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沖泡程序完整細(xì)膩,所用的茶具精巧可愛,精致細(xì)膩、韻味十足,堪稱六大茶類之首。
烏龍茶的傳統(tǒng)茶具“烹茶四寶“為:孟臣罐,若琛甌,玉書煨,紅泥烘爐。
孟臣罐是泡茶的茶壺,正宗的孟臣罐是宜興紫砂制小茶壺。孟臣是明代江蘇宜興紫砂壺名匠,姓惠,以制作小壺見長。用這種小壺泡茶色香味俱佳,盛夏隔夜茶不易餿,經(jīng)久耐用,久用后以沸水注入也不會爆裂,且使用越久、保養(yǎng)越好越光澤柔潤,韻味十足。在閩南、粵東和臺灣省有“金玉有價,孟臣無價“的說法,足以說明喜歡烏龍茶的人對壺的鐘愛之情。茶壺中滯積的“茶銹“常常是茶癮君子炫耀自己飲茶“茶齡“長的實(shí)物見證。
若琛甌就是小品杯,若琛、孟臣合稱茶具雙臂。若琛甌也可叫若琛杯,是一種薄瓷小杯,杯薄如紙,白似雪,小巧玲瓏,酷似半個乒乓球和微型飯碗,3只小杯疊起來可含于口內(nèi)而不露。正宗的若琛甌產(chǎn)于江西景德鎮(zhèn),杯底有“若琛珍藏“字樣,但非常罕見,這種茶杯通常有彩繪山水花卉,有的上書“清心明月“,“可以清心也“等回文,每杯僅能容7/8毫升茶湯,正合了功夫茶不為解渴,只為品飲怡神之意。平時,茶盤上只擺3個小杯,呈“品“字形。
玉書煨是煮水的壺,為扁形薄瓷壺,壺的容量只可容納從湯杯只泡好一次的茶所需的水量。
紅泥烘爐是傳統(tǒng)的煮水用的炭爐。紅泥烘爐選取粵東優(yōu)質(zhì)高嶺土燒制,高尺余,置炭的爐心深小火勢均勻且省炭;小爐有門有蓋,有的爐門配有茶聯(lián),如“煮沸三江水,同飲五岳茶“古樸雅致;也有白鐵制成的烘爐,小巧精致,以橄欖核、甘蔗渣為燃料,火熱、無雜味。
除上述四件外,傳統(tǒng)的沖泡烏龍茶的用具還有茶洗、茶盤、茶墊、龍缸茶船、羽扇、竹筷、茶幾、茶擔(dān)、錫罐等。
現(xiàn)在,隨著電熱水器廣泛使用,玉書煨。紅泥茶爐多被電熱隨水泡或別的加熱器具取代,但紫砂壺和小巧的薄瓷杯卻一直是品飲烏龍茶的主要用具。
現(xiàn)代常用的烏龍茶器具
中國幾大烏龍茶產(chǎn)區(qū)沖泡烏龍茶各有特色,烏龍茶茶具也各有特色?,F(xiàn)在我們沖泡烏龍茶主要用到以下器具:
茶壺
又稱“茶罐“,即用以泡茶的器具,多為瓷或紫砂器具,其中以江蘇宜興紫砂壺的名氣最大。沖泡烏龍茶講究用小壺,所以一般選用宜興紫砂壺中較小的款式。紫砂壺既是形制優(yōu)美,顏色、器形古雅的藝術(shù)品,又是質(zhì)地上乘的實(shí)用品;即可把玩欣賞,游客泡茶,因此一把好壺往往身價不菲。
紫砂壺是喝茶人的珍寶,但要使紫砂壺表現(xiàn)出真正的個性,就要有正確的養(yǎng)壺方法:①徹底將壺身內(nèi)外洗凈,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都要把壺身上的蠟、油、垢、茶垢等清洗干凈;②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壺最忌油污,沾后必須馬上清洗,否則會留下油痕;③實(shí)實(shí)在在得用茶湯泡茶,泡茶次數(shù)越多,壺吸收的茶湯的精華就越多;④擦與刷都要適度,壺表面淋茶湯后,用軟毛小刷子,輕輕洗刷壺身表面,用開水沖凈,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不斷地擦搓;⑤使用后要將茶渣清除干凈,洗凈、控干、仔細(xì)收好。
蓋碗
蓋碗又稱三才杯,蓋、底托、杯,寓意天、地、人。沖泡烏龍茶時蓋碗行使壺的職能,溫燙泡茶,然后把茶湯倒入茶蠱再分茶。使用蓋碗泡茶必須經(jīng)過練習(xí),使用不熟練很容易燙手。
品茗杯和聞香杯
品茗杯(簡稱“品杯“)用來盛放茶湯品飲,聞香杯(簡稱“聞杯“)是臺灣烏龍茶茶藝用具之一,比品杯瘦高,茶湯泡好后先倒入聞香杯,再倒入品杯,品飲前先聞聞香杯里的茶香。
傳統(tǒng)品飲烏龍茶的茶杯一小瓷杯為主,通常直徑為3厘米左右,質(zhì)薄為上,講究“小、淺、薄、白“四點(diǎn)。小,則一飲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薄,則清香四起;白,則襯托鮮明湯色?,F(xiàn)在品飲烏龍茶的品杯有多種質(zhì)地和花色,但還是白瓷杯呈現(xiàn)茶湯的效果最好。
杯托
杯托(又叫茶墊)是放置茶杯的小底托,有多種造型和材質(zhì)。
茶船
茶船亦稱“茶池“,放在茶壺底下,既美觀,又可承接泡茶時溢出的水。茶船有單層、雙層兩種雙層茶船上層有孔,使溢出的水流入下層,單層茶船有出水口。
茶蠱
茶蠱亦稱“茶?!啊ⅰ肮辣?,用來盛放泡好的茶湯,并分茶入品杯。因有均勻茶湯濃度的功能,故也叫公道杯,有的茶蠱有內(nèi)置濾網(wǎng),沒有內(nèi)置濾網(wǎng)的與單獨(dú)的濾網(wǎng)搭配使用。