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當臺灣梨農給蜜梨套上了水果專用袋---好果袋的消息傳開時,著實使慈溪市周巷鎮(zhèn)黃花梨種植戶中激起了一陣漣漪。蜜梨套袋合算嗎?大多數(shù)梨農心存疑慮。
也正是從那年起,一些敢于嘗試的梨農買進果袋,在自家的果園里悄悄地開始了蜜梨套袋。2000年,我市林業(yè)部門開始大張旗鼓地推行套袋技術。從山東、蕭山、富陽等地引進的水果袋每年以幾百萬只的數(shù)量增加。起先,套袋只局限于早熟蜜梨,后來逐步推廣到水蜜桃、葡萄,還在枇杷和柑桔中開展了試驗。據(jù)市林業(yè)局提供的數(shù)據(jù):去年,全市使用專用水果袋的數(shù)量達到3000多萬只,其中,早熟蜜梨套袋占到大部分,有近2000萬只。今年,估計這一數(shù)字還會增加。在慈溪周巷鎮(zhèn),前一陣子還出現(xiàn)了梨農提前預訂明年蜜梨專用袋的景象。僅周巷一個鎮(zhèn),今年水果袋就增加450萬只。
隨著套袋技術的推廣,套袋數(shù)量的增加,水果專用袋的價格也在年年下降。從四五年前的每只近0.2元降到0.1元多,再降到如今每只0.07元。套袋成本日益下降,但袋的質量卻在不斷提高,無論是紙質、厚雹內外袋的顏色,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4000多萬元收入的增加在采訪中,一些多年從事水果生產的技術人員把套袋形象地稱之為給水果美容,這也從直觀上描述了水果套袋后出現(xiàn)的變化,體現(xiàn)在目前全市早熟蜜梨的主栽品種翠冠上,效果尤為明顯。翠冠梨雖然口味好,但其生長成熟后,表皮上有褐色的斑點,外觀不雅,商品性很差。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市就引進了該品種,就因為這一因素,在六七年之內一直難以推廣。直到有了套袋技術,才得以徹底翻身。經過套袋后的翠冠梨,褐斑消除,表皮光滑勻稱,果型漂亮。賣相好了,銷路自然打開,更喜人的是,價格上去了。今年套袋的早熟蜜梨一般每公斤賣到5元左右,未套袋的最高只賣到3.8元,估算每公斤至少相差1.2元以上。今年,全市早熟蜜梨產量達3.5萬噸,按照這一數(shù)字來算,農民增加收入至少在4000萬元以上。
江北區(qū)水果種植大戶陳國良深有感觸地說,去年他的梨園中有小部分梨沒有套袋,等到采摘時,質量差的梨即使價錢便宜也不好銷。今年他下定決心將所有的梨都套了袋。
套袋水果還朝著無公害邁出了步子。生長期中的水果,十分容易遭受病蟲侵襲。像葡萄受病蟲的危害尤其多,多的時候一個星期要噴灑一次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