泡法,報告如下:
茶
適合泡閩北烏龍及重火的閩南烏龍。
器
甲、孟臣罐
以宜興三及四杯壺為標準(?。敝菰捳f“茶三酒四”。壺身以扁闊為標準(淺)并且以用過了的茶壺為上選(老)。壺身扁矮最主要是淋壺時,壺盤上的水可淹至壺身的二分之一或以上,且利以茶葉的舒展。而好的“宜興罐”及用過的壺所泡出來的茶入口會較為滑潤。
乙、若琛甌(杯)
若琛甌為瓷質小杯。杯底寫上“若琛珍藏”四字。杯體手繪藍色花鳥山水等。杯以舊瓷更好,現(xiàn)今古董店里善可找到一些若琛甌,但有一些已是新制的。不管新舊主要還是茶湯入口的感覺,只要是越整團,越滑,越輕,杯底香約久,即是好杯,反之則是散,粗,重。
我所見過的若琛杯大小有多種,但還是以60cc的壺可倒?jié)M三杯為標準與通用。
丙、玉書碨/水壺
以陶制橫把壺為主,早期潮州有出產(chǎn),據(jù)說現(xiàn)已停產(chǎn),水壺通常高約8厘米,底寬9厘米,壺底平而稍為內凹。
水壺亦有白瓷所制的珍品,大小和潮州所出產(chǎn)者大同小異,所不同者是造型,瓷極薄,壺底中間部分空且向上漸縮小直至蓋中間,蓋似一圓環(huán)中空,極薄,水一沸水壺蓋即發(fā)出跳擊聲。
水壺的水容量只可泡完一壺茶。即從溫杯至泡好一次的茶,水就差不多用完了。從水壺的設計,泡茶的其中一個避忌:水太硬或謂水太老已不易犯。
現(xiàn)代人為了方便已很少講究水壺,而多以不銹鋼壺代替。
丁、潮汕烘爐
早期馬來西亞一帶多用炭爐,今多以電爐煮水,再以酒精茗爐保溫。
戊、茶具
其他茶具包括一個大碗作茶余,一個中盤為杯盤,一個小盤為壺盤。壺盤約3厘米高,有圓形也有菱花形的。不杯盤的形狀就較多樣;有長方形,圓形,桃形等。邊高1.5厘米。
泡完茶后的一個必需品即“壺杯”,泡完茶后壺必需橫擱在“壺杯”上 以滴干壺內的水,不然下一泡茶會苦澀。“壺杯高約5厘米,寬也約5,6厘米,杯身為直筒。
一些不太講究的只用一個茶承就代替了以上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